<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前的小河,流水潺潺,两旁绿树成荫,鱼虾成群。河的源头是两个水库,分别是红星水库、小闸坝水库,从两个水库顺流而下的河水,途径前卫营汇聚成一条小河,到高仓村汇入牧羊河,最终流入松华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出生到中年,静静的回想,脑海中始终没有小河的名字,名字已不可追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代,无论是出门砍柴,还是秧田育苗,都要趟过河水。旱季,河水漫过膝盖,踩着石头一步一步就可以趟过小河;雨季,河水上涨达到河堤的边沿,水流湍急,无法直接趟过小河。村里的长辈,砍了两棵桉树搭在河堤上,建成了一座简易桥,每次经过小河,父母都会交代,走慢点,扶着树枝,不要慌,每一步都要踩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挪到对岸,到挑着扁担健步如飞,并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每天都要多次往返,已经熟能生巧;从踏上桉树桥,遇到上下晃动会大声喊叫,到背着秧苗故意的上下颤动,你追我赶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劳动最锻炼人!在生活面前,没有选择,唯有战胜内心的恐惧才能走的顺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时节,实行的是一村一校,隔年招生。4岁的时候,村子里招生,老师来到家里,和父母沟通之后,让我去做旁听生。一个月后,实在坐不住,还是喜欢回家放牛,但是总会偷偷跑去教室外偷听,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读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年,5岁半,离家三公里的地方——古城村开始招生。父母考虑,如果再不去上学,隔年招生就可能8岁才入学,且离村更远。父母连哄带骗让我到古城村读书,并说,如果不去以后就会变成小老头,学校也不要了。在连哄带吓的说词中,几个同龄小伙伴相约一起开始上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走近路,从罗家营村穿过,从一座棕榈树搭建的小桥上趟过小河,沿着河堤走到古城村。棕榈桥就是两棵棕榈树,中间铺着几块木板,木板之间的间隔比较大,不小心就会直接踩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季来临,天气寒冷,路边的草丛铺上一层厚厚的白霜,秧田全部结冰,小朋友可以在上面奔跑。听到公鸡第二遍打鸣,就要开始出门,一家一家的喊几个小朋友,没有手电筒,只能依靠头天准备的火炭,捡在小火炉里,放一点干柴,甩着小火炉,一边取暖一边照明,摸索着去上学。最怕的就是过棕榈桥,那时的鞋子是白色的塑料底,又硬又滑,窄窄的棕榈桥全是厚厚的马牙霜,踩上去非常滑,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季还没有结束,一起去上学的5个小伙伴,只剩下我还在往返于古城小学。现在也回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一走就是3年,直到后来全部并入鼠街完全小学,才结束孤单的求学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坚持、坚持、再坚持,生活总会有回报,不放弃总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期快乐时光,经常跑到蒋家营村前面的弯拱桥下面游泳和钓鱼,那是唯一的一座石桥,造型美观,全是石头铺就。后来,人们在桥身上直接建了一座水泥桥,但依旧保留当年的造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下,由于河水的冲击,形成一个深塘,旁边全是杂草和金凤花,是鱼群的聚集点,经常都有人在那垂钓,总能掉起马鱼和鲫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座桥,造型不一,功能不一,一座连接生活,一座连接学校,一座连接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桥,让生活富裕,让学习富足,让快乐富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