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白胜民</p><p class="ql-block">人过中年,渐近华甲,胃口愈来愈差。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早成家常便饭。倒不是消化不了,而是吃不出童年那种记忆里的香味来。看着自已越来越大的将军肚儿,望着体检表上蹭蹭蹭直往上升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指标,特别是看着体重二百斤的儿子和厌食挑食的女儿,倍感揪心和忧虑。面对几乎天天都有似乎永远应酬不完的宴席,令人望而生畏,索然无味。眼看春节将尽,愣是没吃出一点新鲜的年味来。无数次倾听着身边人发出的类似的抱怨和感叹,常常陷入无限的迷茫之中。直到有一次参加农村的三周年庆典仪式,才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次赴高中同学母亲三周年庆典的农村盛宴。面对着八凉八热满桌子山珍海味,同行的八个同学兴致缺缺,个个心不在焉的样子。还是女同学眼尖,爱群君突然发现在小院一角,放着一口大铁锅,锅里还剩一锅底大锅饭,似乎还微微冒着热气。</p><p class="ql-block">“我要吃那个!”爱群君热切地向看客人要求。</p><p class="ql-block">“我也要吃那个!”其他人随声附和。于是八碗大锅饭端上了桌。许是饿了,许是累了,八个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不一会儿功夫,八碗饭被吃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我还要来一碗!”</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再来一碗!”于是第二个八大碗又吃光了。随行的时任司法局长的政学君连锅巴都铲起来了。</p><p class="ql-block">看着八个“神经病”一个个满头大汗心满意足的样子,客人们都惊呆了。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我们欣然离席,愣是一口莱未尝,一杯酒未喝。慌得主人连连道歉,问是否酒和莱的档次太低了,不合大家胃口。我们慌忙解释:“不是你们家酒菜档次低,而是你们家大锅饭太香了,我们很享受。”</p><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大家还在回味大锅饭的香味。爱群君说:“小时候,妈妈经常做这种饭,我吃着老香了,今天,我吃出了妈妈的味道。可惜妈妈已去世十年了!”脸上一幅黯然神伤的表情。</p><p class="ql-block">松竹君说:“那时候家里太穷了,之所以在下面条或而面叶的时候要掺上玉米糁或大米,主要是麦子不够吃,才加进去粗粮。然而却暗合我们今天的养生理念。”</p><p class="ql-block">辛洁君说:“小时候,我们家做这种饭,常煮几个黄豆,或绿大豆。每次吃饭,爸爸妈妈都会把碗里的豆,夹到我们兄弟的碗里,或者直接喂到我们兄弟的嘴里。到现在我还记得他们宁可吃半饱也要让我们兄弟吃饱的慈祥眼神。可惜他们也不在了!”说到这里,辛洁君眼里早已噙满泪水。</p><p class="ql-block">江华君说:“我觉得今天的饭之所以很香,是因为我们吃出了童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是啊,童年的味道!”江华君异常笃定地说。</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味道!”我们反复地咂摸和玩味着这个奇妙的词语,记忆的流云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充满困苦和艰辛的童年岁月。</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五年农历四月初三,我出生在豫西山区一个极端贫困的农民家庭。当时的中国,正是刚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困难时期。大集体大锅饭虚夸风大跃进的危害仍然严重地侵蚀着每一个家庭的粮囤和饭碗。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余粮,许多家庭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端着一个升子去借粮的样子,以及被拒绝后的黯然神伤的眼神和长长的叹息。囤里无粮,锅里无菜,灶下无柴,我实在无法想象当年的母亲是怎样一日三餐,把我们弟兄四个养大的。那时候,不允许农民养鸡养鸭喂猪养羊。谁家养了,就是搞资本主义,要割尾巴。那时候,也不允许农民开小片荒种自留地,谁家种了,就是开资本主义倒车,要被游街和批斗的,所以,我的童年都是在饥饿和半饥饿状态下度过的。所以,吃什么都很香。</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糠菜半年粮。”因为没有吃的,母亲常常擓个竹篮儿,拿把小铲儿,到山野里去挖野菜。于是,我也跟着母亲认识了许多野菜的名字和功效。譬如姥姥葱、白蒿、荠菜、蒲公英、灰灰菜,车前草、面条菜、薄荷、水根菜、榆钱菜、构蒲穗、洋槐花、小蒜、山韭菜、葛兰叶、莱杨叶、地皮菜和香椿芽等等。当然了,也跟着母亲领略了家乡四季野菜的独特风味。</p><p class="ql-block">因为饥饿,我们山里的孩子从小就会到野外寻找食物。比如说,放学的路上,我们会发现刚刚从地里钻出来的姥姥葱。顺手一挖,撅出一段白白嫩嫩的根茎来,放在嘴里咀嚼,甜甜的,水水的。暂时缓解了饥饿的痛苦。再比如,放学的路上,发现树上的青柿子已经有鸡蛋大小了,就顺手摘下几个塞进水潭中的污泥里,过四五天,拔出来一尝,脆甜脆甜的,好吃极了。再比如放学的路上,发现山谷里有野鸡突然飞起,咯咯咯地向远方飞去。我们便会一路找过去,在草丛中发现一窝野鸡蛋。回家用水煮了吃。再比如,下雪天,我们会在院子里扫出一块雪地,撒上一些秕谷,用木棍支起一个大箩筐,等到饥饿的麻雀钻进了箩筐,藏在屋内的我们将手里地小绳一拉,“砰”的一声,一群小麻雀被罩在箩筐下面。然后,我们将一只只小麻雀从箩筐的小洞里捉出来,用湿泥巴包起来,放在火堆里烤了,十几分钟后取出泥团,剥开来一看,麻雀已经熟了,那时候虽然没有孜然和辣椒面,但吃起来却香喷喷的。再比如实在是太饿了,又找不到野菜和野果,我们会挖出牛屎堆下面小洞里藏着地屎壳郎,用火烤了,剥开黑色的外壳,剔除屁股后部的污物,整个头部、胸部和腹部白花花的细肉,量虽小,吃起来却很香很香。</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因为缺粮,各家各户都吃粗粮。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次纯白面擀的面叶,或纯白面做的馒头。记得母亲生三弟时家里做过一次纯白面面叶,我喝过半碗,香死了,下喉咙特别利,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那时候,长年累月,都吃用黑面、豆面或玉米面与白混合擀成的面条和面叶。当然了,除过年和生日外,长年累月馒头也是黑面、玉米面或两掺儿。而代替馒头更多的则是红薯。红薯叶、红薯片、煮红薯、蒸红薯、烤红薯、红薯粉、红薯面、红薯粉条、红薯凉粉,农村家庭,几乎顿顿离不开红薯。</p><p class="ql-block">记得上小学时,每天早上去上学,书包里装一块蒸红薯和一个玉米面馒头,中午在学校烧一大锅开水,张些调和儿泡了吃,也觉得很香很香。</p><p class="ql-block">后来,上高中了,学校的伙食很差。粗粝的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糁汤、少调没味的时常吃出老鼠屎的萝卜白菜和用放大镜都发现不了一粒肉末的肉卤面,把孩子们吃得一个个面黄肌瘦,一脸菜色。</p><p class="ql-block">真正摆脱贫困吃上好饭的日子,是考上大学以后。我们学校是一所师范专科院校,伙食管理很严,不断进行着伙食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当时其它高校参观学习的典型和榜样。每到礼拜天,兄弟学校的同学都喜欢到我们学校来玩,因为我们学校的饭好吃。那时候,国家急需人才,大力支持高等教育。不仅不用交学费、书籍作业费和住宿费,而且还发放助学金,每人每月22元钱和29斤粮票。由于伙食太便宜,国家发的钱和粮票完全够用。而女生还有节余,做生意的小商小贩会跑到宿舍去推销,她们往往将节余的粮票换成相册、袜子和丝巾等等。馒头5分,油饼1角,烧土豆3角,烧茄子3角、红烧肉5角……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长期饱受饥饿煎熬的大学生们,自然是饕餮出世,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以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卧室和厨房。自然也有了采购和制作各种美食的选择权。闲暇时间,我也会照着菜谱学做一些常见的菜品。素的:拍黄瓜、凉拌三丝、小葱拌豆腐、五香花生米、醋溜白菜、香菇炒青菜、麻辣豆腐、红烧茄子等等。荤的:鱼香肉丝、糖醋里脊、宫保鸡丁、红烧排骨、红烧肉、酸菜鱼等等。有时候,也会买上几瓶好酒,炒上几个好菜,邀请几个同在县城工作的同学在家里开怀豪饮,通宵达旦。</p><p class="ql-block">后来,停薪留职,到一个私立学校去教书,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批暴发户盛行的时期,也是中国第一批私立贵族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候。私立学校的条件太好了。高大林立的教学楼、宿舍楼和办公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宿舍和餐厅,塑胶的跑道和操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限量的每顿都有几十个菜品可供选择的饮食,彻底让我看傻了。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物质生活大满足的含义了。这时候,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物质大过剩的时代。每天带着班上几十个富二代公子哥学习和跑操,每天都陪着这些孩子们就餐和睡觉。感觉特别的不解和疲劳,因为这些孩子太难管理了。不爱学习的有,占多数。不爱睡觉的有,常常半夜溜出去上网。喜欢暴力和打架的有,动不动捅刀子。不吃肉的有,不吃鸡蛋的也有。同在一个小餐厅,我在上面坐着吃饭,孩子们在小面吃饭,眼瞅不见,地下倒的剩饭到处都是。后来每个餐厅都配备一个泔水桶。学校养了十几头猪,专门解决剩饭剩菜的问题。结果是猪肉做成菜,反过来喂猪。猪吃多了,食盐中毒。集体躺着生病,学校请兽医给猪打针治病。</p><p class="ql-block">再后来,通过考试,应聘到河南法制报社任编辑记者,每天都是采访、写作和吃饭。特别是到各个地级市定点专题采访,依法治省、二五普法和要案追踪等等。涉及到哪个单位,都是“给领导打电话——听领导班子汇报工作——被招待吃饭”一条龙服务。一年下来,吃遍了河南省十七个地级市的风味小吃,知道了开封第一楼的包子每一笼尝一个也能把人撑死;一年下来,喝遍了河南省各地市的地方名酒,知道了汝阳杜康酒厂的地下酒窖酒藏量达到了几十万吨,号称“亚洲第一窖”;一年下来,体重从一百二涨到了一百五;一年下来,我吃出了高血压和心脏病。</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应聘到一个集团公司任高管。经常到全国各地培训,也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调研。自然少不了住酒店和吃饭。知道了中国的饮食分十二大菜系: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湘菜、浙菜、闽菜、皖菜、京菜、沪菜、豫菜和陕菜。知道了国人的口味是:“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所谓“南甜”,是指南方人口味轻淡,爱吃糖。做饭不做饭一把糖。一般不用盐、酱油和辣椒,譬如广东广西香港等地。所谓“北咸”,是指北方人爱吃咸饭,做饭不做饭一把盐。爱吃酱油和辣椒。譬如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所谓“东酸”,是指东部沿海地区喜欢吃酸菜。例如大连、烟台、青岛、杭州、上海、温州、福州、厦门和汕头等地。所谓“西辣”,指的是西部地区喜欢吃辣椒。譬如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地。</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回原单位上班。同事和亲戚朋友婚丧嫁娶乔迁庆生等各种应酬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简直成为一种负担。遇到“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各种随礼和红包一年下来动辄成千上万,而各种宴席则令人望而生畏,怵目惊心。于是乎肥胖症、厌食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纷纷找上门来。于是乎齿牙松动,白发渐稀,气血虚弱,弯腰弓背,食不甘味,失眠健忘,老态龙钟,自觉生命已日落西山矣。于是乎便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怪异的场景。</p><p class="ql-block">一次,到老君山旅游,与老道长谈及此事,道长曰:“天地之大,属于我者立足可矣;江海之深,我所需者一瓢足矣;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各种诱惑,各种道路。倘若都想尝遍,势必为欲望所累,反噬吾生矣。是故守住吾心,管住吾嘴,迈开吾腿,一切随缘,自然长命百岁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