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沧桑续B10】68届3年1班 张印通(1)

涛声依旧: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很多知青把自己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村庄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的第二故乡在辽北开原县东部山区柴河流域的柴河公社。1971年后这个公社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现在行政地名 是开原市的靠山镇,镇政府设在靠山村,靠山镇的区划面积和周囲乡镇的边界与我们下乡时的柴河公社没有变化,只是镇辖村数量编制减少了,把以前几个较小的大队就近合并了。 1968年9月17日、25 日,我们沈阳市第十九中学一干余名“老三届”毕业生分两批来到柴河公社插队落户,我和30名同学被分配到东龙湾大队,其中15名男生、16名女生。我在东龙湾一干就是五年,在第二生产队先后做过“打头的”、农民技术员、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3年11月我被组织安排兼任了公社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每月给我12元的生活补贴。1975年2月我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在农村结婚安家,到1984年4月开原县委决定我离开时,我在第二故乡生活、劳动、工 作了十六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曾留下我的足迹,那里的每个村庄都曾留下我的身影,我曾到几百户农民家中吃过派饭,我和那里的农民、乡村干部、社直单位的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走的时候是恋恋不舍,走后又经常回去看望,现在老了走不动了,不回去了,但那山、那水、那人却永留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一、柴河</p><p class="ql-block"> 柴河是辽河的一级支流,她是故乡的母亲河。柴河原名麒麟河,传说后人为纪念斩妖除怪的勇士柴义而改名,她发源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的老虎顶子山西麓,流经清原、开原、铁岭三县,在铁岭城北入辽河,全长150公里。1972年经国家批准,辽宁省革委会和省军区组织数万人会战修建柴河水库,其中有我们的农 民和知识青年,公社领导轮流带队,水库在1974年建成,主库区.位置在柴河下游铁岭县熊官屯乡的大白梨沟,淹没区规划到我公社牧养正的一个‘ 小村庄。这是一座‘兼防洪、灌溉、养殖、发电的大Ⅱ型水库,库容7亿立方。柴河从东北方向的达子沟进入靠山镇境内,由北向南流了三里地撞到南山后转头顺山脚向西流去,这三里南北河段成为靠山镇与黄旗寨乡的分界线,河东岸是黄旗寨乡的大寨子村,河西岸是靠山镇的三家子村,两村隔河相望。柴河自东向西′经过了三家子、河北、河南、 东龙湾、西龙湾、干河子、西场、肖家、靠山、东窑、柴河堡11个村庄,在柴河堡村南边流入柴河水库,从达子沟到到柴河水库流长大约有30多里,柴河公社的27个生产大队就痤落在柴河两岸,除了沿岸11个大队外还有16个大队在柴河两岸的群山之中,我们沈阳第十九中学下乡的同学就分散在除三家子大队外的26个大队之中。二年二班的汪玉兰同学下乡到杨庄子,农村整建党恢复组识生活后第一批入党,先后任公社团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开原县知青办副主任等职,回沈前是清河发电厂工会副主席。三家子大队接收了柴河铅锌矿子弟中学的下乡知青、肖家大队也接入了部分柴矿子弟和我校一年三班的部分同学。除了各个大队和小的自然村外,在′柴河南岸的关门山猴石段的大山之中还座落着著名的柴河铅锌矿。</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年下乡时 柴河上没有桥梁,给两岸来往带来很多困难,平时主河道也有一米多深,人员和车辆过河主要是涉水,在人员来往频繁的河口处会打木桩,在上边架起用落叶松原木扎起的木排,大约有二尺宽,只能一人摇摇晃晃通过,但一 到汛期河水涨到一人多深,小木桥就会被水淹沒冲毁,过河就难了,年轻人还好说,他们大多会游泳,但对不会游泳的老人妇女、上学的儿童就没办‘法了。但也有例外,肖家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杨洪峰是个先进模范人物,他是解放軍部队培养出来的共产党员,回家乡后先后在大队和公社联合厂担任党支部书记,政绩突出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还被选为公社党委常委。肖家大队置备了一条木船,每到汛期就派人到河口撑船摆渡。我校一年三班的知青吉玉柱就当过这摆 渡的艄公,这可是个苦差事,从早到晚风吹日晒全天候在岸边和船上,船的动力全靠撑船人的臂力,稍有不慎还有翻船的危险。以后吉玉柱抽调到联合厂工作,回城前是肖家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是知青的先进典型。 除肖家河口外别的地方过河的人可没有这个福分了! 有一年在三家子河口,对面村庄一个叫邸崇政的高个子青年农民有急事囚水过河,由于下水时一身汗,.回去后就病倒了导致下身瘫痪,三十多岁就病故了,我和他很熟悉,真为他惋惜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也加大了对山区公路桥梁的投入,先后在三家子河口、河北河南河口、西场肖家子河口建起了三座大桥,告别了干百年来无桥的历史,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也富裕起来了,人民由衷的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坚强领导! (待续)</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3年东龙湾知青围座在青年点炕上开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结婚后在靠山村曾居住过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是杨洪峰,他曾任公社党委、肖家大队和公社联合厂党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十年后我和吉玉柱在靠山镇后青年点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乡到东龙湾的部分知青在沈阳聚会。</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73年,靠山公社参加开原青年积代会的成员。</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4日</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求实大哥</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谷军弟弟</p> <p class="ql-block">再谢谢了谷军弟弟</p> <p class="ql-block">还得谢谢了谷军弟弟</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弟吴明涛</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安杰同学</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小吴</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刘畅老师</p> <p class="ql-block">再谢谢了刘畅老师</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姐赵志娟</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王洪智老师的以下点赞</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徐洪义同学</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王真姐姐</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胡滨士同学</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佟铃</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姐李冰冰</p> <p class="ql-block">再谢谢了学姐李冰冰</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弓长</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友李秀琴</p> <p class="ql-block">再谢谢了学友李秀琴</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弟郝伟</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胡滨士同学</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哥吴效鲁</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欧阳友苏同学</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罗文鑫</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弟李佩剑</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弟罗玉新</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小小米</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妹李文军</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吕佩君</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哥韩若民</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妹李彩华</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好友张永</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韩美余老师</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妹王天安</p> <p class="ql-block">再谢谢了学妹王天安</p> <p class="ql-block">谢谢了学姐赵藏花</p> <p class="ql-block">疫情阻隔整三年,</p><p class="ql-block">同学相聚分外难,</p><p class="ql-block">去年秋天民宿聚,</p><p class="ql-block">今宵印学宴全班。</p><p class="ql-block">厚元饺子佐美酒,</p><p class="ql-block">团团围座一大圈,</p><p class="ql-block">把酒言欢畅友谊,</p><p class="ql-block">古稀同窗笑开颜。</p><p class="ql-block">五十九年同学情,</p><p class="ql-block">稚嫩少年两鬓斑,</p><p class="ql-block">携手夕阳真情在,</p><p class="ql-block">笑迎余辉情更坚!</p><p class="ql-block">(2022.7.15.)许秀英</p> <p class="ql-block">7月4日我班张印学同学再一次为古稀之年的老同学相聚创造了机会。回忆我班同学从93年第一次聚会开始,连续30年每年一次或数次从未间断过,每次活动同学们都能积极支持与参与,体现了我班的凝聚力,及同学间的深情厚意。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聚的欲望也越加强烈,愿我们晚年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愿老同学每年的的聚会能够坚持的更长久一些。</p><p class="ql-block">2022.7.15.邹成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