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看看天空时阴时晴,偶尔有一点小雨,这让人捉摸不透的天气。今天我们先去参观位于黄山风景区游客中心的莫问茶博物馆。走进大厅便见一只巨大的紫砂茶壶,一排展柜里放着各种茶具、书籍、图片、茶叶等等,向观众展示了徽州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室般的地方,先让我们品茶,后来一个年青的工作人员口吐莲花般地向我们推销各类茶叶和精油。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到了徽州古城,古称“新安郡”。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合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古城建于先秦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郡、州、府所在地,三者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奇特的城中套城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保留了瓮城、古街、古巷等,看看蛮有味道。进入城门便见二位老者在家门口下棋,旁边围着几个观棋者,一幅悠闲舒适的慢生活图。我们穿过城墙和刻有“氶流宣化”的石牌楼,不足百步便是挂有“徽州府”匾额的“南谯楼”。南谯楼始建于隋,为古时夜间报时之地。楼高约二十米,紫墙青瓦、砖木结构,门厥的左右各有13根一抱粗的黑色大木柱,每根柱子呈10度左右斜倚在墙壁上用来支撑上面的大梁。这种宋代的建筑风格倒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便是著名的“24根柱”,不是26根吗?却原来中门扇隐去了2根,故名。</p><p class="ql-block"> 一再往里走是建于元未明初的徽州府衙,经多次重修,至今保存着两堂。我们到达时,公堂上大人口中念念有词正在审案,两旁衙役呼五喝六。与电视上所见一模一样。府衙建筑雄伟,署衙的后花园也很美。池塘中鱼儿戏水,假山上有亭有台有花草树木,在假山一侧的小门进去,青砖砌成的古护城墙,赫然在目。那同行的女同胞们在此美景中兴致勃勃地拍照。</p> <p class="ql-block"> 从徽州府衙出来,走进“阳和门”(即东谯楼)刚进城区的中和街,迎面就见著名的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角牌楼)跨街而立,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84年)是大学士许国衣锦还乡时所立。石坊有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上层有“恩荣“,中有“先学后臣”,下有“大学士”的石刻。这一集旌表、科第、德政、忠孝节义为一体的建筑,全国仅此一例,所以又被称为东方凯旋门。</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幽深的巷道往前走,两边全是以天井为中心的老房子,抬头看高大的马头墙挨挨挤挤,足见当年的繁华盛世。然而沧海桑田岁月悠然,许多当年的豪宅如今已人去楼空。一路上但见古雕、古井、古牌坊、古民居,和谐地融合为一体。那青石板的路狭长而悠远,非常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紧迫“陶行知纪念馆”和“微州历史博物馆”我们没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是我们今天的第三站。渔梁坝是建在练江上的水坝,上游是黄山上下来各条支流汇集而成。下流是新安江。导游介绍说:隋朝时人们在此垒石为坝,我们脚下的古坝为明代万历33年所重建。坝蓄上游水,下游则水流奔腾。既能灌溉农田又能防旱抗涝,更便利放竹筏行船只…古代的渔梁镇因坝而繁荣,下游的船只运货到此便卸货下船休息,等越过坝后再装货上船。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 当我的双脚踏在1400多年前的渔梁坝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上时,我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聪明才智。你看,那坝上全部是清一色的大条石垒砌而成,每一层的条石之间都用蝶形的石锁连成,使上下左右紧密相连。那青石块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根石柱,使上下两层的石墩如钉子一般互相衔接,极为牢固。你在看渔梁坝中间有一水门,可用于排水也可以让船只通过,所以渔梁坝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江边有一条窄窄的老街,有1000多米长,保存的十分完好,古街道两边是典型的徽派民居,街边有许多小巷,人们可以通过青石板的台阶走向河边。我和导游走完全程,一路上可看到货栈、药店、商行的旧址。如今练江上的水路,早已废弃,渔梁镇昔日荣耀不再,只留下这一条老街,向我们诉说着那千年往事。</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老街上人很少,只有几位老人坐在门前闲聊着,这里没有豪华的大宅院,没有门当也没有户对,没有砖雕,也没有木雕,只有实实在在的,普普通通的徽派民居,民居的门大都敞开着,我边走边往里看。你瞧,那正对门的是一案几和一张高桌,左右是太师椅,案几上放着钟和花瓶,墙上挂着山水画。那徽派的传统摆设千年未变一直至今。</p> <p class="ql-block">蝶形石锁。</p> <p class="ql-block">水门。</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素有宰相故里之称的雄村,雄村是黄山市歙县的一个村,它是一个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据资料介绍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时,曹姓人迁移到此。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所以将洪村改名为雄村。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映,新安江傍村而过,曹姓人家历代名臣辈出。由此可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听说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这里举办过特务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新安江边的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往里走,堤坝上种植着10多个品种的桃花,还有一些紫荆花。听说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时这里烂漫似锦,远处苍山叠翠,近处碧水清流,白鹭低飞,很美很美。我们先到了竹山书院。跨入书院的大门,在那明朗的厅堂上悬挂着一副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止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院中有一处古桂树林,那是曹氏子弟在取得功名后在书院所栽,意为“折桂”,那一片桂树林虽然古老但至今仍然生机盎然,气势恢弘。</p><p class="ql-block"> 竹山书院旁有一座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文昌阁有三层高,每一层的每个角都悬挂着铜铃,风吹铃响,不绝于耳,文昌阁的顶部有一个宝葫芦形状的物体,它寓意着文曲星高照,又寓意曹氏后代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又去看了雄村的大中丞功名牌坊。</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在村边流过。</p> <p class="ql-block">错落有致的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石碑坊:一面刻有:一品雄村。另一面刻有;宰相故里。</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竹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书院里的古桂树林,每一个取得功名之人,须种一棵桂树。</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阁顶部宝葫芦寓意文曲星高照</p> <p class="ql-block"> 在离竹山书院100多米的地方,也就是雄村乡政府的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三间三层,四柱冲天,这就是著名的“大中丞”坊。</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原路往回走,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沿着村边轻柔地向下流去。不由人想起了李白的《清溪行》……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里……”用在这里,可谓贴切的很。</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大中丞坊”,又叫“分光列爵”坊。建于清代乾隆年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