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事

薛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30日,我县在对市外高风险地区来固人员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1人核酸结果异常,立即对其隔离观察,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p><p class="ql-block"> 固镇三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动员教师们参加志愿者行动,为全县抗疫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七年级组徐蕊主任多次在班主任群和教师群进行动员,老师们踊跃报名,彰显了固镇三中教师的责任担当精神。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志愿活动,被安排在一个叫二板桥的执勤卡点服务。</p><p class="ql-block"> 二板桥是我县入城的西大门,位于城西公园西侧的一个三岔路口处,往南通向城关镇三里村(那也是我的老家所在地),向西通向宿州、淮北等地。</p><p class="ql-block"> 7月3日晚,作为志愿者,我第一次值勤。</p><p class="ql-block"> 执勤卡点设置在二板桥的西端。公路中间竖立一个醒目的提示牌,上有八个大字:前方管控,禁止通行。公路边搭一顶方形的红色帐篷,帐篷下堆有几箱泡面和矿泉水,放有几张塑料凳子。</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值勤的共有五名成员,另外四人是:两名警察、两名市场管理人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于进出城人员,认真核对路条,没有乡镇和其他证明,一律不准放行。在执勤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但也有个别人员不能理解,带有情绪,我们只好多做工作。</p><p class="ql-block"> 晚上10多点钟,我们正在执勤,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骑个电动车,没有任何证明,非要进城买东西吃,说是家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了。我们当然不能放行,给了他一碗泡面,他非常高兴地骑车而去。</p><p class="ql-block"> 晚上11点多,一辆准北牌照的小车要求进城,没有证明,我们没有放行。但它停在路边,不再驰去。不到十分钟,从县城来了一辆车,到达卡点,下来一位20多岁的年轻姑娘,推着拉杆箱匆匆而来。原来,这辆车是为接她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位姑娘没有任何证明,我们当然不能放行。当着我们的面,她放声大哭,说她是淮北人,在我县一所中学教书。此次回淮北想参加一个招聘考试,为此,她已准备了一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问她能不能联系学校的领导,开个学校证明来。她试了一下,打通了电话。于是,卡点的一位执勤民警,当即带她去写证明。证明写好后,赶回卡点,已接近深夜12点。女孩千恩万谢而去,我们也祝她一路顺风、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 夜里12点,路灯停了,四面漆黑,一片寂静。耳边偶尔传来一阵蛙鸣和几声犬吠。公路两边,芦苇茂密、野草萋萋,阴森可怖。蚊子乱舞,无孔不入,让人拍打不停。</p><p class="ql-block"> 在卡点的南面,是我的家乡——三里村。70多岁的父母一直在老家生活,近日,母亲身体不好,住院一周。7月3日,刚刚出院。因为疫情,不能陪护,内心十分愧疚。本打算等母亲病好,带她出去旅游的,计划也泡汤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无法入睡,大家索性唠起嗑来。说起过往经历,他们讲得津津有味,我也听得醉心入迷。原来,每个人的肚子里,都藏有很多故事的。</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是凌晨2点钟,这时已有下面乡镇的超市人员,按照惯例,早起进城买菜,保障乡下居民供应。3点钟左右,又有一些保洁人员、小区保安等进城工作。这时,可能很多人正在甜美的梦乡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有些学生,他们有时抱怨学习苦。想想这些为生活而辛苦奔波的人,是不是心有所感呢?</p><p class="ql-block"> 接着进城与出城的车辆与人员多了起来。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早上7点半,同事换班,我十分疲惫地离开卡点。</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卡点,只是我县众多卡点之一,昨天夜里,同样有很多不眠人在为全县的抗疫而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在最后:疫情期间,我们还能刷抖音;打开空调,享受清凉;打开煤气,能够做出喷香的饭菜;打开水龙头,还能饮水;打开电视,还能泡剧;打开手机,还能叫外卖……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还能继续,我们的街面还是那么整洁,我们的治安还是那么良好,各方面运转正常,这正是政府高效、上下齐心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伟大的国度,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