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林冲开始说起

毛鹏举

<p class="ql-block">  林冲、武松、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着墨最多的三个关键性人物,施耐庵详细介绍三位好汉生平,上梁山前后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最后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如果单从这三位结局上说,最好的自然是花和尚鲁智深:“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当下顿悟,在杭州六和寺听潮圆寂,放下罪孽,超脱自然,后追赠义烈昭暨禅师。</p> <p class="ql-block">  武松次之,单臂擒方腊,如果征方腊按功劳大小分,至少五分之一的功劳都应该属于武松。之后,行者武松看透功名利禄,被封为清忠祖师,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一生孤苦无依。</p> <p class="ql-block">  归宿感最差的是林冲,梁山其他好汉的种种一切,都可以从林冲开始说起。从豹子头林教头身上可以看出太多中年男人的“怂”、懦弱、逆来顺受、谨小慎微与憋屈。</p> <p class="ql-block">  透过貌似小康之家,随着厄运降临后的猝不及防,个人无法跟强大势力抗衡,最后,家破人亡,实则是山寨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最后裸露出来的则是宋王朝由盛渐衰无可奈何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想了解林冲这个人,先得了解一下他的“职业”——80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个听上去相当唬人的名号,到底是个啥职位?</p> <p class="ql-block">  宋朝开国起因是禁军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取替了柴氏的后周王朝。为防止军事上再出现类似的哗变,皇权不稳,采取了很多重要的举措,比如:杯酒释兵权,一场宴会,在觥筹交错的嘻哈之中,成功解决掉不稳定因素;比如:将精锐军队全部部署在京师,中央军事力量明显大于地方,地方节度使没有以前的那些权力,无法与中央抗衡;同时,如果一旦地方“告急”,京师手上可以有能打出去的“牌”;再比如:采取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战略,武将的地位不高,同级官员中武将的地位要低于文官,《水浒传》里武知寨花荣的地位不如文知寨刘高就是典型的案例。</p><p class="ql-block"> 北宋期间,各地均有起义,为保卫东京(实际地是河南开封),在京城外围部署了大量的禁军。</p> <p class="ql-block">  禁军可以类比现在的“特种部队”,这些军士作战能力明显强于地方,但这不够,远远不够,还需要强化训练,除了必备的如协调、军事科目过关外,如何提高单兵作战的格斗能力,也是重中之重。需要从军队内部找一些“格斗技能”的“教练”来教他们。</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宋神宗时期,主掌训练的军职人员主要有3类,他们依次是巡教使臣、都教头、教头。其中,巡教使臣是八九品的低级武官,而在其之下的都教头和教头,根本就没有品级。(没有品级的意思是级别很低,属于下级或底层军官)</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头”的人,为了改革军队配置,他上书皇帝,要求“每指挥选少壮勇健者二十五人……则补为教头”。</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从10-20个人中选出武艺最高之人,让他担任“教头”一职,这十几个人的武艺就由他负责。</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最初的教头在军中就像“小队长”一样的职务,并不属于朝廷官员,直到后来才发展成专门的官职。</p><p class="ql-block"> 于是,如王进、林冲,包括林冲岳父(张教头)等教头(下级或底层军官)就水到渠成地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80万禁军枪棒教头”里的“80万”是虚指,古代人在数学概念上明显有夸张的痕迹。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给孙权写信:“率百万之众来取……”“百万”是水分过大,实际上,刨去后勤、生病等非战斗减员外,能真正投入参与的人数不到30—40万,夸张是为了震慑对方,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级目的。</p><p class="ql-block"> 同样,这里的“80万”也是“水分”很足的,整个禁军能有20—30万人左右作战数量就相当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禁军里大概需要教头5000人(也有夸大的成分),林冲只是这五千“教头”里不起眼的一个,最关键的是他并不是80万禁军的总教头。</p><p class="ql-block"> 这些教头各人负责各自范围,负责不同科目,林冲主要负责“枪棒”这一块,比如还的其他教头负责“刀”“射箭”等。</p><p class="ql-block"> “80万禁军枪棒教头”游离于体制之外,无实权,职能范围比不上现在的排长,说白了,就是临时负责。临时多久?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今年负责,明年能不能继续负责,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不再让你负责,主要是看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年终考核。</p><p class="ql-block"> 年终考核主要分两块:一是看你规定时间内的表现(林冲十分看重这份工作,所以工作纪律,包括个人业务能力,以及教授的用心程度,这些都无可挑剔);二是看上级领导(具体是殿帅府最高军事长官高俅)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高俅直接负责军事体制内人员的点卯(现在叫考勤)、晋级、优劣考评以及下级军官(教头)业务能力的考核。</p><p class="ql-block"> 这里需要多插一句:殿帅府最高军事长官高俅是什么级别?</p><p class="ql-block"> 宋朝改革后的殿前司最高武官是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当的就是这个官,俗称“殿帅”,从二品高官,高俅手上有皇帝掌握东京(开封)城内外最大的军事力量,并执掌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相当于现在的某军区副总司令(总司令自然是徽宗赵佶)、兼京师卫戍司令(类似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高俅本来是可以有统一军事指挥权。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宋朝制度,文官枢密使同时掌握了调兵、发布军令的权力,所以高俅只能统管训练禁军,而不能调动派遣禁军进行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高俅是当时禁军中第一人,武官最高将领,皇帝的忠实心腹,对于军队的掌握和统领具有极大的权力。但是并不能直接调动指挥军队展开行动,还是要在皇帝和文官的派遣下,按照指示进行调兵、作战、行军等行动。</p><p class="ql-block"> 高俅为人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底下的军官们只得长期忍耐,私下里敢怒,公开场合不敢言,每个月微薄的“薪月”在他手上攥着,你想怎样你还能怎样?</p><p class="ql-block"> 从一开始,对付同样教头的王进,下马威逼得王进不得不“辞职离开”就充分看出高俅对待下属完全是凭个人喜好,专喜迎风拍马、不学无术之徒。</p> <p class="ql-block">林冲遇到这样一位直接“领导”,最后连连遭厄,自是再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林冲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 任职“80万禁军教头”</p><p class="ql-block"> 安守本分、恪尽职守——高衙内两次三番调戏林娘子(林冲忍耐、克制)——误入白虎节堂(“教头”职业生涯戛然而止)发配沧州</p> <p class="ql-block">  发配期间</p><p class="ql-block"> 休妻(林娘子不堪受辱、悬梁自尽)——野猪林被救(董超、薛霸意图结果了林冲,被一生挚友鲁智深所救)——棒打洪教头(路过柴进府,柴进对林冲大为欣赏,洪教头不服,开打!林冲完胜,洪教头走人) ——身处逆境,不抱怨,心平气和地接替老狱卒掌管草料场——风雨山神庙(火烧草料场)——被迫上梁山</p><p class="ql-block"> (宋朝对战马的管理尤其重视,草料场按地位,应该属于国家战略装备物资,一把火烧干净,第一责任人林冲这是犯了宋律,死罪)</p> <p class="ql-block">  初上梁山</p><p class="ql-block"> 受王伦排挤(继续忍耐、克制)——(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上梁山)——火并王伦——确定了梁山头领地位</p> <p class="ql-block">  林冲所处的每一步,处处被人设坑,不知觉中就入了套。</p><p class="ql-block"> 但凡有一丝希望,他也不会做出任何过激行为。</p><p class="ql-block"> 但命运多舛,谨小慎微却无法自保,不争不抢,到头来,没有立锥之地:隐忍被当成好欺负;懦弱被看成无能,不反抗被理解为窝囊。</p> <p class="ql-block">  梁山发展中后期</p><p class="ql-block"> 长期被当成“救火队员”神一样的存在:就是梁山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且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生平战绩:</p><p class="ql-block"> 祝家庄之战,生擒扈三娘</p><p class="ql-block"> 高唐州之战,刺死统制官于直</p><p class="ql-block"> 迎击呼延灼之战,作为第二阵主将,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p><p class="ql-block"> 曾头市之战,和曾家五虎之一的曾魁斗三十余合不分胜败,但是曾魁自认为不能获胜就退下了。</p><p class="ql-block"> 迎击关胜之战,与秦明双战关胜,在即将胜利时,宋江担心关胜阵亡,叫二人退下,后率部击败郝思文</p><p class="ql-block"> 凌州之战,与杨志杀散凌州军马,解救战败的关胜</p><p class="ql-block"> 东昌府之战,与花荣活捉龚旺</p><p class="ql-block"> 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林冲、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把守正西旱寨</p> <p class="ql-block">  (林冲的第六位:</p><p class="ql-block"> 梁山“领导核心”:第一(首魁)宋江;第二卢俊义;第三吴用</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法术界“权威”:第四公孙胜</p><p class="ql-block"> 然后是几个“武力值的天花板”:第五关胜、第六林冲、第七秦明,第八呼延灼、第九花荣</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外交、经济等领域黑恶势力最大的保护伞”柴进等)</p><p class="ql-block"> 聚义后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元夜闹花灯时,林冲与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一同带兵杀至东京城外,与官军对峙,接应宋江等人回山。&nbsp;</p><p class="ql-block"> 两赢童贯时,林冲是右军大将,在九宫八卦阵中镇守西方。</p><p class="ql-block"> 后与呼延灼伏击官军,刺死洳州都监马万里。</p><p class="ql-block"> 三败高俅时,林冲出马迎战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败。</p><p class="ql-block"> 征方腊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征方腊后,林冲不幸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p><p class="ql-block"> 林冲的悲剧是整个梁山从盛到衰的折射,是人性光辉到阴暗,最后堕落的最佳体现</p><p class="ql-block"> 梁山一百来人在是否需要招安的问题上,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人:</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坚决同意招安</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又分两种人:</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基本上都曾在体制内呆过,只是多在战斗中失利,被俘:不得不面对两个艰难的选择:要么被梁山“好汉”杀掉要么投降。无一例外地选择后者,内心还是渴望封妻荫子。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比如: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金枪将徐宁等等,这类人占整个梁山的比大约在60%--70%,基本能决定梁山的未来走势,也是梁山好汉在江湖/在庙堂影响力迅速扩散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是家势沦落,想恢复昔日荣光,以青面兽杨志为代表等;渴望得到社会认同,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首魁宋江、智多星吴用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类、坚决不同意招安</p><p class="ql-block"> 之前被体制内的“权威人士”伤过,险些要去性命,对体制“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最典型的例子: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参见鸳鸯楼张都监)等。</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小批人更厉害,多是征方腊后不愿归队受封,自行离开者。如:混江龙李俊和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兄弟几人,诈病归隐从太仓港驾船远渡到暹罗国(现在叫泰国),最后李俊机缘巧合,当上了泰国国主。</p><p class="ql-block"> 第三类、招安不招安无所谓,反正没在体制内干过(跟自由比,不想进体制内)</p><p class="ql-block">这类人中最典型的是小旋风柴进,招安无非是当官,人祖上就有“丹书铁券”,除非颠覆宋王朝政权,杀个把人,对柴氏家族压根就不能算个事,所以,没有必要招安。这类人还有铁扇子宋清、扑天雕李应、锦豹子杨林等。</p><p class="ql-block"> 所谓“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半说的是第二类、第三类。这两类人对理想对未来,兴趣不大,在他们看来:醉生梦死、安逸当下,及时行乐,才是生活真谛。</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通篇讲的逼上梁山行为,被后世定性为农民起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百单八将里有渔户(阮氏三兄弟等)、猎户(解珍解宝)、大批量中下层军官(数量较多,如关胜、呼延灼等)、不得志的书生(吴用等)、游离于体制外的“吏”(宋江)及国家机器配套的“服务人员”(戴宗、狱卒李逵等)、从事各种特殊技术的专业人才(医生安道全、兽医皇甫端、写得一手好字的萧让、会放炮的凌振、刻章造符的金大坚、会唱曲的乐和、搞餐饮的张青、王定六;小偷界的“标杆”时迁、马贩子段景住、郐子手蔡福蔡庆等等),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农民。有一个陶宗旺,田户出身,却是个地主(黄门山四寨主),也不是农民。当然,这些并不妨碍这本书流传至今,成为“四大名著”之一。</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不在于它所描写的血腥、暴力,很大程度在于它书名取得好,最早它不叫《水浒传》,全名叫《忠义水浒传》</p><p class="ql-block"> 全书重点反映的事情概括起来,就这两个字:忠、义</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忠?</p><p class="ql-block"> 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排除万难,义不容辞,国家对你好时,你能挺身而出,无偿对国家好,这叫忠。</p><p class="ql-block"> 当国家不需要你,甚至已然决然地抛弃你了,你还能初心不改,不离不弃,这是忠,最大的忠,忠君忠民忠社稷。</p><p class="ql-block"> 宋江率领的大批中下层军官最后招安的这一行为其实可以理解为:是真正践行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表达的那种知识分子“士”的终极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p><p class="ql-block"> 是进亦忧,退亦忧。</p><p class="ql-block"> 那,什么时候才能“乐”或者叫“放下忧”呢?</p><p class="ql-block"> 答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p class="ql-block"> (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p> <p class="ql-block">  宋江是个典型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已经落草为寇了,押司没有了,地位已经低到尘埃,还念念不忘要报效朝廷,总想着替天行道。这不就是处在逆境中的忠臣吗?</p><p class="ql-block">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为谁义?为亲人为爱的人为值得依赖的人义。</p><p class="ql-block"> 梁山好汉可以被人骂、被人打、被人侮辱,被人干什么都行,就一点,不能叫嚣他们是“梁山贼寇”,“贼”是对梁山英雄最大的敌意与污蔑,他们是人,是堂堂正正的“人”不是“贼配军”更不是“贼”</p><p class="ql-block"> 这群法外之人虽未食君禄,也想替君分忧,他们不愿成为君臣上下心头之患。最重要的是这群人想的是如果封妻荫子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下辈儿孙最好不背上这辈人的“贼”名。</p><p class="ql-block"> 如果从帮助弱小、伸张正义的角度来看,梁山108好汉头领个个都是“义士”,每个都是义薄云天、忠肝义胆。</p><p class="ql-block"> 他们跟普通人的区别在于:身怀武力且鲁莽的他们敢用拳脚,表达出对眼睛里看到,耳朵里听到的不公的愤怒,尽管这种不公没有凌驾在好汉或好汉的“小伙伴”身上:出现事情,普通人常人一般会“闪”的远远的,要多远走多远,躲事不沾祸。而这些可爱的梁山好汉们则是能伸手就不可能退缩。不仅负责而且是负责到底。负责到犯了人命官司,自己身陷囹圄,毫无悔意。这是义,大义。</p><p class="ql-block"> 其实,宋江等36人在历史是真有其人。比如武松,武松这个人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可以理解为复仇,为哥哥报仇,为对自己格外好的施恩出头,为自己受到窝囊气、受到侮辱而泄愤,期望外部环境(周围的人)能够得到一种公正平等的待遇,包括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书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毫无畏惧,敢作敢当,属于义的高级典范。杭州西湖边上现就有一座武松墓,上书大字:宋义士武松之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