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七•一”,三到韶山敬伟人!</b></p><p class="ql-block">文/苏醒</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韶山,革命的摇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韶山,革命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韶山,又是革命的播种机……!</b></p><p class="ql-block">“七•一”是党的生日,也是我们党员们的共同生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入党20多年了,为此,我有三到韶山之历程!</p><p class="ql-block">年过半百,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我,打从记事起,就感知身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衣、食、住、行,到生活、工作的历程,使我日渐认知,没有共产党真的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成了我一生的追求与信仰……</p><p class="ql-block">有过工地挑过灰桶子经历的我,感知身边发生的事太多太多。但我朝朝暮暮想念的仍是开国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毛主席的旧居</b></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先从农业讲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生产水平低得可用“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来形容。遭受百多年战争的旧中国,我们几乎拿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小小的火柴盒被称之为“洋火”,农民收割稻子的工具是靠“打莲场”,几根竹棍子绑着的“”莲场”在农民手中挥动,当时被称为最为惬意的劳动工具,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筑山塘水坝的工具,靠的是四个人绑着一块竖立的石滚,口里喊着哟里嗬来哟你嗬,一边唱着调子,四个人抬着五花大绑的石滚,有节奏地同时抬起又狠狠地砸下,生硬硬地筑起了山塘水坝,滴水不漏,农业生产才有了灌溉用水,抽水机长啥样没人知道,一樽水车、或一樽脚车成了农民战胜自然灾难,抵御干旱最有力的工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整日光着脚丫或穿着草鞋度日,一条单裤子抵御寒冬,或光着膀子种田是常见的事。住的房子清一色的泥土墙,房子窗户下能砌几块青砖的是上等的户子……</p><p class="ql-block">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农民脚上穿上了胶鞋,条件好点的还能穿上袜子外出做客。</p> <p class="ql-block">后来,墙头上有了醒目的标语:八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久,柴油机葡滚船下了田,脱粒机、碾米机、抽水机、半自动化的榨油机相继问世,延伸到了每一个自然屋场,小家小户还用上了电,大多数家庭都能吃上大米饭,大人们还可以晚上参加扫盲、识字、学文化,看电影,生于60年代中期的我也能背上书包上学,那时的我,心中生出无数个悬念,毛主席真敖!我心中已经有了想去韶山看看的冲动。而对于我们这班快奔六十的人而言,幸福的生活真的不可同日而语,激动、喜悦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成了我一生生活、工作、学习、奋斗的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2007年“七•一”前夕,十几个七老八十党的老党员提议想去毛主席故居参观,村支部考虑到老党员年龄偏大,“七一”天气过热,特地提前了一个多月,想了结这些老党员的心愿,遂于2007年5月27日报请上级组织批准,成全了老党员这次行程。</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村组一名普通党员,有幸与村党员们一同去毛主席故居参观的机会。那天,我拍了不少照片,毛主席房前屋后我都看了个遍,生怕漏下一组镜头,晚上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坐在我电脑旁百感交集,连忙问,毛主席家也是种田的。我告诉母亲,毛主席家不仅是种田的,毛主席自己小时候还放过牛呢!母亲当即泪眼婆娑,激动的语气哽咽,没有毛主席,那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去韶山是去年10月份,我去长沙出差,朋友提议去韶山参观,我当即来了兴趣,原因是上一次总觉得行程太短,还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图片资料没有弄到手,一听说朋友相邀去韶山,三人立马驾车结伴而行,这次去的时间充足,又是有意去的,自然那些资料被我一一拍了回来,回家整理资料时仍感觉有欠缺,心心念念还在盘算着机会,此次,我又等来了机会,再次与村党支部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杨开慧故居</b></p><p class="ql-block">7月1日,我5点钟即起了床,按约定的行程,6点出发,天才鱼肚白,我就早早地来到了村部集结地,因申报只有一天的行程,头天晚上就将相机充好了电,一切准备就绪,想想今天该是满载而归,但两个小插曲让我有点颇伤脑筯。按行程,原计划第一站去杨开慧故居,7点40我们的车即到了杨开慧故居所在地,我立马跳下车,揣着相机在杨开慧故居前拍了几组照片,导游告诉我们,杨开慧故居工作人员得挨到九点才上班,还得等上一个多小时,站在杨开慧故居门头,我浑身感觉不自在了,还有不少人埋怨工作人员上班太迟,影响我们原本就紧张的行程,站在杨开慧故居前,苦等了十多分钟后,心中如打翻的五味杂陈的醋坛子,只得在多数党员无奈的催促声中上了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为杨开慧故居门头摆放的飞机</b></p><p class="ql-block">谁料,等我刚上车,回头再望一眼杨开慧故居时,我生生地发现杨开慧故居侧面山头就是杨开慧铜像、陵园、拾掇而上的台阶,而且是敞开着对外开放的,由于人生地不熟的缘故,我有一种被导游骗着走的感觉,当即我生平第一次对着导游吼道,你这个小导游,咋就不吱声呢!从未受过惊吓的女导游半天回不过神来,傻傻地望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我余怒未消,再次爆了粗口,又补了句丑话:“活见鬼,外出旅游、参观,找导游带路,原本就是个大错误,心中有一种乡下请道士坐夜的感觉,纯属瞎折腾的味道,扑空的失落感,让一行人失望地离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图为韶山滴水洞处党员留影</b></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10点50分,我们到了韶山,参观的第一站是滴水洞,可偏偏又节外生枝,司机不熟悉路程,开着车引着我们转了大半个圈,最后才告知走错了方向,一车人气得你瞧着我,我盯着他,无奈地摇着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为党员在毛主席铜像前敬献花篮</b></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行程,因变故太多,行程也打了折扣,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好在我们心中敬崇伟人,这些小插曲自然被释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为毛主席故居纪念馆瞻仰大道</b></p><p class="ql-block">1点50分,我们步行来到瞻仰大道,毛主席铜像广场总面积102800平方米。其中,瞻仰区1500平方米,纪念区1700平方米,集会区6300平方米,休闲区93300平方米(含瞻仰大道面积:长183m(寓意主席身高1.85米)×宽12.26m(寓意12月26日是主席的生日)=2244平方米,农田面积20亩)。</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有神,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p><p class="ql-block">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p> <p class="ql-block">7月1日下午两点,我们庄严地站在主席铜像前,在庄严的国歌进行曲中,敬献花篮,向毛主席三鞠躬!表达对主席深深的敬爱。</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又陆续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等地,行程虽短,收获颇多,心中生出念头,有的东西虽然顾此失彼,但我们仍会有时间与机会重圆崇敬伟人梦。</p> <p class="ql-block">7月1日下午两点,我们庄严地站在主席铜像前,在庄严的国歌进行曲中,敬献花篮,向毛主席三鞠躬!表达对主席深深的敬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又陆续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等地,行程虽短,收获颇多,心中生出念头,有的东西虽然顾此失彼,但我们仍会有时间与机会重圆崇敬故人梦。</p> <p class="ql-block">一次参观,一次收获。</p><p class="ql-block">“七•一”,三到韶山敬伟人!</p><p class="ql-block">相信日后,我会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追寻伟人故里的足迹中,又会重拾圆梦,因为,心中心心念念想着毛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