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深圳的十字街头与我的旧友

邓泽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字街头 </span></p> <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的人们,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知道有一个叫深圳的地方。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深圳本来是广东省内一座普普通通,并不出众的小县城。城建布局,大致由南北走向的人民路与东西走向的解放路相交而成,两条道路旁边的建筑是沿用岭南骑楼式青砖瓦屋,正面朝向街道作店铺,楼上作民居,厨房、洗漱间及楼梯建于后巷。小城最热闹的地方就在中心区域的十字街头左近。</p><p class="ql-block"> 十字街口东南角有一间小食店,早餐出品有一经典套餐叫做“一毫(角)四味”,有白粥一碗,糯米卷、馒头、包子各一只,一个人花上一毫纸(一角钱)可以食到较为“丰富”的早餐,这是七十年代深圳镇普罗大众的髙级享受了,需知道当时镇上职工的平均工资只有每月38元。东北角是一间工农饭店,主做的是饭市。西南角是菓菜公司的一家售卖蔬菓及杂货的商场。而西北角则是凉茶铺(兼卖药),一分钱卖一碗广东凉茶,天时暑热的季节,好多人围着门口帮襯。</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风率先在深圳吹起。港资“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四种经济合作方式的总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港资企业进入深圳,工人的工资不再是做又36,唔(不)做又36(元)了。广东人的俗语,把“工作”叫做“揾食”,意思包含:辛苦揾来(的钱)要自在(轻松)食。有港商预计,深圳人手头嘅银纸将会慢慢多起来,饮食亦会变得讲究。1979年初,第一家港资“新兴餐厅”捷足先登进入大陆,出现在香港人进出深圳的门户—深圳火车站东广场,所有的食品、饮品都是由香港运入,收取的却是外汇券或港纸而非人民币,生意非常火爆。</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班由细玩到大的旧友,阿伟、阿国、阿彭、南仔、黑仔、安仔、和仔、昌仔、阿稳,年龄都差不多,出生在五十年代尾、六十代头的困难时期,成长于“读书无用论”的文革,有幸经历深圳由小县城到大都市的翻天覆地变化。阿国原本住在与我居住的鸭仔街隔了一条西兴巷(长约二十米)的永新街,因为阿国妈妈和两个细佬都凭单程证去了香港定居,剩下他单身一人,镇房产所认为他一人不再适合占一间大屋,要他从永新街的大屋搬到十字街口凉茶铺隔蓠三间铺位的楼上。就这样,这里成了阿国的新家,它是一间板间房,临街有一面窗,街对面就是深圳镇唯一的百货公司。从窗口望落,一条弯弯的带弧形的解放路就在眼底蔓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放路 </span></p> <p class="ql-block">  某日,阿国的新家多了一部收录机,周时播放着许冠杰的卡式带。不久,又从香港带回一部12吋的黑白电视机,屋顶架起一条指向南方的鱼骨天线。这里也成为我们一班老友鬼鬼吹水(聊天)和睇(看)电视的地方。近排(最近)在一个旧街坊聚会的饭局,阿国仍记得,1979年底的一晚,丽的电视台正要播放《奇女子》大结局,受台风影响,当晚的深圳镇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往日热闹的板间房只有阿国一人。突然间,房间停电了,窗外街灯同样熄灭,全城一片漆黑。好在阿国平时就有所准备,在手电筒的光照下,即刻将枱底的蓄电池连接上电视机,屏幕上重现出《奇女子》大结局的画面。智者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一块蓄电池可以使到阿国避免错失收睇《奇女子》大结局。</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深圳人,每每食过晚饭后,都守侯在电视机前面,准时收看翡翠台或丽的台的连续剧节目,好多人都係睇完《欢乐今宵》后,才关电视休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班人,都已经出来工作了。阿国在县水产公司的一家海味铺工作。平日,大多会在公司饭堂食饭,休息日便自己煮。偶尔也会落街改善改善一下生活。某日,楼下一家筹备多时的餐厅新开张了,是开在镇上第一家港人投资的“永明餐厅”。一缕缕奶油香味、一阵阵丝袜奶茶的清香随风飘进窗内,进入板间房,阿国坐不住了。他走入楼下的永明餐厅,第一次品尝到菠萝包、西多士及丝袜奶茶。但贵价的港式西餐与月入几十元的工资实在是不可能常常入来“永明”消费,髙消费与低收入此时此刻在内心冲突起来。坐在永明餐厅卡位的阿国内心涌现一个强烈的欲望:我要努力,我要揾钱,我要揾好多钱!</p><p class="ql-block"> 阿国开始转做公司业务,学习做生意,经过几年磨炼之后,承包了公司的海味铺。</p><p class="ql-block"> 没多久,终于开创了自己的水产门店,2002年9月在盐田食街海旁成立了一家遊船观光公司,开创了深圳东部海上遊船观光事业。</p><p class="ql-block"> 十字街板间房给予阿国独立的生活历炼,独处的思考时空;港人投资的永明餐厅以及时不时飘进屋来引人流口水的奶油味道,这种种的机缘巧合“化学反应”仿佛变成一条锁匙,开启了阿国内心潜藏的动力,并且,成为一路支撑着他的信念,令他数十年来一直奋勇向前。</p><p class="ql-block"> 深圳旧城已不復存在,那个十字街头连同永明餐厅也荡然无存了,但这种种物事,在老深圳人心中永难忘记。永明餐厅已在阿国脑海刻下深深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昔日的解放路——十字街向东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昔日的解放路——十字街向西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昔日的人民路——十字街向北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明餐厅”——店铺名称是永明食品厰。是一间前店后厂的面包、西点生产作坊。看看红圈处的那扇窗,仿佛闻到那一阵阵热奶茶的香浓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有图片全是深圳古扑的街景,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图片的摄影原作者,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已重建,不复当年的样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