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南路街拍‘

天津武清摄影协会一文义

<p class="ql-block">美篇里:14098766</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4日上午来到上海思南路,从北端走到南端。边走边拍,记录2022年疫情后的思南路。</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是上海非常有名的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虽然不长,但是由于马路两边现在依旧存在着很多法式别墅,因此吸引着很多摄影爱好者,而且思南路上有很多名人故居,成为了文艺青年必打卡的一条马路。</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在1914年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扩张的当年,公董局修筑了这条马路。为纪念在1912年8月13日去世的法国著名音乐家Massenet而命名为Massenet,Rue(马斯南路)。</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p><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过了皋兰路开始,一直到建国路,走在这一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月。</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44号,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卢汉旧居。卢汉(1895~1974)抗日爱国名将,云南省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南路44号沿街,马斯南路老店,在思南路上此店风格独一无二,这里是休闲、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馆内一共有三层,展出的都是民国时期的文物、孙中山的手迹和相关资料等。</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被人记住,记住她所展现出的风味独特、久醇耐品、沉甸甸又活力四射的思南文化。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而近年新创立的思南书局作为重要载体和宣播平台,普及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一定层次和领域文化的普及,促使这种文化形成浓厚的氛围,扑面而来,又发散而去。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公益事业和精神给养。联想到著名作家王蒙在谈文化自信时曾这样说,“文化不是物资也不是货币,它是智慧更是品质,是精神能力也是精神定力,它不是花一个少一个,而是越用越发达,越用越有生命力,越用越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65号至71号一路走过,细心的人会发现门牌号码是断断续续的,从五十几号直接跳到了七十几号,而突然间我们会被一条不知名的弄堂吸引,发现原来从65号到71号都藏在里面。而里面的建筑竟像是规划好的别墅区,全是一式一样的独立花园住宅前后相望。</p> <p class="ql-block">73号——(周公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思南路两旁的行道树,以高大繁茂的悬铃木为主。</p> <p class="ql-block">过了建国路,思南路开始有了人气和热闹,而眼前突兀的是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思南路88号。在区内新建建筑限高18米以下的思南路,这样的一幢30余层的高层建筑从价值上就显得颇为珍贵,也成了要在高尚地段拥有高尚住宅的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人迹罕见的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就是城市发展的符号,是城市历史的载体,是城市人文的见证,是城市梦幻的寄托,也是城市故事一章章、一节节的解说。有故事的历史建筑作为重要因素而构成了这座城市适宜的温度。从高空俯瞰这一区域,精心设计和种植的行道树、路边绿地、庭园绿化以及年代悠久的复兴公园等与各类特色建筑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这些自然也就成为整个上海中心城区建筑绿化极具特色的风貌和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