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梦想着去趟北极圈,想看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并为此而建立了一个愿望清单。当我终于有机会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时,为了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知道自己必须要用心,才能感受北极圈跳动的脉搏,我知道自己必须要用心,才能倾听到北极圈要跟你说的故事。 阿拉斯加高速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程奇迹,曾被描述为自巴拿马运河以来最大,最困难的建设项目。这条高速公路通常被称为 Alcan 高速公路(阿拉斯加-加拿大的缩写)。其实早在1930 年,赫伯特·胡佛总统就考虑过从下 48 区到阿拉斯加的陆路连接。然而,直到 1941 年珍珠港被轰炸,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才被认为是军事上的必要条件。 阿拉斯加公路也被喻为世界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历史的原由是二次大战期间为连接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修建的,于1942年只花了七个月便兴建完成。全长2,237公里,分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为阿拉斯加州 2 号州道的一部份、育空地区为 1 号区道,以及在英属哥伦比亚为 97 号省道的一部份。 眼前这座火车站是 1930 年兴建北亚伯达铁路时的西方总站,这个车站也成了日后建造阿拉斯加公路时运送建筑材料、工人民生物资重要的管道,也因为它的兴建让原来道森河市的中心往右移了三公里,1960 年后的道森市甚至是整个bc的经济有了改变,铁道荣景不在,当初的车站也成了道森河市的游客中心。 整条阿拉斯加公路在战后经过数次的截弯取直工程后,让原来许多有设计缺陷的旧道被更快速便利的新路取代,就连公路起点的路标也换了位置,上图则为新的零哩路标,下图是旧的零哩路标。 要说阿拉斯加公路的历史,自然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更精准的说法是1941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得美国投入二战开始。有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众所纷云,但一般来说和石油脱不了关系,也因此攻击美国主要产石油的阿拉斯加州便成最终目标,当时美国为了运输大量军用物资到阿拉斯加于是和加拿大合作兴建了今日阿拉斯加公路的原型。 当时因应战争的急迫需要,除了征招大量美国陆军外,更在美国、加拿大顾用开垦的工人,官方的征人公告中写着,此地最高温 90 华氏、最低零下 70 华度的恶劣的工作环境写的一清两楚,大有非诚勿试的感觉,但因为二战期期的经济水平不高,还是吸引了大量社会低层的工人到此谋生。<br><br>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当时的时空背景,黑人还是受着严重的种族岐视,基本上黑人、白人是不会在同一个工作场合工作,简单说黑人做黑人的,白人做白人的,但因为这段工程的艰难第一次让黑、白人携手合作,也算是美国见证族群融合的见证。 作为保卫北美的补给道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于 1942 年 2 月 11 日授权修建阿拉斯加公路。同年 3月,美国通过加拿大获得了通行权。两国之间的正式协议规定,美国支付建设费用,并在战争结束后将加拿大部分高速公路移交给加拿大政府。反过来,加拿大提供了通行权;免除进口关税、销售税、所得税和移民法规;并沿途提供建筑材料。<br><br> 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始于1942 年 3 月 8 日,于 1942 年 10 月 25 日完工。明天起我们将离开切特温德,沿着这条久负盛名的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向北极圈挺进,穿越这条当年从荒野中开凿出来的奇迹公路,寻找历史在广袤荒原所留下的印记。 <br>登普斯特高速公路(Dempster Highway)始于育空地区道森市以东 40 公里处,终点位于西北地区的 Tuktoyaktuk,全程 740 公里。这段路靠近终点的后半程,以前是一条季节性的冰路,只能在冬季进入,自 2017 年 11 月完成拓展工程后,这段再延伸的 138 公里路段全年也都可以通行了。 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穿过墓碑,奥格尔维和理查森山脉以及三个生态区,提供了观赏野生动物和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荒野风光的机会。这段 740 公里被称为“天路”的旅程,从育空地区的道森市到西北地区的伊努维克,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风景,广阔的空间和偏远的美丽。 每年的 6-7 月是登普斯特公路游客所青睐的季节,阿拉斯加的初夏昼长天暖,阴晴不定,驶过公路的每一段都如同穿越画中。虽然雨季已经开始,但变幻莫测的阴云令日日都有漫长的晚霞连朝霞,反而为辽阔的苔原景色增添了妩媚。 登普斯特无疑是一条最荒凉的公路,美洲最北的公路,唯一跨越北极圈、直达北冰洋的公路。严寒、极夜、暴风、冰雪,再加上糟糕的路况,甚至来往的重型卡车,都是公路上潜在的致命威胁。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冒险者挑战这条路的热情,或者说,正是这些危险才激发了大家的热血。 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自驾发烧友,还是寻幽探秘的猎奇者,选择登普斯特高速公路这段被称为“天路”的旅程,都不失为明智之举,事关天路令人难以置信的风景,广阔的空间和令人销魂的美丽,会让你终生难以忘怀。 由于车辆稀少,很多时候开上一个小时,前后都见不到一辆车,只有起伏的寒带丘陵伴随左右。若不是知道登普斯特公路公路是北上唯一的路线,驾驶者难免怀疑自己走错了路,但这将是登普斯特公路自驾的常态。<br><br><br> 高耸的布鲁克斯的山脉是贯穿整个美洲的大陆分水岭的最北部分,也是极地和阿拉斯加内陆的分界。登普斯特公路的旅途从这里开始就将正式进入后半段。从这里开始,湖泊与河流从南侧的太平洋水系变成北冰洋水系,而树木也彻底消失,代之以灌木和蕨类构成的苔原。<br> 作为运输公路而存在的登普斯特公路游客稀少,两侧并没有什么知名景点,但这条公路本身,就是最变幻莫测的风景。在轻微起伏的林地间北行约 50 英里,一条水带便在一个山坡后从针叶林的缝隙中浮现,闪着湛蓝的波光。这便是发源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向西横贯整个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 登普斯特公路地处荒凉的内陆无人区,沿路的补给极为有限,因此,御寒衣物、食物、水、包括全尺寸备胎都要提前准备好。对于爱好摄影的游客来说,大量的衣物、手套、帽子等必不可少。即使在夏天极昼期间,寒带的大风也可以让体感温度骤降,连车内都要开暖风维持,更不用说下车拍照了。 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穿过令人难以置信的荒野,穿过当地原住民 Gwich'in 的传统土地,向波弗特海驶去,进入因纽维亚卢伊特人的传统土地,即北极西部的因纽特人。虽然Gwich'in,Inuvialuit 和 Metis 人继续居住在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的周边,但随着公路的开通,这些原住民的传统领地,现在都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社区。 在这片遥远的边疆土地上,有广阔的冻土荒原、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和数不胜数的冰川与峡湾;棕熊和驼鹿是这里的主人,荒野就是它们的领土。一眼望去,仿佛一片杳无人烟的处女地。 登普斯特公路全程是是渣土铺成,路的中间经过重型卡车多年的碾压逐渐被压实,而道路两侧则尽是容易打滑的浮土,因此在前后没车时,司机通常在公路中央行驶。视野开阔的路段还好,倘若在上坡时,对面坡顶忽然出现一辆对头卡车,想避让也是颇为危险。 从道森出发,经过不停顿 5 小时一路向北的征程,终于人疲马乏地走完了 405 公里的艰难路程,来到了通向北冰洋的最后一个补给站鹰平原酒店(Eagle Plains Helps),GPS给出了 Lat: N66°33′20″ Long: W136°43'10" 的坐标,这里距离北极圈 66° 33′ 仅 36.4公里的路程了,无论是自驾者还是职业司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在这里为汽车加油,为人补充能量。 鹰平原酒店的建筑虽然貌不惊人,但内部功能还算完备,除了标准的客房以外,还有人气鼎沸的餐厅,毕竟在这里方圆百里之外,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对于游客而言,从这里还可以领到一张由官方签发的 “北极勇敢者证书”,虽然看起来有点老土,但毕竟是我等一行梦想成真的书面见证,因此大家也就欣然地领受了这份俗套。 离开了鹰平原酒店再北行 36.4 公里,就来到了登普斯特公路全程最具意义的一个标志——北极圈。在整个北美大陆,只有两条公路穿过了北极圈,除了我们在【冬季篇】所提及到的道尔顿公路,另外一条就是现在这条登普斯特公路了。<br><br>因此,无论你是途径这里还是专程到此一游,几乎所有人到了这里都会无一例外地停车歇脚,顺便和北极圈标志拍几张正经或搞怪的合影。如果有北极圈旅游团经过,导游还会自带一张划了线的红毯,铺在标志下给人“跨越北极圈”的感觉。 这段时间以来,一路向北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笃定的信念,当车子到达了北极圈 66°33′ 界碑的时候,我们再也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雀跃了。北极圈,这个听起来是那么远的地方,现在竟然是这么近。以致到悸动的心还一直回味着当地酋长所签发的北极圈勇敢者证书,并渴望着可以立即就看到午夜的太阳。这就是阿拉斯加,这就是北极圈,北极圈在召唤每一个喜欢冒险的灵魂。<br> 在北极圈界碑 66°33′ 我们遇到了两位真正的猛男,他们各自驾驶一辆 BMW 摩托车,刚刚从公路尽头的“伊努维克”折返。原来他们是 BMW 摩托车俱乐部美洲拉力赛的队员,赛事的起点位于南美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终点则是北美北极圈的伊努维克。天啊,这赛事的全程贯穿了美洲大陆的 15 个国家,从起点到终点直接就是南极圈到北极圈的距离!<br><br>且不论这两位骑士是全程参与,还只是中途穿插部分赛事,就凭他们敢于用肉包铁的大无畏驰骋在这条天路上,就值得我们致以由衷的敬意!<br> 其实行驶在登普斯特公路,每次与重型卡车会车时,虽然我们都尽量减速向右靠慢性,但从重型卡车轮下飞溅过来的砂石,还是劈头盖脸地狂砸在风挡玻璃和车身上,以致到同伴 Harry 驾驶的车辆还没到达终点,风挡玻璃已经被砸开了一个大洞,而我所驾驶的车辆虽然幸免于难,但风挡玻璃和车头已经布满了蜂窝状的坑坑洼洼,简直惨不忍睹!不难想象,同样是行走在这条路上,这两位骑士需要直面的考验又是何等的挑战!<br> 北极圈是一条平行或纬度线,位于北纬 66°33' 左右,标志着地球最北端地区北极的边界。北极圈中心的地理点是北极。北极圈标志着随着人们向北前进,阳光和黑暗的日常模式发生了变化。连续的阳光或黑暗天数向北增加到整整六个月,在夏季,这种现象被称为极昼,而在冬天,它被称为极夜。 原本就少人迹罕至的北极圈地区,恍如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北方姑娘,大方率性,无尘无俗气,迷雾、雷雨、狂风随心而发,在极昼的季节里,凌晨 3 点穹苍处还透射着落日的余晖,而 4 点刚过,旭日已经开始东升,造物主创造的大能着实令人敬畏不已! 位于鹰平原酒店旁边的 RV 停车场,是绝多数自驾者首选落脚点, 这里距离酒店和餐厅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大片的停车场通宵达旦几乎都鸦雀无声,我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总想看看北极圈午夜太阳的模样。因此,虽然体能上已经疲态毕现,但精神上却毫无睡意,于是便不失时机,在午夜里还不停地折腾着自己手中的照相机。 从六月开始,广大的北方内陆气温转暖,登普斯特几乎全程没有降雪,北极圈日落后的天空也并不会完全黑暗,大大拉长了自驾者可以利用的时间,是全年最适合驾车的季节。六月初苔原湖泊上的冰层刚刚开始碎裂,新鲜茂盛的绿色只蔓延到怀斯曼的纬度,但野生动物们已经结束了冬眠,和游客一样日渐活跃起来。每年驼鹿群由南向北的大迁徙,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在这个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现在正值夏天,荒原上的雪痕消失,苔原表面也融化成沼泽,滋养了生活在极北的灌木和苔藓,以及驼鹿、棕熊、狐狸等顽强生物,然而在表面的活动层以下,永久冻土仍然主宰了海岸平原。 每年中国农历夏至的前后,太阳在午夜从北方斜斜地没入地平线,一两个小时后转一个角度便再次升起。落日光芒反射到头顶的云层,映出片片金红色霞光。每天午夜里这数小时的黄金时间,无疑是大自然给予每一位北极圈体验者最为惊艳的馈赠和礼物。<div><br></div><div>北极圈,午夜太阳在召唤,朋友,你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了吗?<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