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懂余秀华的《且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的缘分是个诡异的东西,当我看完可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时,感觉这文章咋这么熟悉,曾经在哪本书上看过一回,可就是想不起杂志名称,两天后突然想起前几年是在学校图书馆一本文学刊物《收获》里看过此文,当时没有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两次读同人同一文的巧遇也算是缘分吧,余秀华这名字也就记住了,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女人婚姻的一个版本,也是新时代女性不可以逆来顺受的写照,她是个有思想,有计划,有内才的女人,倔犟的外表让人折服,贫穷的生活和形象的另类可她从不贬低自己,对自己想要的努力去争取,想做的不畏艰辛去追寻,奇怪的是从她的人生经历中的有些事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然咋如此共鸣呢。不同的是一个脑瘫的女人,一个是脑子进水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读罢"且在人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婚姻到底给了女人什么?是隐忍,是屈服,还是为了父母的现在和孩子将来!还是为自己找个依靠,可这个依靠咋靠得那么心累,那么心酸。真的有时举步维艰,心灰意冷!</p><p class="ql-block"> 十九岁的余秀华因为身残,无劳动能力,服众父母之令和一个大她好多岁的男人结婚,可那男人因为她的残疾一直歧视自己的妻子,没尽到做老公的一点责任,长年在外打工,连过年回家一分钱都不给老婆,甚至自己的帐收不回骗老婆去拦老板的车,这男人有多自私,把老婆的命当什么,如狗,如猫,如鸿毛!这是多么伤人尊严的事,在他们长达十年不堪的婚姻中,所以余秀华对这个男人恨之入骨的,如同和个陌生人样形同陌路。无言无语,无交流,无商议,除了吵架对持久战,无夫妻之实,任何一个女人,只要智商没问题,都不是傻女人,可偏偏个别男人自以为多优秀,对女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既然不爱,为何要娶,既然娶了,又为何不闻不管,难道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然后彼此伤害对方的心。不合适又为何还捆绑在一起,两只刺猬又咋能互相取暖,为啥不撒手各自安好呢。</p><p class="ql-block"> 佩服余秀华毅力,最后对长达十年的婚姻置死地而后生,用她最初全部的稿费解除了无法死灰复燃的婚姻,男人拿着女人的钱才离开,那不叫男人,叫烂人,也许这样的烂人不止余秀华老公,很多男人为了离婚把财产转移,对于余秀华来说是大度的,她认为钱的离开不重要,重要的只要她男人离开她就好,这是何等的凉心之举,可女人的心最终是心软的,离婚后还是照顾她前夫,因为前夫毕竟也是个可怜的外乡人。女人还是女人,有情有义!</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女人是个感性动物,男人的一句甜言蜜语可使女人跋山涉水,飞蛾扑火,余秀华由于婚姻长期的孤单寂寞,经常以文字的方式发泄情绪,也常听收音机一档音乐节目,节目主持人阿卡的声音吸引着她,她也渐渐的爱上了阿卡,阿卡的一句"我知道你对我的感情,我会珍惜的"的表白,对一个内心感情丰富且又常年封闭的女人,是种多大的慰藉,所以在多少个思念的夜晚,多少次孤独时的煎熬,写下了《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p><p class="ql-block">看了她的文字叙述,就完全理解到她这首诗的深处。一百多公里的里程,对于她这个走路摇晃说话口齿不清的女人出趟远门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在此,重复余秀华这首诗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p><p class="ql-block">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p><p class="ql-block">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p><p class="ql-block">无非是这花朵虚拟的春天</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p><p class="ql-block">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p><p class="ql-block">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p><p class="ql-block">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会被一些蝴蝶带入岐途</p><p class="ql-block">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p><p class="ql-block">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p><p class="ql-block">而它们</p><p class="ql-block">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女人的幻想是来自真实的内心表白,而余秀华行动更是不同于其她女人,她敢写也敢去做,哪怕撞得遍体鳞伤她也不后悔,倔犟的性格让我折服,把大部分女人不敢的事情,她做得淋漓尽致,所以她是个有故事的人,是个活得真真实实的女人。正因为她这点,所以她网络粉丝不亚于当年我们学生时代追星族的孩子,因她的诗歌小说都来自于她生活的印记,李健形容她是"泥里生活,云里写诗"是如此的贴切。</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美好最终回报的还是勤劳勇敢的人,虽然她是个摇晃的女人,可她摇晃出很多女人都摇晃不出来的美好人生。该说的说,该写的写,该留的留,该留的留,也许果断才是人生的方向,走出才能到达幸福的终点!就如《且在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