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闾巷的曲文

沈江

<p class="ql-block"><b>文《扬州闾巷》</b></p><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到北京转胡同,来扬州观巷子”,说的是扬州老城区有其独特风格自成一派的巷子。人们沿着青砖小径漫步,七弯八绕,犹如误入迷宫一般,逶迤伸展,饶有兴趣地展示出别具风情的特点,以及昔日繁华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在这十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市内,有着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巷道五百多条,它们东西南北延伸,密如蜘网,狭如羊肠。踩着铺满青砖巷道上,人们仿佛是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一步步、一段段地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小巷虽小,这里却居住着许多伟人和历史名人。安乐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这位文学大师当年生活的情景;北柳巷的董仲舒祠堂,儒家奉为纪念的圣地,历来被文人所敬仰;还有扬州八怪和一些名扬四海的盐商宅院。每一处,每一地均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让人不得不留下笔墨,写出点文章。</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巷道狭窄,彼此相通,城市的喧嚣声与这里无关,让人在这静谧的环境里,看到是另一番天地模样。这里的房屋交错,阳光较少,大家都很珍惜南边的朝阳,狭长的上空投射下来,照在那斑驳的墙上,特别感到温暖亮堂。小巷人的生活都很悠闲,习惯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活得都很充实自在,朴实无华。巷道内如若有点声响,遇到的吆喝,招呼,呼喊的声响都很大,能引出人探头寻问,瞧着什么事,卖的啥?需要不需要人帮忙。这里人家的门平常大多都是敞开的,户对户、门对门,有如一家人,无需堤防。因为人住的房屋都很小,利用的空间不大,显得有的拥挤繁乱。有的人家还住上老少几代人,进出拐弯如能碰上,招呼几句,聊上一番,东家长来西家短,有着说不完家庭琐事,趣闻闲言。每户的窗沿或庭院都会摆上一些花卉,植上一些花草,从青枝绿叶繁花中感到点点春意,依依物华。错落的条石上有的长满青苔,斑驳的墙面上有的还爬满藤蔓,从世代变迁中感到年代久远,源远流长。小巷尤其的静,特别的雅,平仄的韵,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来一往都能体会到里面的故事,让你在留念中眷恋遐想。</b></p><p class="ql-block"><b> 蜿蜒而又阡陌扬州小巷,生息繁衍于此的扬州人,就在这网般的小巷里,周而复始地生活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艰难困苦的摔打中孕育出许多故事,走出了很多名人,成就出一番辉煌。现在的小巷,尽管样子仍是老样,也难再现昔日的繁华,但古韵还在,精气尚存,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一番畅游中,意犹未尽,春意盎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