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炎炎七月,难得遇到一个凉爽的好日子,而今天(7月3日)真的很好,阳光明媚如春,偶有小雨淅淅伴着阳光,清风阵阵送爽,格外宜人。一大清早,平江中行和平江县三墩乡鹿石村一行39名党员青年积极分子党建共建活动,前往汩罗弼时镇和长沙开慧镇。</p> <p class="ql-block">弼时镇位于汩罗市南,与长沙县开慧乡接壤。清为析乡,民为清溪乡,1984年更名为弼时乡,2015年撤乡并为弼时镇,辖1社区17个行政村,约3万人。</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纪念馆位于弼时镇唐家桥,与月形山任弼时故居一垅相邻,连廊相通。</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1904年出生,父愿子成龙,期望成为国家栋梁,取名培国,培国求学,关注时势,立志为国“辅弼一时”,改名为弼时。</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任弼时入团,1922年在莫斯科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一生致力革命,二次入狱,历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1927年当选为中共五大中央委员,1935年,坚定支持毛泽东,与张国焘分裂主义作坚决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为中共五大书记之一,是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组织活动家,卓越的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49年因病到苏联治疗,1950年10月27日,脑溢血突发去世,英年46岁。</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异常关心任弼时,批示工作“不要超过四小时”,但任弼时生命不息,革命不止,抱病坚持,他说:“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叶剑英元帅称“他是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三十年如一日,信仰坚定,坚持真理,一心为民,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去世后,安葬于八宝山公墓,是八宝山第一墓。</p> <p class="ql-block">陈琮英,任弼时原配夫人,1896年陈琮英姑姑嫁给任弼时父亲任振声,次年不幸因病去世,未生育儿女,两家甚好,相约连姻腹婚。</p> <p class="ql-block">陈琮英和任弼时虽两小无猜,但因追求革命,直至1926年,陈琮英24岁时才结婚。大革命,长征,抗战等时期,陈琮英艰辛艰难,两征掉队,草地生女,但逾艰逾坚,矢志不渝。</p> <p class="ql-block">陈琮英生有子女九人,仅存活四人,她对党忠诚,意志坚定,乐观向上,文革期间,毛主席说:“陈琮英不能动,她是党的无名英雄。”2003年,这位党的无名英雄走完了102岁的生命历程,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离开任弼时纪念馆,我们便马不停蹄前往相邻的开慧乡。开慧乡原名白石乡,1956年更名为开慧乡,后撤乡并为开慧镇,位于长沙县北,面积52.4平方公里,2.1万人,2021年入选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A景区。</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纪念馆由故居,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120亩,2011年对外开放。可惜正在修缮,暂已关闭,我们未能进去瞻仰。</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长沙板仓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号霞,字云锦,比毛泽东小8岁。父杨昌济,闻名三湘的教授,1918年,举家迁往北京大学,与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相遇相爱,1920年,仅6元大洋,与毛泽东举行了简单婚礼,结为夫妻。</p> <p class="ql-block">婚后,毛泽东致身革命,夫妻聚少离多,关山远隔,音信不通。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搜寻“屡剿朱毛”不成功的消息,每时每刻牵挂,渴望,鼓舞,担忧,煎熬在心。</p> <p class="ql-block">1930年10月,杨开慧回乡探望,被军阀密探发觉抓去,一同抓去的有8岁的毛岸英和保姆。杨开慧受尽酷刑拷打,坚贞不出,要她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系,她坚定地说:“除非海枯石烂”。11月,被杀害于长沙识字岭,时年29岁。</p> <p class="ql-block">杀害杨开慧的主谋是军阀何健,凶手是姚楚忠。1970年,隐满身份40年,在华容劳改的姚楚忠自首交待:当时,身中两枪的杨开慧并未死亡,扑到在地,眼鼻嘴手都是泥,姚楚忠带领罗国林,黄正榜返回刑场,翻转杨开慧,朝胸补射了一枪。中央调查了四年之后,将姚楚忠枪决,这时,离杨开慧牺牲已四十四年。</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苏区听到杨开慧牺牲消息的毛泽东,崩溃痛哭:“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又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称杨开慧为“骄杨”,有人说“骄”宜为“娇”,毛泽东向章士钊解释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p> <p class="ql-block">而更令人无法平静的是,1982年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偶然发现了藏于墙壁里的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和《偶感》诗。</p><p class="ql-block">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孩子……”</p><p class="ql-block"> “谁把我的信带给你,谁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p> <p class="ql-block">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p><p class="ql-block">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p><p class="ql-block"> 足疾可否全?寒衣是否备?</p><p class="ql-block">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p><p class="ql-block"> 书信不可通,飞去见兹人。</p><p class="ql-block">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p> <p class="ql-block">发现这诗和家书时,杨开慧已牺牲了52年,毛泽东也已逝世6年,毛泽东始终未看到这诗和家书,历史就这么静静地沉淀。可是,这诗和家书铁骨铮铮,柔情万丈,情切切,意浓浓,字字泣血,句句凝泪,何以忍看,何以堪读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好不容易从瞻仰的氛围里回到现实,心涛澎湃,久久无法平静,无比的崇敬和无尽的感叹,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右手,在鲜红的旗帜下,异口同声,大声朗读入党誓词,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秉承骆驼精神,谨承骄杨遗志,不忘初心,在新的长证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一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攀登,奋勇向前。</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