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雨",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字, 是重庆弹子石一家依山傍水的古风茶室,因古色古香的韵味而美名外扬。</p><p class="ql-block"> 想必这个名字缘于周杰伦的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吧?</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古风那么受人追捧?</p><p class="ql-block"> 古典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理解的古典都不一样,我心里的古典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重回诗韵飘香的朝代,看诗仙李白一手携“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一边“举杯邀明月",心中便充满久违的诗意与古典韵味,古典似夜空中耀眼的星星,一如既往地守候着历史与岁月的积淀,只为不变的永恒深深感染着我。</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旗袍裹身,带着内心涌动的暗香,出门寻觅隐藏在闹市角落中的青雨茶室那一刻,已悄然将自己融入了醉人的古韵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和朋友轻盈的脚步穿过窄窄的小巷,踏上弯延的台阶,路边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引起了我的好奇,凑近细看:“一湾碳火"。哦,原来大名鼎鼎的网红烧烤店藏在这个旮旯,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铁门有刻字:“月一弯,星一盘,孤灯煮酒人未眠,观影椅凭栏"。凡是富有诗意盎然的东西,仿佛已经长在我的审美点上,嗅到的一丝丝古典韵味都能让自己欢心雀跃。</p><p class="ql-block"> 铁门内赫然醒目的色彩最让人难忘,旧时光里才会出现的土墙,被涂成嫩粉色与蓝色门窗撞出了绝美的视觉效果,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浪漫,那种美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全部都是我钟爱的小调调。</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诗,有烧烤,有情趣,更有生活。 烧烤属于年轻人,只有年轻人喜欢碳火燃烧的激烈,而我却喜欢如茶一般的清淡,淡如清风,仿若世间一切烦忧都随薄薄的一缕茶烟消散开去……</p><p class="ql-block"> 一心念着“青雨",便匆匆辞别“一湾碳火",继续前行,沿途没有宜人的风光,左右两边全是破旧不堪等待拆迁的老屋子。</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步苔藓斑斑的阶梯被我们甩在身后,心里既激动又期待! 没走几步,突然抬眼看见一个灵巧雅致的小院静立于路旁,黑色墨字的“青雨"二字写在门框最显眼的位置,“吱嘎"一声,我轻轻推开对开门的栏栅,只见一颗红枫树摇曳着嫩绿的叶子,展现出青春的活力,枝条四面八方向外延伸,霸占了小院的半边地盘,树枝上零星挂着写有“青雨"字样的红纸片。有风拂过,纸片飘飘荡荡像一只只打着旋儿飞舞的小蝴蝶。</p><p class="ql-block"> 面前这座毫不起眼的茅草屋,由旧砖、老瓦、土泥巴筑成,看似三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式土坯房,有故事、有温度,“青雨"男主人保留了它原汁原味的模样,一砖一瓦皆难舍,割舍不下的旧建筑情结。院里生机蓬勃的绿叶映衬着搁浅在岁月深处的茅草屋,显得分外久远与静谧,走进这个玲珑古朴的小院,仿佛被拉回往昔旧时光,那个风慢,云慢,一切都慢,靠书信传达信息与情感的年代,站在树下,也站在自己心底,不去理会嘈杂与繁乱,给自己腾出一片心灵的净土。</p><p class="ql-block"> 院内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延伸到了屋檐下,让人有远离喧嚣,飘然至此渐入世外桃源的幻觉,左边墙壁镶嵌的长方形原木格子尽显古风气质,前面墙上豪迈地写着“三杯入口,万虑皆消",瞬间将人带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朝代,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好,先给我斟满三杯再说!</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姑娘闻声从里屋出来,在茅草屋的门帘旁露出半个头,默默打量着我们,不说话,也不招呼,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咦,她在想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可以进来吗?"我主动开口。</p><p class="ql-block"> "你们要喝茶吗?最低消费50元"小姑娘轻声问。</p><p class="ql-block"> “ 我们慕名而来,想先看看再说。"</p><p class="ql-block"> 如果“青雨"的魅力足够吸引我,我愿意为自己买单,但是,当功利性大于美好感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行为会受到限制,好心情倾刻烟消一半。</p><p class="ql-block"> 迈步进去,店内有几个顾客庸懒的坐在角落喝茶聊天,屋里灯光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氛围烘托营造得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小店由三个房间改造而成,房间虽小却精致,每间房靠墙摆着奶奶家旧时的木桌子、木板凳,柔和的灯光照射到纹路斑驳的旧木桌上,岁月流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室内分别摆放着书和各种陈列品,灯笼、书法纱幔点缀其间,古色古香雕花的木窗和墙上的山水泼墨画,将古风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三间房呈竖直线排列,一间一间往里走,迈出第三间房的门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小竹林,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竹林高低错落,翠绿的竹竿高耸入云,林间鸟鸣蝉叫,一片静谧而灵动的小天地,两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正悠闲落坐林间“品茗",一副“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的优美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心心念念那么久,寻的就是这个味儿,可惜少了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顾客跋山涉水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男主人秘制的米酒、原汁原味的冻梨和桂花糕释放出的一丝丝馨香,被远方来客吃出了乡愁的味道,并将这独特的北方味道装入口袋,时时回味;又或许是留存着岁月痕迹的茅草屋和青石板路遇见奶奶家桌子上那杯清茶的瞬间,前世的记忆被慢慢唤醒,使整个人沉淀下来,留给自己一点空间与时间,不让匆匆的脚步忽略了生活的美好,静下来用心品味茶水带来的几许清凉,只在此刻留下属于自己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青雨"男主人的初衷倒是令人拍手叫好,他说:“选择做古风,做酒、做茶的初心就是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知道中国的茶和酒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当初我没明白,为什么将酒和茶放在一块儿?二者营造出的文化迥然不同呀,一个酒文化,一个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酒,浓烈热情,仿佛能激活岩石下的火山,故为“放",豪放、爽快,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茶,宁静、淡泊,自然为“收",“收"包含容纳百川,当人的精神与味觉充分润浸在茶中,会呈现一种静态、清寂、禅意的美……这是所有愛茶人的真实状态。</p><p class="ql-block"> 酒和茶,有动有静,有放有收才能平衡。现在才晓得,茶与酒的完美搭配显露了“青雨"男主人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人们到 “青雨"喝的不单单是茶和酒吧,品味更多的应该是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 “青雨"茶室如果想追求更高境界,在保持个性化的同时,人情味与亲和力必不可少,方能深得人心。</p><p class="ql-block"> 一个店,面对八方来客,需要一颗博大、包容的心,心够大,店就大;心够明亮,店就明亮,明亮且有温度的好地方才能让人念念不忘啊!</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陪不同的朋友再次探访“青雨",“青雨"的模样依旧如初,未见上次那个小姑娘,热情迎接我们的是另一位姑娘,她嘴角微微上扬,笑着邀请我们坐在小院树下围炉煮茶,把盏言欢,一炉碳火正红,噼啪、噼啪作响,上面煮着一壶茶,茶水咕噜、咕噜沸腾着,茶香四溢,碳火与茶香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人间烟火气的美妙乐章,暖意浓浓。其实,围炉煮茶最彰显陪都古城的古典韵味,也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情味。</p><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很多实体茶室支撑不下去而纷纷“隐退",能够“坚守阵地”的大都开辟了新的盈销之道!不得不说时代的车轮转得太快,古典韵味逐渐被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冲淡,“青雨”不忘初心,明知不容易仍然延续古风至今,在我看来难而可贵,但是有茶、有酒、有美味这些外核还不够,若有文化底蕴的支撑,体现出情怀来,内核有了,未来的路将越走越宽。因为,最打动人心的始终是奕奕生辉的中华文脉一一古韵。</p><p class="ql-block"> “书卷多情似故人",我国历来崇尚读书,牛角挂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先贤刻苦攻读的励志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书海中求索攀登,以文会友的雅趣,是古人重要文化生活的写照,若“青雨"把诗词书画与独特的传统文化手工艺相融合带入,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氛围,将会怎样呢? 艺术滋养人,让顾客来亲自体验吟诗、唱戏、书法、国画,刺绣、扎染等,品味诗词歌赋的同时,回望书香传世的悠久文脉,对话古典文化,从中汲取养份和古文化知识,既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更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让传统文化通过喻教喻乐的方式代代传承,让中华人文之光照亮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藏一一竹简书,就非常值得被大家认识,用竹子做成的书,传统装祯工艺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页排列有序,以日月为轴,将鳞次交错的四季,轻轻卷起;将山海万里的浓墨重彩,层层展开。古时候,它的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使老子、孔子的思想文化流传至今。“青雨"若将竹简书制作工艺传承下去,他真的遵循了自己的初心,完成了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想必“青雨"将成为重庆古风茶室的Number one 。 </p><p class="ql-block"> 某个闲暇的午后,人们远离喧嚣,静坐时光里,听着悠扬的弦乐,或吟诗泯茶,或唱戏弹琴,或手提毛笔在竹简上写自己喜欢的诗词,然后制成竹简书带回家收藏。</p><p class="ql-block"> 一个汉字,慢慢写;一杯茶,慢慢喝;一本书,慢慢看。</p><p class="ql-block"> “一杯清茶慰平生,半卷诗书许流年",时光静默得让人心醉,仿佛全世界都是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在等。</p><p class="ql-block"> 等你,也等传统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知识:古代没有纸,人们用什么写字呢?最早写在贝壳上,到了先奏和魏晋,人们发现写在竹简上可以永久保存,后来就流传下来了。据说孔子晚年翻烂了三马车竹简书,是弟子们一本本帮他重新修复保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小红书上勾勒的“青雨"模样。</p> <p class="ql-block"> 某日上午10点,再次陪朋友去“青雨",小锁孤独地挂在斑驳陈旧的木栏栅上。初夏的浅风,把庭院那棵红枫树上挂着的“青雨"纸片吹得左摇右摆,周围一片寂静。</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青雨"是下午营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