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搜韵网上载有“荆芥”一词的诗词不多,只有四首。我们这次先说诗词,后说药——荆芥。<br> 第一首诗是南宋后期的朝廷命官方回,这个叫方回的诗人,虽青史留名,但似乎污点较多。《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生卒】:1227—1307。【介绍】: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br>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 其七<br> 今年春夏极穷忙,日检医书校药方。<br> 甫得木瓜治膝肿,又须荆芥沐头疡。<br> 一生辛苦身多病,四至平和脉尚强。<br> 寿及龟堂老睦守,不难万首富诗囊⑴。<br> ⑴自注:陆放翁,又号龟堂,平生诗万首,尝守睦。<br> 放下“病后夏初杂书近况”不说,说说诗中两个“偏方”。一是“木瓜治膝肿”,木瓜在笔者手头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版)一书中,是作为祛风湿药讲解的,那么我们放在以后再说。“荆芥沐头疡”则是因“用于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本品尚有消疮之效。常与防风、银花、连翘等同用。”<br> 第二首是无名氏的《满庭芳》词。搜韵网注明是“元朝·无名氏”,但词中涉及人物则是金朝皇帝和其贵妃,故此词人是否应注明金朝人士。笔者臆测,此金朝人士很可能是御医,因为能让“章宗见喜”的原因大概是治好了“李贵妃”的眼疾。如果判断无错的话,此“李贵妃”乃李师儿(1172~1209年),渥城(今保定市安新县安新镇)人。金章宗宠妃,封为元妃,但在后宫地位待遇实际上等于皇后。金章宗驾崩后,李元妃因卷进储位纷争而被卫绍王赐死。金宣宗即位后,为之平反。词曰:<br> 甘草人参,天麻芍药,薄荷荆芥川芎。乳香没药,白芷共甘松。玉金※芦桔梗,甘菊花、藁本茯苓。防风等,细辛分两,各自要均停。<br> 问甚浑身壮热,管甚偏正,夹脑头风。着将一字嗅鼻中,当下神功有准。李贵妃曾坏双睛。竭的效章宗见喜,加做一提金。<br> 词不难懂,上阙几乎全是中草药名,下阕则是用药说明和用药后的“意外收获”。上阙中有“玉金※芦桔梗”句,句中“※芦”,笔者学识浅薄,搜肠刮肚找到几个与某芦有关的药物或食物,参芦?黄芦?葫芦?真不知词作者当时用的是那个字。<br> 第三首是明朝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的诗《张忠定公祠》。所谓“河东学派”是因为薛瑄为河东(今山西一带)人,故名。该学派与阳明学派都恪守周敦颐和二程之学,虽没有阳明学派影响力那么大,但其推崇朱熹,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认为程朱理学“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这就与杨明学派提倡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分道而驰。<br> 薛瑄诗所赋人物张忠定,应是宋初人物张咏。史载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谥忠定。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后出知益州。真宗朝,入拜御史中丞,后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著有《乖崖集》。<br> 网络搜索后没有找到张忠定公祠在哪儿,因此也就不知道薛瑄的作诗地点,但从诗的内容看,薛瑄对张咏还是十分敬佩的。诗中“龙剑破匣摇寒芒,斩艾荆芥驱天狼”句,说的很可能出自《鹤林玉露》(宋·罗大经)中的典故,故事是大致这样的:张乖崖在崇阳做县令,遇到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见其鬓角旁的束发头巾上有一枚钱币,便上前盘问,得知是库房里的公款。于是张乖崖命令下属廷杖伺候,小吏很恼火地说:“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可以用打我,但是你不能斩杀我。”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持剑走下台阶将这小吏斩首,并向御史台上书自我弹劾。至于御史台如何处置张咏,笔者尚未见有史料记载,但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崇阳地区流传。<br> 乖崖自是奇人物,两回走马定西蜀。<br> 才惊锦水云飞扬,坐见雪山峰突兀。<br> 龙剑破匣摇寒芒,斩艾荆芥驱天狼。<br> 父老但知歌舞乐,黎庶不觉科徵忙。<br> 铁心一念真能止,侍女三年犹处子。<br> 乃知金石诚可通,遂使西人信如此。<br> 功成拂袖归几年,年深惠化犹相传。<br> 蛟龙上天风雨急,声名垂世日月悬。<br> 至今西人感公德,牲醑年年进公室。<br> 回头却笑鄙猥徒,身名泯泯无遗迹。<br> 第四首是当代诗人,现任居庸诗社社长的吴金水先生的五言律诗《野店》,诗人把农家饭的风味,以及自身野游的惬意描写得淋漓尽致。诗曰:<br> 步出嵖岈路,桐阴认酒家。<br> 龙心拌荆芥,鸡蛋炒槐花。<br> 久醉还辞饮,清谈只进茶。<br> 檐前山影动,不觉日西斜。<br> 最后说说药物——荆芥。<br> 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br>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br>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br> 上述内容源自百度百科,“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只是笔者省略了植物的拉丁学名和以下的相关配伍、用法用量等内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