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拍戴胜已接近尾声,这窝戴胜很恋家,往年拍摄,雏鸟应该是三天前就离窝了。今天(2022年7月1日)四点出发,路上看到妻子发来了短信,急着赶路没有细看短信的内容。两个多小时的拍摄结束,见证了三只戴胜雏鸟成功初飞,十几天的跟踪拍摄,暂时告一段落。</b></p><p class="ql-block"><b> 回来的路上,仔细看了妻子的短信,原来今天是父亲88岁的生日。妻子告诉我给父亲买点水果送过去,等她从儿子那里回来再去福利中心看父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赡养老人心存歉疚。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了24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我忙着工作,很少顾及到家的冷暖。父亲没有能力赚大钱,生活中的琐碎家务,让父亲从来没有停止忙碌。</b></p><p class="ql-block"><b> 特别是冬天,父亲早早地把当年新收割的玉米秸秆背回来,放在院墙的朝阳一面,让秸秆干得更快一些,以便有更多的热量驱走冬天的寒冷,让儿孙免去寒冻之苦。背秸秆要过一条马路,特别是冬天,早晨的路面比较滑,不小心就会跌倒。背着秸秆跌倒,也许不至于伤到父亲的筋骨,但是,马路上时常有机动车经过,被车撞了会很麻烦。我们时常告诉父亲,背秸秆过马路当心,看看两边有没有车辆经过。我们也告诉他背秸秆最好是中午,路面没那么滑,过马路相对安全些。父亲对于我们的担心不会有太多的话语,他认为他有能力背着秸秆过马路。77岁的父亲,背着上百斤秸秆,如走平地。也就是那一年,弟弟在城里给父亲买了楼房,那是父亲人生中较为“春风得意”的日子,他逢人便说,他能把50斤大米一口气扛到六楼,他一步可以迈两个台阶,父亲觉得这就是他上楼的资本。</b></p><p class="ql-block"><b> 记得自己写过一篇《进了城的父亲》,写了父亲如何尽快融入到城里的生活中。在土地上忙碌了大半生的父亲,进了城应该有很多的不适应。父亲把他的不适应变作了娱乐活动,每天都快乐度日。当妻子到儿子那里哄孙女的时候,当我独处无眠的夜晚,我会想起父亲,想起他自己生活的那些年。“衣食无忧”应该是父亲那辈人一生努力的目标,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衣食无忧已是大众化的生活常态。那么父亲独处时,会想到什么?他会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他会存有生活中的遗憾吗?关于生活,父亲很少抱怨,他会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父亲很快融进了城里的生活,父亲成了一名城里人。在进城之前,父亲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晚年会在城里度过。</b></p><p class="ql-block"><b> 进了城的父亲,似乎再没有回到过家乡,也没有听他念叨起他在故乡耕种土地的那些过往。父亲真的把自己连根拔起?与他出生的那片土地彻底决裂了吗?不仅仅是父亲,包括从农村走进城里的每一个人。我也常常叩问自己,我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有时更多的是释然,城里人和农村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除了生活方式有别,农村人更多的是淳朴厚道,乡里乡亲,更有相互牵挂和帮扶的温暖。在城里可能更容易体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仅此而已。况且我认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活出幸福指数,这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终极目标啊。</b></p><p class="ql-block"><b> 有时见面,父亲会说起小村某某人“走”了,父亲很少用“死”,是他尊重小村老辈人对死亡敬畏的称呼?还是父亲本身更敬畏死亡?谈起这些,父亲没有恐慌、没有惋惜、没有悲痛……看来,父亲还有一部分根留在故土上,在疗伤、在寻求发芽。</b></p> <p class="ql-block"><b> 是啊,50多年了,从来不记得父亲的生日。不仅仅是父亲,家里人的生日都不记得。从前别人说我是“工作狂”,那时对这个称呼很受用,那是对工作认真的极致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那样的称呼有些“青涩”,是不食人间烟火,是冷落了大爱亲情。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可以把爱表达,让亲情在生活的重要日子里永不缺席。</b></p><p class="ql-block"><b> 儿子他们这一代人对于爱的表达要好些,每年不仅仅记着双方父母的生日,生活中的重要日子他们都会记着。母亲节、父亲节、三八节、教师节、端午节、中秋节……儿子他们不忙吗?应该说他们的忙绝不逊色于我们,但是,他们为什么会记住生活的这些日子?用他们的话是生活要过出“仪式感”,我想他们更是时刻记着“感恩”,他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感恩、演绎感恩、丰富感恩。有爱就应该表达出来,爱的表达不需要理由。</b></p><p class="ql-block"><b> 三年了,父亲没有过过生日。在福利中心的这几年,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父亲没有离开过福利中心。每年到了父亲的生日,姐姐、弟弟、弟媳、妻子……他们都能记得,我不记得,但是知道事情后可以助力。</b></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看完妻子的短信,我在想要不要把父亲接出来,大家聚聚,不仅仅是给父亲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更多的是在我们忙碌的时候,在亲情渐渐失温的时候,我们的相聚对生命无疑是最好的滋养。看完短信没有多久,弟弟打来电话,说和福利中心沟通好了,明天把父亲接出来,大家在一起给父亲过个生日。姐姐又打来电话,弟弟说饭店的钱他出,我们给父亲买一套衣服,让父亲焕然一新度过他88岁的生日。有了这样的安排,父亲虽然是晚过了一天生日,终归是大家可以以父亲的生日为理由聚聚,给心灵放天假,给亲情加加温。</b></p><p class="ql-block"><b> 在农村那会儿,父亲过生日是一年生活中比较隆重的事情。父亲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会来二十几人,加上邻居,我们要准备四五桌生日宴。记得有一年我们去北京旅游,出发的日子正好是父亲的生日,急急喝过父亲的生日酒,又给父亲献歌一首——《人生第一次》。后来,弟媳不止一次说过,那是她听过的歌曲中,最震撼心灵的一首歌。当时父亲孩子似的不知所措,只是红着脸、只是红着眼,两只手不知放到何处。还记得,每年父亲过生日,参加宴会的男人们都是赤臂上阵,喝得地动山摇,热闹空前。来到城里十几年了,父亲热闹的生日宴会渐渐冷清下来,特别是疫情以来的三年,父亲更是没有过过生日。</b></p><p class="ql-block"><b> 活到父亲的年龄,他也许不在意生日的隆重和冷清,但是,父亲渴望相聚,渴望见到重孙子这一代人。每到我的孙女过生日的时候,父亲都会记得,打电话表示祝福。记忆中,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似乎很少关心他人的“冷暖”。为什么他偏偏记住了我的孙女、姐姐的外孙子的生日?除了爱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b></p><p class="ql-block"><b> 这几年父亲常说,他不知道哪天就到那边去了,买那么多衣服有什么用。关于生死,父亲似乎从来都很淡然,他似乎对于死更多了几分“豁达”。把生与死都交给时间,一切顺其自然。这是父亲的生死观,也是父亲一生的修炼。这应该是父亲给我们的榜样,让儿女们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故。</b></p> <p class="ql-block"><b> 有了孙女以后,我的关于父亲的文字有了延伸,文字里又多了一道人间烟火味。《八十年的对望》是父亲85岁时春节我写的一篇文章,那时孙女刚刚4岁。转眼3年过去了,自那以后,父亲和孙女再没有相见。孙女应该早就不记得太爷爷了,但是,每次父亲和我的妻子通电话时,都会第一时间问问孙女,有时还要和孙女直接说说话。平时我们和孙女视频,孙女像是被迫完成任务,说几句话就会匆匆离开。和太爷爷通电话,孙女一遍又一遍问:“他是谁呀?他是谁呀?”加上父亲听力严重下降,孙女的话他不会听得太清楚,甚至根本听不清,但是每一次通电话,他都想和孙女说几句,看看孙女的应变能力提高了没有。</b></p><p class="ql-block"><b> 都说老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孩子,这是生活的辩证。老了,想法没有那么多了,有时坚守的想法不会改变,便落得了固执的印象。父亲老了,老了的父亲可能更淡然生活中的一切,无法淡然的是血脉亲情。父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父亲从来都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但是,看着他走过的路,儿女们都明白。</b></p><p class="ql-block"><b> 《父亲和红柳》,其中红柳最早在我的文字中出现,那时我们还在勤奋读书。一向珍惜土地的父亲,却迁就儿子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小园子种植一棵红柳。红柳见证了我和弟弟先后靠读书改变命运,也见证了艰苦的岁月中,我们刻苦地打拼。红柳是小园的一道风景,见证了我们一家人在苦日子中,过出了诸多美好的记忆。孙女出生以后,老屋小园里的红柳早就化作岁月的尘埃,它们和孙女是无缘的。但是,红柳却常常走进父亲的梦里,于是,有了父亲为孙女割柳编筐的文字。父亲是想用红柳承载他对孙女这一代人满满的爱,再结实的红柳筐,也承载不下那份沉重的爱啊。</b></p><p class="ql-block"><b> 父亲最早出现在我的文字中,是小城的一家小报编辑约稿。于是,《我叫他叔》这篇文章随着大安日报出现在千家万户。当时很是感动了太多的人,熟悉我的人不止一次提到那篇文章。那是自己的写作之初,文字一定是青涩稚嫩,但是人间真情在里面,引起大家的共鸣。</b></p><p class="ql-block"><b> 和父亲相处有50多个年头了,我们姐弟三人都叫他“叔”。不知道父亲有没有渴望我们叫他一声“爸爸”?到了儿子这一代,都叫他“爷爷”,这样的称呼让父亲心里有了踏实感。儿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那时妻子上班,父亲一手带大儿子。因此,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最好。记得把父亲送到福利中心那天,我们都去了,儿子问过我:“如果是亲爷爷会不会送到这里?”当时我心里痛了一下,如果不是哄孙子,父亲完全会和我们再生活在一起。没有办法,为了下一代,我们只能让父亲受委屈。况且福利中心的生活质量不错,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父亲更看中的是“天伦之乐”。</b></p><p class="ql-block"><b> 弟弟不止一次鼓励父亲,要好好活着,拿个小村长寿冠军。进城这十几年,弟弟照看父亲方面比我做得更好。我们都走在父亲的后面,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我们明天生活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我们送的水果,父亲品出了又一年的好滋味。他也一定知道,我们明天要给他补过一个生日。三年了,隔离的日子,思念被一再拉长。我们和父亲之间就是这样了,习惯了的称呼,改变不易。但是,我们都知道,今生我们欠父亲一个称呼——爸爸!</b></p><p class="ql-block"><b> “父亲,生日快乐!”这是这一天我最想说的一句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后 记:父亲补过生日那天,赶上和几个退休老同事相聚,没有和父亲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只是匆匆看过父亲,偷偷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感觉这样的机会在一天天减少。在酒桌上谈起这件事,泪流不止,已经好久不流泪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022.07.0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