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古语、俗语丰富多彩,是历代劳动人民或先知先贤们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对国人"三观" 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然而,有些古语的个别词句,一直被误解误传;轻者让人迷茫、难解其意,重者南辕北辙、是非颠倒,给后世人们心灵上带来困惑,甚至是误导。</p> <p class="ql-block"> 其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两句,负面影响最深。一些人堂而皇之,以古语、俗话为借口严重自私自利,只讲获取不讲付出,只想"人人为我",不思 "我为人人";不顾大局不愿合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有少数人为了个人区区小利,竟然丧失公德良知,不择手段危害他人、危害社会。</p><p class="ql-block"> 难怪过去有人说过,咱们是 "一个人一条龙,三个人一条虫"……</p> <p class="ql-block"> 先说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语广泛流传几乎老幼皆知,究其出处,争议颇多,有说是《孟子》有说是《佛说十善业道经》。其释意的误读歧解关键在那个“为”字,到底是“为了”的为(四声)还是 “成为” 的为(二声)?这里读音不同,意思就大不相同了。</p><p class="ql-block"> 自我中心者、利己主义者通常都解读为前者,说“人不为自己考虑不为自己谋利益,天诛地灭”;然而史学大家和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其正解应当是后者“人不修练修为自己,天诛地灭”。</p><p class="ql-block"> 究竟何解?笔者作为普通人,也可以略加思考:既然儒家佛家主张修身养性、济世济人、戒邪从善,怎么可能教导人们只为自己考虑?更不可能鼓动人们为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吧?</p> <p class="ql-block"> 再来看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此句平仄对仗好,上口,常常挂在一些人嘴边;一说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元代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名作里都有。歧义在哪里? 在"毒"字上。</p><p class="ql-block"> 《俗语典故精选》和时下很多网文都指出这是俗语误传,不是"毒"而是 "度",对应上句的"量",度量、分寸的意思,确也很有道理。至于关马王当时是不是听了误传?恐怕只有文史学家们去研究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简单想想,咱中华礼仪之帮历来崇尚君子大丈夫;若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谁会轻易用上那"毒"字?误读误传可能性很大。文学影视作品乃至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人物,在同族、同胞、同行间的矛盾中,咬牙切齿嘣出一句"无毒不丈夫" 明显就是将错就错,滥用古语俗语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把明显误读误解误传的古语俗语,当成"传家宝" "口头禅";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当遮羞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我们对待历史文化应有的态度和思维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 如此,我们才不辜负古人先人们一番苦心,才能有效消除古语误解误传带来的迷茫迷幻,才能头脑更清心智更明,才能树立和恪守正确而进步的 "三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百度)</p><p class="ql-block"> 2018 年 11 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