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红的美篇

菊花红

<p class="ql-block"> 点玉米</p><p class="ql-block"> 提起点玉米,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已不知道这是啥活了。记得当年,麦子一成熟,就算进入“三夏”(夏收、夏打、下种),也叫“双抢”(抢收、抢种)季节了。农人会格外忙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啊!大家又种又收,在和时间赛跑。因为秋作物生长期短,是需要积温的,当然是种得越早越好。“一稙三分壮”。有人说,秋天的庄稼上午种的和下午种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这似乎有点夸张。那时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基本上都是人工耕作。所以麦子一放倒,有的甚至顾不上往打谷场里拉,为了抢时间,就操起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大人们抡起了锄头或镢头刨坑,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丢玉米种子。大人们说,秋庄稼只要土盖住种子就行了,不用埋得过深。要求孩子们埋种子时,只要用脚轻轻一踢,把土踢进坑里就行。也有的大人和小孩配合得更默契,大人刨好第一个坑,小孩把玉米种子一丢,大人顺势将第二个坑的的土甩进第一个坑里,这样一直下去,省去了埋种子的工序”,动作精准而有节奏。似乎在应用华罗庚的“统筹法”,有效的提高了种植的效率。农人们点种玉米也是很讲究的,什么“宽窄行”,什么“三角定苗法”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可以提高通风效果,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这些老式的耕作技术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收麦,你只要掂个袋子,地头一站,十分八分钟就麦罢了。种秋更是不用发愁,麦子收完,播种机随时都可以下地,三几十分钟,一块地就可以播种完毕,速度又省力。</p><p class="ql-block"> 时间切换到2022年夏季,麦收后一月有余,天气一直持续干旱,日日骄阳似火,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是一天连着一天。天热得超过三伏天。对虎狼爬岭上的农民来说,遇到这样的天气只能是干着急。盼雨真是望眼欲穿。我曾经在抖音平台上写过一首打油诗:“麦收已过二十天,虎狼爬岭冒云烟。干旱无雨难下种,农夫翘首望苍天”。以此来表达岭上农民期盼大雨来临的急切心情。</p><p class="ql-block"> 天无绝人之路,6月27日,终于天空阴云密布,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顷刻间,天空中雷电交加,雨柱像无数伞兵从天而降,天地间,更像挂满了一串串珠帘,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房屋的下水道汩汩乱响。院子里瞬间积水就有脚脖深了。我的那个她站在雨中,浑身像个落汤鸡,口里不停的呼唤:“好爷,下吧,下吧!”大雨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人们纷纷往地里跑,想看看有多深墒。一薅麦茬,咦!麦茬以下还是干土。洇洇达达有四指墒。“为时已经不早了。”有人屈指盘算着,“离寒露还有104天,如不耽误事,玉米还来得及。”趁这点墒就赶紧抢种吧。</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这块地地势有点低洼,灌进去不少水,拖拉机进去,就像水牛掉进了泥潭,几个轮子干打转,车就是不会走。师傅急了:“老伙计,别耩了 ,干种绿豆湿种麦,秋庄稼最怕泥饼子,这样一折腾,庄稼苗出来也不发旺。”“好吧!”都是庄稼人,老师傅说得不无道理。但时间不等人呀!于是就只好人工点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早上天刚亮,早饭都没有顾上吃, 我们就下地了。主要是想趁早上凉快点。十几斤重的大镢头,一上一下不停的刨,每抡一下,就像做一回“腹背”运动。这可比城里大妈跳广场舞费力多了。终究是很久没干体力活了,时间不长就大汗淋漓了。汗水从额头、脑后直往下淌,浸湿了衣服,滴在脚下的土里。我的那个她不知是看我满头满脸的汗水干活不方便,还是心疼,赶紧把一条毛巾递过来:“就搭在你脖子上吧,擦汗方便,看你汗出的。要是实在干不成咱就不干了。”</p><p class="ql-block"> “干活哪有不流汗的。”</p><p class="ql-block"> 如此这般,累了直直腰,喘口气。后来她灵机一动,“咱弄一把耘锄耧成沟,可能会省劲些。”</p><p class="ql-block"> “试试吧!”我不经意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她专门又回家取来一把耘锄。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哪也不省劲,不流汗都不行。时间好像凝固了似的,干一会抬头看看还有这么多。心里不停的嘀咕:记得小时候点玉米是很快的,半天 能点很多很多,现在怎么这么慢。这大概是累的缘故,就好像走路一样,越是累,走不动,越是嫌路途长。大约十点钟光景,肚中饥渴难忍,浑身酸困,酥软无力,一坐下就不想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出自李绅《悯农》诗里的两句话,连刚刚牙牙学语的三岁幼童都会吟诵,但你不经过一番体验,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内在含义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