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水文庙

王天鹏

<p class="ql-block">文字:王天鹏</p><p class="ql-block">摄影:王天鹏</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天鹏</p><p class="ql-block">音乐:网 络</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15日携夫人来到云南省建水县城的文庙。</p><p class="ql-block">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50多次的扩建增修,占地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有七进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进院是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p><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高9米)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p><p class="ql-block"> 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p><p class="ql-block"> 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p><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p> <p class="ql-block"> 三进院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是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四进院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最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五进院</p><p class="ql-block">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p><p class="ql-block"> 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p><p class="ql-block">  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p> <p class="ql-block">六进院</p><p class="ql-block">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p><p class="ql-block"> 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p><p class="ql-block"> 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一字排开的五间殿堂,正堂内置龙宝座,供奉着孔子塑像。</p><p class="ql-block">  殿堂单檐九脊歇山顶,琉璃黄瓦,翘角飞甍,巍巍宏丽,气象庄严。这里有很多的字匾和塑像,这些字大多是历代皇帝所题,像都是对弘扬儒家文化作出贡献的名人。</p><p class="ql-block"> 大殿檐下悬挂着“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匾,笔力雄浑遒劲,匾沿镶嵌着玲珑剔透的木雕龙凤。东西厢房是祀奉先儒的场所,先贤79人、先儒75人依次供奉于内。</p> <p class="ql-block">七进院</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p><p class="ql-block"> 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p> <p class="ql-block"> 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庭西有两株共生树,一为柏树,一为榕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紧紧缠在一起。有人戏称为“万将军抱白小姐”。 建水城,为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现改为建水第一中学,并在文庙侧新建了许多教学楼。昔日孔庙圣地,如今成了青少年学习之所。由于政府和学校注意保存古迹,文庙仍很完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