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3月份以来,济南市陆续出现疫情反弹现象,为及时遏制住疫情发展势头,济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做出部署安排,从4月5日开始,在部分区域实行全民核酸检测,并发放卡片,作为市民出入公共场所的通行证明。初期由各社区自行设计卡片,4月24日开始,由市里统一设计制作发放。“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核酸检测标志卡片主要选择11位在济南有影响的历史名人,以卡通人物的形象与市民见面,目的在于积极调动、激发公众对泉城抗疫和核酸检测的积极性、配合度,传递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彰显济南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温度,同时还能起到弘扬和传承济南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他们组成的“抗疫天团”,助我泉城夺取 “战疫”之胜利。下面我就根据自己从4月18日回到济南后,到最近7月15日,按照参加核酸检测的顺序,把保存下来的30张卡通图片汇编起来,与朋友们一同了解济南历史名人,共同回忆济南人民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更加坚定夺取“战疫”全面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感恩有你,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1)扁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扁鹊是中医开山鼻祖,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寓意治疗和防护;辛弃疾寓意驱赶、摈弃新冠疫情疾病;秦琼是民间驱邪降魔的“门神”,寓意着守护和祈福。三个形象作为“吉祥三宝”共同组成“泉城抗疫天团”, 在抗疫时期选择济南历史上这三个著名的人物,有比较强烈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期间,卡通人物成为济南市民出入公共场所的有效证件。不少市民为了携带方便,就把卡通人物粘贴在手机背面,在扫场所码的同时也亮出了核酸检测结果。</p> <p class="ql-block">(2)诗人、名将辛弃疾</p> <p class="ql-block">(3)门神秦琼</p> <p class="ql-block">动漫画师丁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扁鹊、辛弃疾、秦琼三个卡通人物出之山东世博动漫集团漫画师丁姣之手。她2岁患脊柱血管瘤,险些高位截瘫的残疾姑娘。在前不久的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她就因为收到国际残奥委会为残奥冠军绘制漫像的邀请而受到关注,她的事迹还被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百余家媒体宣传报道。</p> <p class="ql-block">(4)宋代词人李清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p> <p class="ql-block">(5)大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舜: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在今何地说法不一,一说即今济南千佛山),他在历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时部落联盟领袖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众人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分别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尧去世后,舜即位。他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因而《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p><p class="ql-block">此次大舜核酸贴纸形象设计较以往有了突破,大舜身边多了一个小伙伴——一只萌哒哒的小象。此创意来源于《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所记载: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成语“象耕鸟耘”即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6)房玄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玄龄,出生地有争议,一说齐州临淄县人,一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长达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7)赵孟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孟頫在济为官三载,勤勉躬身于政事,以兴学校为先务,提携学子、奖掖文士在济生活三载,饱览山水风物、醉心风土人文,尤爱锦屏春晓、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曲水流觞。留一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于趵突泉畔;画一幅“鹊华秋色图”于华不注巅。 </p> <p class="ql-block">(8)杜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甫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种诗体都写得很好,是一位集大成者.他一生颠沛流连,居无定所...</p> <p class="ql-block">(9)鲍叔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鲍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齐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家贫,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才华出众,智慧超人,鲍叔牙对他赞赏不已...知贤、荐贤、让贤。</p> <p class="ql-block">(10) 邹衍</p><p class="ql-block">邹衍是一位土生土长并且归葬于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先秦阴阳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p> <p class="ql-block">(11)張养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养浩公(山东济南开源始祖):字孟希. 号云庄, 又称济东野人, 济南人。生于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三月十八日,卒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十二月十四日。一生经历了元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文才,被荐为东平学正(相当于教育局长),历任礼部、御史台掾属、县尹、太子文学、 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等职。是八朝元老,国家重臣。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关中大旱,养浩公受命救灾,以身殉职,关中百姓哀而失之如父母,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p> <p class="ql-block">(12)终军(?—公元前112年),字子云,济南人。西汉少年外交家、爱国英雄。</p><p class="ql-block">终军“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汉书》本传,下引同)。18岁选为博士弟子。</p><p class="ql-block">终军支持汉武帝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措施,与破坏这些措施的人作坚决斗争。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博士徐偃巡视外地,假借皇帝的命令,让胶东(今平度一带)、鲁国(今曲阜一带)煮盐、冶铁,这就破坏了国家盐铁专卖的政策。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矫制当死,而徐偃却假借儒家经典《春秋》为自己辩解,一时使张汤无言答对,而武帝正在尊崇儒术,也不能作出决定,便让终军来诘问徐偃。终军指出古今时代不同,政策也有变化,不能用古代的经义来解说现行的政策。并指出,徐偃的行为,破坏了国家盐铁专卖的政令,应该按法予以追究治罪。于是,武帝便诏御史大夫,究治徐偃。</p><p class="ql-block">终军少有大志,决心为统一强大的汉帝国作一番事业。当他从济南赴长安的途中,进入函谷关时,关吏给他一种繻符,让他出关时带来,作为符信。他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他这种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在其几次出使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13)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p><p class="ql-block">曾巩曾在济南任过职。</p> <p class="ql-block">定陶区核酸检测贴纸</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13位济南历史名人,30副核酸检测图片标志,详细记录了济南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彰显了济南市委市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的坚强执行力;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顽强拼搏精神;济南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一切行动听指挥,给政府只帮忙不添乱,按照要求及时参加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的高度政治觉悟!全市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学生返校很快得以实现。由开始的一周四检,变成一周三检,到一周两检,直到现在的一周一检。科学地反映着抗疫全过程的动态变化,实践证明实行“动态清零,应检尽检”的总方针是防疫成本最低的有效举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