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心绪</i></b></p> <p class="ql-block">我生活在北京,对这里的地理地貌、山山水水饶感兴趣。也有些许好奇心,遇到不明白的事,愿追根求源,常将实地观察到的新变化与记忆中的旧印象相联系,再从网上搜寻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找出答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银锭桥上观望西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由于疫情影响,来京旅游的人少了,北京静下来了。有一天,趁天气晴朗,我漫步到什刹海。这里碧波荡漾,环境优美,使人心情愉悦。我沿白玉石栏旁边的小路,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到了银锭桥上。站在桥上顺河道向西放眼望去,看到远处的西山了,雄伟威然,阳光下炯炯生辉,居然和这里的水面连在一起,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啊!好壮观!难道这里的水是从山上下来的不可?我产生了大大的疑问。琢磨起出山口有永定河,这里曾经是古河道吗?我知道元代治水专家郭守敬从玉泉山引水,过高粱河进到积水潭,可今天的感觉却使我产生差异。于是,我急忙移步沿水岸从不同角度观看西山,还拍照了很多远山与这里的照片。回家后急不可待的翻阅有关资料,果然与我猜测的一致,西海、什刹海、前海这一带水域是永定河的古河道。再看看旅游图显示的蓝色水域,极像河水溜落的“美人鱼”,平卧市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这依站在银锭桥上的感觉,即是什刹海著名景点“银锭观山”,只是之前我不知晓。(见图像)</p><p class="ql-block">(二)《南水北调》水引入密云水库</p><p class="ql-block">三年前,我和朋友到颐和园游玩,走在昆明湖南岸,我被一条鲜红的标语吸引“一级饮用水源 禁止游泳钓鱼”,走近观察,以往这里的水是向东流再转向南进长河入城,怎么今天水出涵洞向西流去了?我怀疑自己看错了水波纹,便问朋友这水是向西流吗?她说是的,为弄清楚,我们跟着水流向西走去,到了颐和园西门,站在桥上向南、北观看,水明显的是顺渠道向北流去,这水顺京密引水渠流向哪了?是半路出走,还是进了密云水库?我有了疑问,又想起南水北调终点是“团城湖”啊?“团城湖”在哪儿?过去昆明湖内有团城湖一说,指的是昆明湖西边的治镜阁周边,南水不可能进昆明湖啊?我带着疑问,想找一找新“团城湖”的位置,出西门绕到颐和园南围墙外,发现南墙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公路已废弃,还有一条干枯的小水渠与它并行,我们越过小水渠向南走,便是一片新种的小树林,再南边有围栏挡住不得靠近,我猜测这可能是新“团城湖”新址吧。</p><p class="ql-block">回来后,我翻阅有关资料,找到了答案,京密引水渠的水确实倒流了,水进了密云水库储存。原来是调进的南水,滿足北京城用水后,再度经团城湖调节池北上,京密引水渠设有泵闸多处,通过泵站将水步步提升,向高处输送,沿蜿蜒水渠进山,流至密云水库,一旦京城急需用水,再调出补出。</p><p class="ql-block">团城湖调节池的位置隐蔽,基本与我们看到的那片小树林南边的位置一致。</p><p class="ql-block">(三)永定河引水渠换新颜</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住石景山苹果园地区,家离永定河引水渠很近,对那片区域老印象很深,现在老母亲还住在那儿,我常回家看望,自然对永定河引水渠有感情,对新工程建设比较关心。眼看着工程一步步到位。我漫步此地时,看到河水清清悠悠向东流去,两岸绿树成荫;堤岸公路宽阔、通畅、平坦、干净;河渠南北岸已建成游览画廊,景区内小路曲曲弯弯、起起伏伏,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随风摇摆引人注目;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新鲜,已成为附近居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我也曾拿着老地图对照寻找老居民区,老苹果园旧道等等,很难对上。时光荏冉一去不复返,新变化带来新感觉真好,这儿美极了!</p><p class="ql-block">闲遐时,将这三次游玩经历及由此引发的兴趣,落笔写成“心绪——漫谈京城水源”一文,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水域沉睡市中心——酷似美人鱼</p> <p class="ql-block">眺望西山</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p> <p class="ql-block">水出涵洞向西流去</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南侧的京密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永定河引水渠新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漫谈京城水源</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有山就有水</i></b></p><p class="ql-block">“闲出都门望 但见山与水”,出城(二环)西行约 30公里便到西山角下,北行约30公里便到军都山。即使不出城,站在市中心的高处,天气晴朗时,向北京的北部与西部望去,蓝天与群山相接,极目楚天舒,穹顶之下,远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乾隆皇帝御定“西山晴雪”燕山八景之一,可见非常漂亮。当目光逐渐回收到平坦处,高低不同的楼宇与近处的公路街道清晰可见,在群山怀抱中的城市,北部山区属燕山山脉,西部山区属太行山山脉。</p><p class="ql-block">有山就有水,北部山区发源的水系有白河、潮白河、温榆河,西部山区发源的水系有永定河。地图上显示的天然河流与城市,极像人的血脉与心脏,水系曲曲弯弯自然流入市中心,养育着北京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地形全图</p> <p class="ql-block">北京地势略图</p> <p class="ql-block">流向心脏的水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外围水源怎样进城</i></b></p><p class="ql-block">北京城的外围水源是怎样流入北京城的呢?</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这片土地上,河水流淌是自然形态的,不像现在,渠坝、水闸,大小湖泊及水库,水利工程处处可见,那时人烟稀少,河水向低处自然流淌。</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生活条件的追求不断提高,选择居住环境时,首先考虑水源。由城外围自然河流取水修渠引入城内,历史上有两条重要水渠:一是金代建<中都>靠的是泉水形成的莲花池水源,后来用水量增多,从永定河引水修金口河,补充金中都用水。二是元代建<大都>初期,仍用金口河引水,后来因永定河多次泛滥,很难治理,即放弃金口河水源,便改用从西部、北部山区发源的白河与潮白河自然水系入瓮山泊引入高粱河进京。</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修筑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均为解决京城用水。</p><p class="ql-block">2019年至2022年重修永定河北京段旧河道和永定河引水渠,按森林城市标准,全线绿化,集生态、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廊道。</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北京的自然形态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永定河——母亲河</i></b></p><p class="ql-block">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大河汤汤,奔腾中潜藏着对自然万物的温柔,渗溢丰盈的乳液,养育着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北京城的发展史记录着永定河的史歌。它发源于太行山脉,千回百转,穿越高山峡谷到北京西山,由门头沟三家店出山,进入平原区。</p><p class="ql-block">永定河历史上名称多多,秦时称治水;东汉、三国魏时称(氵纍)水;隋时称桑亁河(桑干河);辽金时称卢沟河;明时称卢沟河、浑河;清时谓之永定河至今。近千年时间,跨越历朝历代,人们对它倾注心血,不断改造、治理、利用,不离不弃,如同母子互相依衬,互相成全。</p><p class="ql-block">最早的永定河水利工程,始于公元250年,修筑了戾陵堰和车箱渠(见图)。</p><p class="ql-block">金时从1172年至1343年修筑金口河(金沟河),从永定河引水中进金中都(见图)。</p><p class="ql-block">元代治水专家郭守敬,又用三十年时间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进京,但屡战屡败,不得以废弃金口河。从北部山区的昌平凤凰山,引白浮泉水西转南下,筑堰引流,汇双塔、榆河、一亩泉、玉泉诸水,入瓮山泊(昆明湖)。然后自瓮山泊沿旧渠入高粱河,流入积水潭。</p><p class="ql-block">明时,白浮泉缺水断流,由玉泉山诸泉水汇入瓮山泊后,再沿长河流入高粱河,入积水潭。</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98年,大规模治理永定河的北京与天津段,清淤疏浚河道。康熙皇帝赐河名为“永定河”,期盼河水永不泛滥。</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永定河水道没有大变化。</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至1956年治理永定河北京上游段,修建了官厅水库,以达到缓冲洪峰、蓄水控水作用,并顺势流入三家店水库。</p><p class="ql-block">于1957年建筑完成三家店水库分水闸和永定河引水渠(见图)。一支分流南下经芦沟河,汇入永定河河道,一支沿京西永定河引水渠,入玉渊潭,解决玉渊潭公园用水,再由玉渊潭东转向南到西便门水闸,由此再分为两支,一支向南流入南护城河。一支向东流向前三门暗渠,两河汇入东便门与通惠河交汇。</p><p class="ql-block">2019年至2022年重修永定河北京段,加大上游官厅水库治理,水从门头沟三家店水库出山口后,沿河道南下,打造青山绿水廊道,建筑工程亮点有,三家店水库滚水坝、莲石湖景区、卢沟晓月湖色等等,水域景色迷人,已成为京西旅游好去处,河道补水成功,使缺水的永定河重新焕青春。</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重修永定河引水渠,沿旧渠道,从三家店流至罗道庄处,与北向京密引水渠来水相汇,然后流入玉渊潭,全长3.9公里按森林城市标准,全线绿化,集生态、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廊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积水潭——古河道</i></b></p><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积水潭,看看积水潭水的来源,就明白了北京周边自然河流的水是怎么进入京城的。</p><p class="ql-block">与北京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水源——积水潭,是自然河流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以上古地图上看,已经给出答案,永定河水出山后来势汹汹,遇上洪涝灾害,更是肆无忌惮的涌出河道,永定河实则“无定河”,积水潭水的原始状态,是曾经的古河道,即使现在仍可见西海、什刹海、前海、北海、中南海这片水域的自然形态遗痕。当古河道逐渐隐退,水量不断减少,人们己经懂得兴修水利工程,引水进城。西部、北部山区有四条自然河流和许多支流,源源不断的流水,使地表水充足,地下水也非常丰富。元时,北京西北部玉泉山处山泉水丰富,水利专家郭守敬引入瓮山泊(昆明湖)再修长河南下,与高粱河相接,流入积水潭。到了明、清时,玉泉山水量减少,为滿足大运河皇家运粮船北上需求,再次由潮白河引水,流入昆明湖,经长河水利工程入积水潭。</p> <p class="ql-block">金中都东北郊积水潭位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西海 什刹海 前海——水源</i></b></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的三海水源仍是取周边山区自然之水,由燕山山脉发育的白河、潮白河,流经密云山区,在群山丘陵中,修筑了密云水库,水库面积180平方公里,存水量很大,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由京密引水渠输送水源,经密云、怀柔、昌平、海淀水流入颐和园昆明湖,沿昆湖南侧水渠进入长河,再向东南方向,过西三环万寿寺南老御河道(高梁河)经紫竹院北、动物园北到西直门外下关分支,一支向东流入北护河,在德胜门西不远处,有闸门水过北二环引入西海、什刹海、前海、北海、中南海(积水潭),筒子河与天安门前金水河均是这里来水。</p><p class="ql-block">(插图)</p> <p class="ql-block">公元1593明代进京水源</p> <p class="ql-block">公元1908年清代进京水系</p> <p class="ql-block">永定河 潮白河</p><p class="ql-block">官厅水库 密云水库 </p><p class="ql-block">永定河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忽必烈的慧眼</i></b></p><p class="ql-block">翻阅历史,还发现一个有趣的故事,元定都北京,是忽必烈一句话指定,那年,他到中都,因金中都缺水,宫室焚毁破烂,忽必烈没有住在城里,而是选择住在中都的东北方向的郊野太宁宫(琼岛宫殿)——积水潭处,当他望见此处一片清水,波光粼粼,风景如此优雅,感慨到: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水源吗?他看中了“积水潭”这片水域,就是现在的西海、什刹海、前海、北海、中南海,当时统称为积水潭,如同一个水库。于是他一锤定音,废弃缺水的中都原址,迁至积水潭附近。800年前的忽必烈不是风水学家,在缺乏地理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凭着直觉看上北京城这块风水宝地,从那时发展到现在,当时是何等的慧眼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2003——2014由丹江口引水进京成功</i></b></p> <p class="ql-block">进入1990年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区扩大,人口聚增,加之连年干旱,北京缺水严重。</p><p class="ql-block">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巜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开工。</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线图</p><p class="ql-block">(丹江口至北京为中线)</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丹江口——北京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正式开工,水源来自汉江,在丹江口水库东岸南,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流入北京颐和园南团城湖调节池,跨越河南、河北、北京,行程1432公里,历时11年,2014年12月正式通水。</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进京后,与现有的供水系统形成统一的地表水供水网络,使北京市的供水范围扩大了700多平方公里,供水范围包括城区、大兴、通州以及房山、门头沟的山前平原和昌平南部沙河镇地区。</p> <p class="ql-block">北京段北干渠与南干渠示意图</p><p class="ql-block">房山——团城湖调节池</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亦庄调节池</p> <p class="ql-block">北京段北干渠走向,从房山区北拒马河起,经大宁水库调压池、永定河倒虹吸管、卢沟河暗涵、沿京石高速北暗涵、转西四环西暗涵至海淀团城湖调节池,全长80公里,进京水道多采用全封闭输送,保护水质清洁。</p> <p class="ql-block">北京段南干渠走向</p><p class="ql-block">由卢沟桥老庄乡,沿五环路向南向东,再流向亦庄调节池,全长27公里。</p> <p class="ql-block">群山中的密云水库</p> <p class="ql-block">水通过泵闸向上提升</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为北京补水,大大缓解了北京缺水局面,北京人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与此同时还为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大宁水库蓄水,多地补水后,地下水位有效提升,北京整体环境好转。</p><p class="ql-block">想到那千里之外的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越过重山峻岭,穿过黄河之底。历时十一载,声势浩大,投资巨额,千里迢迢,流入北京,这造福人民的工程,真是史无前例,令世人永远牢记。</p><p class="ql-block">时光迢迢,天地轮迴,随着人类和自然万物生存的需要,京城水源必定会有新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北京团城调节池</p> <p class="ql-block">备注:部分图片和照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部分地图来自老图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