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近年来,伴随大众收入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家的理财需求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由于手段隐蔽,往往让人防不胜防。为了防止大家被骗中招,下面为大家梳理了防范非法集资的那些事儿。</b></p> 非法集资特征 <p class="ql-block"> 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p><p class="ql-block">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p><p class="ql-block">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p><p class="ql-block">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p> 非法集资手段 <p class="ql-block"> (一)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里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一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几百倍。为了骗取更多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付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p><p class="ql-block"> (二)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有的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p><p class="ql-block"> (三)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的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p> <p class="ql-block"> (四)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目的。一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的信任。有的利用曾是信贷员人头熟、关系多等身份优势骗取群众信任。</p><p class="ql-block"> (五)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异地,发展人头一般用代号或网名。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 QQ、MSN 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在潜逃前还发布所谓通告,要下线人员记住自己的业绩,承诺日后重新返利,借此来稳住受骗群众。</p> <p class="ql-block"> (六)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许多非法集资参与者都是在亲戚、朋友的低风险、高回报劝说下参与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造成亲情反目,导致人间悲剧。</p> 非法集资形势 <p class="ql-block"> (一)非法集资案件继续“双降”,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据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2020 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5%,2020年1-3月,新发非法集资案件1037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42.3%,继续保持“双降”态势。但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参与集资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总体形势依然严峻。</p><p class="ql-block"> (二)发案行业领域和地区相对集中。当前,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呈现“遍地开花”的特点,投融资类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大量民间投融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大量民间投融资机构、互联网平台等非持牌机构违法违规从事集资融资活动,发案数</p><p class="ql-block">占总量的30%以上。案件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人口大省,但中小城市、城乡结合地区、农村地区案件也在逐渐增多,潜在风险不容忽视。</p><p class="ql-block"> (三)集资手段花样翻新,认定难度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层层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以当下“热门名词”“热点概念”炒作,诱惑社会公众投入资金。一些无商品、无实体、打着“虚拟任务”名头的案件。陆续出现,许多非法集资借助互联网平台,近期还出现了完全借助微信群等开展非法集资等行为,隐蔽性强、风险传染快,风险不容忽视,此外,非法集资与传销、诈骗等犯罪相互交织特征在一些领域和地区更加突出,农村地区非法集资“口口相传”“熟人拉熟人”现象明显。这些都给防范和打击工作带来更大困难。</p> 警惕十类“投资理财”项目 <p class="ql-block"> (一)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p><p class="ql-block"> (二)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p><p class="ql-block"> (三)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p><p class="ql-block"> (四)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p><p class="ql-block"> (五)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p><p class="ql-block"> (六)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p><p class="ql-block"> (七)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p><p class="ql-block"> (八)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p><p class="ql-block"> (九)“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p><p class="ql-block"> (十)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p> 应对策略 <p class="ql-block"> 1. 核实工商登记。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程序注册登记的合法企业。如果企业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是欺诈。</p><p class="ql-block"> 2. 看投资回报。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利率超过24%不受法律保护。</p><p class="ql-block"> 3. 核查相关信息。通过政府主(监)管部门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不是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而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就涉嫌非法集资。如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名义,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阅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p><p class="ql-block"> 4. 看是否阳光操作。很多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隐蔽性,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再发展下线,形成一个吸收资金的网络,不签订正规合同,也不开具凭据,承诺返利,但不履行承诺;或编制所谓“好项目”不敢在市面上公开出售,而在地下操作,诱惑群众购买。广大市民投资理财一定要坚持阳光操作,购买哪些在市场上公开发售的理财产品,千万不可参与“黑市交易”。</p><p class="ql-block"> 5. 了解投资的资金去向。正规的投资项目都清楚的说明吸收资金的用途,投资者也能够了解自身的钱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6. 关注、查询媒体报道。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案件,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范围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p><p class="ql-block"> 7. 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才。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要多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咨询。</p> 温馨提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诈骗手法花样百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知链接不点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陌生来电不轻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个人信息不透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转账汇款多核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若有疑问或发现被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请及时拨打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