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华的美篇

余大华

记忆中的鲍易老师 <p class="ql-block">  鲍易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洋溪小学体育兼美术老师,家玉应该有很深的印象。那时他大约三十多岁,武汉人。身材不高、偏瘦,走路喜欢弓着背、低着头,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样。有一次,他给我们上图画课。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木船,然后告诉我们就这样画蒙船。我们一头雾水,明明是木船,怎么叫蒙船。我大胆问他,鲍老师,这不是木船吗?怎么成蒙船了。鲍老师说,对呀,就是蒙船。他不解释,我不明白,他一解释,我们就更不明白了。此后得知,对于木的发音,武汉口音就是蒙。</p><p class="ql-block"> 鲍老师的特长是打乒乓球技术精湛,现在来看,就是当时的高手。我的乒乓球启蒙,与他引导有直接关系。加上当年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连续三届,拿到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和单打冠军,引发了全国青少年的乒乓球热,形成乒乓球国球地位。至今还记得他的高拋式发球技术,侧身跨步进攻技术和左手推档技术。还观看过他和车阳河玻璃厂张颖,枝城小学体育老师楊老师之间的高手交峰,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敬佩不已。现在来推想,他的步伐、速度、控球意识和基夲功,应该是从小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使用的是一支日式球拍,和中式的不一样,也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好奇。有一次,他也滿足了我的心愿,让我用他的球拍打了一会。也因为如此,他也成了我们爱打球的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有几次,他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握拍,怎么运用打球技术,他成了我们几个爱好者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洋溪小学,只有一张简易乒乓球台,放在四周是老师宿舍的中间,但是没有时间供我们练球,星期天也不开放,我们更多的时间是把家里大门卸下来,支上木凳,用一根竹棍当球网,照样乐不可支玩上半天。有一次,我们一群喜欢打球的孩子徒步走到枝城,看见河边交管所有一个球台,跑进去就打,也不知道跟别人打个招呼。进去后就发了个球,就被里面工作人员赶了出来。回来路上,又渴又累,就用长江水解渴。</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期,我进入石油企业,所属的钻井队就有乒乓球台,业余时间就和球友切嗟球技。此后近三十多年,到机关工作后,打乒乓球的条件是好了,但忙碌于工作和家庭,打球时间到不多了。退休之前,我在工会工作一段时间,利用职权之便,我给所有下属单位都配备了乒乓球台,球友们打趣地说,沾你的光了。我笑了笑,心想,要不是我有这个爱好,我才不操这个心。2005年,我提前退休,从此,乒乓球爰好重新拾起,基本上每天坚持。技术沒怎么长进,但由此也联络了众多球友,至今还和天南海北的球友在群里互动。</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我已经步入古稀之年,是打乒乓球这个爱好伴随了我的一生,锻炼了体格,也给我退休时光增添了无限乐趣。我很欣赏球馆里一幅标语,“每天运动一小时,键康生活五十年”。我把它当作我的目标和梦想。</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七月三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