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会幸福吗?老年期的幸福感

xiexie

<p class="ql-block"><b>理解老年人:关注心理感受</b></p><p class="ql-block">由于老年人会经历生理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社会资源的减少,老年期似乎是一段面临诸多丧失的人生阶段。但是研究者们一再地发现,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往往有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以及更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老化悖论”。为什么老年期的幸福感会更高?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给出的解释是,老年人因为感觉到未来的时间有限,所以在生活中会以调节自身情绪、获取积极体验为优先目标。这样一来,老年人可能会有意识地去选择那些能带来积极体验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感。</p><p class="ql-block">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那些美好的事情,在怀旧中体验愉悦,这也是情绪调节的一种表现。很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很多调查和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整体幸福感和积极情感体验水平是较高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不少老年人也会体会到的孤独感。家庭规模缩小、与子女缺少沟通、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都可能会让老年人感到孤独。关于如何减少孤独感,除了人们常说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老年人自身也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我们在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老年人的自主需求。能够自主掌控生活,是老年人也是其他所有人感到幸福的重要前提。</p><p class="ql-block"><b>社会情绪选择理论</b></p><p class="ql-block">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教授提出的动机的生命全程理论。该理论认为,时间知觉(无限与有限)对社会目标(知识获取目标与情绪调节目标)的优先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由于所剩“时日不多”,因此在对未来时间的知觉上会更加有限。一般来说,年轻人的未来时间知觉无限,因此更加关注未来,会把知识获取目标(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认识新的人、抓住机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而老年人会更加关注当下,把情绪调节目标(情绪满意度、内心幸福感、深化关系、欣赏生活)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当不同类型的目标发生冲突时,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会表现得最为显著。例如,如果在学习一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经受挫败感,根据该理论,年轻人远比老年人愿意为了追求目标而经受消极情绪。</p><p class="ql-block">该理论认为,时间知觉还会影响个体对社会伙伴的选择。当被要求根据自己的当前状态在“亲近的家人”“新认识的朋友”“刚读过的一本书的作者”中选择共度时光的伙伴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与“亲近的家人”共度时光;如果让年轻人想象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0分钟,年轻人的选择就会变得和老年人一样。因此,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对社会目标和社会伙伴偏好的差异不是由年龄本身,而是由对未来时间知觉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在延长或缩短时间知觉后可以被消除。</p> <p class="ql-block">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们追逐的东西有很多:健康、金钱、名望,等等。但假如活得不幸福,所追求的一切似乎就丧失了意义。幸福感应该如何定义?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埃德·迪纳(Ed Diener)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拥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也就是说,幸福感主要包括两部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情绪体验。因此,若想知道自己的幸福感水平如何,你可以简单问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对生活满意吗?我最近的心情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b>幸福感变化的U形曲线</b></p><p class="ql-block">在人的一生中,幸福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美国学者大卫·布兰法罗(David Blanchflower)和安德鲁·奥斯瓦尔德(Andrew Oswald)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了来自72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过50万人的参与。研究发现,人一生的幸福感变化基本符合U形曲线。也就是说,人们在年轻时幸福感普遍较高;而当人们步入中年之后,幸福感将会一路下跌,直至抵达人生最低谷,出现“中年危机”。进入老年后,幸福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年是一个充满悲伤和丧失的阶段。因为到了这个年纪,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健康渐渐被时间所侵蚀,生命正一步一步地走向尽头——还有什么时候会比这段时期更令人悲伤和消极呢?然而事实是,当人们慢慢变老,逐渐失去青春欢唱的活力、鲜亮可人的面庞时,反而更加幸福了!在考虑了婚姻状况、教育背景、收入水平、时代等因素差异后,这个U形的人生幸福感曲线模型仍然成立。</p><p class="ql-block">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老年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平安喜乐的生活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有更多满意、平静、放松、高兴的情绪体验,以及更少厌烦、疲劳、愤怒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应该丢弃对老年人、老年时期的偏见。</p> <p class="ql-block"><b>老年人幸福的秘诀</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人老了之后会更幸福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拉·卡斯滕森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知觉到生命余下时光的减少,因而会把情感满意度和内心幸福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而在有情感意义的目标和活动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可能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尽可能降低产生消极情感体验的风险。</p><p class="ql-block">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似乎更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对令人不快的事情耿耿于怀。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加州大学的苏珊·查尔斯(Susan Charles)教授及斯坦福大学的卡斯滕森教授研究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不愉快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研究者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听3段不同的录音对话,并想象自己正在偷听对话者污蔑自己。在每段对话的播放过程中,研究者都会暂停4次录音,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报告他们此时的愤怒和悲伤程度。</p><p class="ql-block">结果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报告的悲伤程度相同,但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报告的愤怒程度更低。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生活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有更多的理解,因此在面对令人厌恶的社会情境时,更不容易被激发愤怒情绪。</p><p class="ql-block">另外,随着年龄增加,人们对消极信息的关注度会有所下降,转而更加关注积极信息,更喜欢那些让自己感觉愉悦和舒服的信息,出现“积极效应”。老年人的这一倾向还得到了神经影像学的支持。美国加州大学的马拉·马瑟(Mara Mather)教授让老年人和年轻人观看同样的积极、消极和中性的图片,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年轻人在观看积极和消极图片时,大脑中主管情绪的杏仁核都会高度激活,在观看中性图片时则不会。而老年人只有在观看积极图片时,杏仁核才会激活。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大脑减少了对消极图片的情绪唤起,对积极图片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趋近积极、远离消极,这样的倾向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老年人常常会去想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被无法得到的事物困扰。老年人会格外珍惜自己的亲密老友,而不会在无法给予自己情感满足的社交上浪费时间。愿意为重要的人投入更多,因此获得的满足也更多。而对于那些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人和事,老年人会选择远离。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是守护老年人幸福的秘诀所在。</p> <p class="ql-block"><b>老年人如何变得更幸福</b></p><p class="ql-block">尽管整体而言老年人会拥有较高的幸福感水平,但依旧有些老年人生活得并不幸福。都说“幸福的人大都相似”,在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下,有哪些通往幸福的途径呢?</p><p class="ql-block"><b>老年人可以做什么</b></p><p class="ql-block"><b>1.每天记录3件让自己开心的事</b></p><p class="ql-block">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发现,每天记录3件好事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只要每天晚上抽出10分钟,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开心的事情。无论是写在日记里,还是记在手机上都可以。这3件事可以很微小(如“今天买的蔬菜很新鲜,真开心”),也可以很重要(如“女儿交了一个特别好的男朋友,看到她幸福的样子,我真欣慰”)。坚持记录,可以让老年人更容易感知到生活中的幸福。在不开心时翻看自己的幸福记录,心头的忧郁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b>2.多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b></p><p class="ql-block">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黄婷婷等人的研究发现,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少“比上”,更多“比下”。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记忆等各个方面都开始衰退,这让他们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甚至提高幸福感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拥有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它的存在,甚至觉得拥有它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只有在看到有些人并没有拥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时,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比较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看到并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而更容易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b>身边的人可以做什么</b></p><p class="ql-block"><b>1.关注并尊重老年人</b></p><p class="ql-block">黄婷婷等人的研究还发现,相比于经济地位(是否富有),老年人的幸福感更容易受到自己被尊重、羡慕的程度及影响力大小的影响。因此,晚辈固然要为老年人提供安心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自身是有价值的、被尊重的。例如:在家庭事务上询问老年人的意见,肯定他们对家庭的贡献;在涉及老年人自身的事情上,不要自以为是地包办代办,而要多问问老年人自己的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关注或询问老年人有什么想要完成的心愿,帮助他们一起实现它。</p><p class="ql-block"><b>2.发挥家庭、朋友、社区的共同作用</b></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詹奕等人的研究表明,与配偶、子女、朋友、邻居、同事、社区的关系都能显著预测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无论是有配偶还是无配偶的老年人,子女的支持越多,关系质量越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越高。国内一项全国范围取样的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情绪幸福感更高。也就是说,家庭中老伴和孩子的支持是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定海神针。</p><p class="ql-block">同时,家庭之外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很大贡献。和朋友、邻居、同事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多,关系质量越好,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就会越高。社区工作者为老年人搬一袋米、送一桶水、陪老年人聊天……这些也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因此,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是值得肯定和大力发展的。</p><p class="ql-block">幸福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的。年老之后,恰恰是距离幸福更近的时候。老年人主动去感受、记录、感恩生活中的美好,家人多多支持、陪伴、尊重老年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三者有机结合,老年人的幸福必将更加稳定和长久。</p>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