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莆阳名胜志——林登名《莆舆纪胜》介绍

莆阳老山

<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是明代旅游家林登名编撰的一部莆田全境名胜志和游记。记述莆仙地区的主要名胜古跡及其游踪,为莆田现存唯一的古代名胜志和游记文学专集。舆:舆地,引申为疆域。从其书所纪的地域看,包括明兴化府的莆田、仙游和原兴化县三邑,故“莆舆”是个大莆田的概念,而非单指莆田一县。在莆田文化史上,《莆舆纪胜》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述。是研究明代莆田地区历史地理和旅游事业的珍贵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莆舆纪胜》的主要内容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是一部记载莆地名胜的专著。他全面、系统、完整地记述了莆阳山川形胜、历史文化,及其游踪。内容真实而生动,文笔简练而多彩。显示了作家的博闻卓识,健笔雄文,及其对故土河山的热爱,对旅游事业的钟情。全书共九卷,附录一卷,约三万二千余言。《莆舆纪胜》为林登名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是莆田专题记述莆田山川景观的名胜志。</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逐条记载了莆田的主要名胜古迹,可谓莆田名胜大观。《莆舆纪胜》以郡城为中心,按地域区位,记述莆田北境(兴化县及涵江)、西境(仙游)、东海(沿海)、及莆田近郭、平原河网地区的名山秀水。计载名山83座,溪流26条,莆仙大地的名山名水,基本上囊括一尽。对某些著名的景观,如九鲤湖瀑布,则以“志略”独立一卷详加记述。所有条目,举凡地理位置、名称沿革、景观特色、名人遗事、故老传说等,依其实际情况酌情记述。全书编排有序,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莆阳名胜志,一些条目与内容为现有郡县山川舆地志所阙,可谓一部完整的莆田名胜大观,景观总集。</p><p class="ql-block"> 据《莆舆纪胜》记载,林登名先后游观了莆城近郊的畅山、东坡山、乌石山、天马山、凤凰山、大象峰、石室岩、弥陀岩、州峰(太平山)、梅峰,和小西湖、智泉、羊狮峰、钟潭、龟山、长基岭等名胜,以及延寿溪、碧濑溪、徐潭、白水塘(白塘)、木兰溪、清江、东华江等舟游之胜。还游览了莆田北境远山东山、芗林山、棋山,近山囊山、福平山、紫霄岩、九华山;西北境远山越王峰、瑞云峰、永兴岩;沿海城山、壶公山、双髻山、嵩山、大蚶山、紫霄洞以及小屿等。又特赴仙游游览了九鲤湖、麦斜岩、南湖岩、蔡溪岩、石所山、九座山、大飞山、枫亭豹眠等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他登山攀岭,涉溪浮海,探奇揽胜,真可谓健游不倦,无远不至。大凡莆仙的主要名山秀水,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印。本书所记载的山川名胜,林登名虽未全都游览过,但其中大多数胜迹,无疑是慕名往游,亲身所历,否则是难有如此真详而生动的记述。</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 对于莆田山水奇观,林登名有个总体评估,认为“莆之山水,多以水石见奇。水石之胜,旧邑西南,仙邑之东北境为最。旧邑之胜,其旋濑峻流,可目注而神留者不胜纪,而九鲤为最。”(卷三《鲤湖志略》)</p><p class="ql-block"> 对境内同类景观亦有独到的比较和评价。如他游壶山认为,八闽山水,称奇特瑰伟,则首武夷。壶山诚不及武夷。若眺望无际,海外奇观,夷国错列,岛屿有无,烟涛浩渺之间,尽收眼中,似可览眺宇覆之半。则壶山一峰,固已吞武夷八九于胸中而不芥蒂也。(卷六《东海名山》)指出了壶山览眺海外奇观的长处。</p><p class="ql-block"> 他对莆田县黄石城山的记述和评价,可谓猎奇览胜的一个典型。曰:“莆山览眺多奇,而城山尤奇。山有二十四面,莆诸山或得二三,或得六七,而城山独全收也。”“推开明窗,则田园高下,人烟凑集,山峰海岛,东南北之奇无不尽收也。”(卷六《东海名山》)</p><p class="ql-block"> 而莆城州峰之春台,更是以自然与人文双重景观据势独异。登台览眺,不独东海壮观,北山雄镇,八壶之特起,三江之扼要,湖山映带,海光出没之奇,且城邑之壮丽,民居之俦处,一览而全收。田畴之环布,人民之疾苦,咫尺千里,亦莫可逃匿。太守廖刚以此台省民艰,而独冠他峰也。(卷八《近郭纪胜》)这是颇有见地的。</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提出了带有个性的旅游理念。林登名从长期的旅游实践中,形成了若干独特的旅游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p><p class="ql-block">他对于山川景观的成因,有所探索。认为天地之气骨精液,峙为山,流为水,吐为文章,产为神仙豪杰。而山之不一貌也,水之不一情也,文章之不一怪也,神仙豪杰之不可端倪也,皆理之自然,气骨精液之不得不然。而山水之不相沿而相通也,神仙豪杰文章之不相蒙而相映也,又不得不然者也归于自然。他精辟地指出,“游之趣,或以怪丽,或以清幽,犹文词家,取奇取平,各尽其妙耳。鲤湖、麦斜,相去只在数里间,各得其胜致。……鲤湖以泉石胜,九漈逐流而下,触目无不奇也。麦斜以崇耸胜,两洞蹑磴而上,览眺无不妙也。”(卷四《西境名山》)</p><p class="ql-block">从其一生游踪看,他是热衷于“取奇”的。在他的心目中和笔下,景观之奇特,可谓异彩纷呈。山奇水奇、石奇洞奇,海奇岛奇,天奇云奇,木奇花奇,乃至于人奇(陈茂烈廉贫)事奇(廖刚春台省民艰),民俗之奇(放水灯)等等,不一而足,极尽天下之奇观。</p><p class="ql-block">在舟游莆城近郭畅山时,推崇唐柳宗元的“旷如(开阔貌)”与“奥如(深奥貌)”的境界。指出:“莆固负山而临海,深山溪壑之中,灌木阴翳,溪山迴合,境之奥也,而鲜有其旷;临海诸峰,既寡树木,一望广远,境之旷也,而无其奥。畅山出郭北,浮舟三四里间,独兼二者之胜。山下,水一带广阔静深,一望洋洋,旷如也;两岸古木繁阴,垂垂映水,青碧沉沉,系舟树下,于旷中而兼得其奥也。”(卷七《舟游纪胜》)</p><p class="ql-block">在游城西弥陀岩时,又提出一种“简妙(简约巧妙)”的理念。曰“游者皆取其远望,而予独赏其简妙。从禅堂眺望,一近山横前案,一壶公,一远山,一区海,玄远中何等简妙!”(卷八《近郭纪胜》)</p><p class="ql-block">这些理念,乃是他长期旅游生涯实践的心得总结,无疑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总而言之,林登名之游,并不随心所欲,四处出击,浅尝辄止,而是在寻奇赏胜中,追求一种雅趣和意境。林登名是一个追求雅趣的理智旅游家。</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 记载地理变迁等自然现象。</p><p class="ql-block"> 《莆舆纪胜》对莆田的地理变迁现象有所记述。卷六《嵩山》条载:“嵩山在海中,象山一路通之,其平如砥。陟山而登其巅,四面皆海,惟象山一路,杳如一线耳。”《大蚶山》条:“大蚶山,在奉国里大海上,其山崒嵂环翠如列幛。”而今嵩山、大蚶山皆在陆地上了。卷八《近郭纪胜》记述州峰、乌石山、梅峰、小西湖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如今早已面目全非了。卷七《华江》条,详细记载了龙卷风的异常气象,殊为珍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莆舆纪胜》全书包含了地形地貌、山川形势、地名沿革、城市建设等大量涉及自然地理学要素及人文地理(见下文)的内容,故堪称一部文采斐然的《莆田地理志》。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媒体专版</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排版校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