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蜀之县域,锦绣天地。</p><p class="ql-block">由来已久,氤氲灵气。</p><p class="ql-block">人文荟萃,同舟共济。</p> 四川县域之内江市(一) 威远县 <p class="ql-block">威远县,隶属四川省内江市,地处内江市西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p> <p class="ql-block">威远县幅员面积128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威远县常住人口为547059人。境内交通便利,成自泸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内威荣高速公路横贯东西。</p> <p class="ql-block">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威远戍,取“威名远震”之义。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戍为县,为威远建县之始。</p> <p class="ql-block">威远县境内威远河为沱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俩母山麓,自西北流向东南,斜贯县境中部,纳新场河、龙会河、达木河三条较大支流,入自贡市釜溪河,全长131千米,县境流域面积838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威远县旅游资源丰富,以穹窿风光和古砦集群著称。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以俩母山为核心的穹窿古寨群旅游区,以老君山道教养生文化中心和慈菇塘省级森林公园为主的穹窿山地生态旅游区,以船石湖、长沙湖和葫芦湖为主的穹窿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带。</p> <p class="ql-block">威远古有“镜塘夜月,沙岸晨钟,白塔抹烟,紫金叠翠,横山落照,高洞飞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而今有穹窿风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牛灯舞、石坪山歌成功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英滩镇获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慈菇塘获评省级森林公园;穹窿古寨群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一:石板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石板河又名黑龙溪,位于威远县连界镇境内,距成自沪赤高速公路连界出口仅2千米;石板河因其河床由整块天然岩石构成而著称。石板河全长7千米,其河面宽阔平坦,河水清澈,深不过几十厘米;河两边山崖宽处相距约300余米,狭窄处不足100米,周围还有围子山、一碗水、一根松、五堡墩、白牛砦、燃灯佛、朱笔山等经典景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二:穹窿古寨群</span></p><p class="ql-block">穹窿古寨群,威远境内有90多个古寨,古寨群集中分布在600千米穹窿核心区域内,面积超过2 千平方米的古寨有10个,其它著名古寨有仙鹅寨、凤凰寨、宜兴寨、仁和寨、清风寨、千鸡寨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三:静宁寺</span></p><p class="ql-block">静宁寺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向义镇境内,北距威远县城17千米,南距自贡市14千米。静宁寺建筑群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为四川省内最大的儒、释、道三教归真寺庙。2007年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静宁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初名为“高庙子”,清光绪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张学良将军创办的东北中学和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于1939年迁址静宁寺八年之久,期间共培养了8000多名学子,在静宁寺宣传爱国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静宁寺赋予了丰富的爱国革命内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四:世界无花果博览园旅游区</span></p><p class="ql-block">世界无花果博览园旅游景区,位于向义镇四方村。无花果变“经济果”“幸福果”的故事,正吸引八方游客慕名前来探寻、采摘、体验。“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绿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请君尝。”人们对无花果的称颂自古有之,小小的无花果不仅“不竞芳”,更是成为撬动一方经济的“经济果”,“结”出致富产业链。有着“中国无花果之乡”美誉的威远县就在上演着让无花果变“幸福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五:威远煤矿小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威远小火车见证了四川一个多世纪以来煤矿工业的潮起潮落,凝固了几代威煤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辉煌,也是工业进程的最好见证。据称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两处仅存的寸轨蒸汽小火车之一,另一处在乐山犍为县嘉阳小火车。被形象地称“原生态工业革命活景观”、“活着的19世纪工业革命博物馆”的威远小火车。当地政府一直十分关注,2006年,威远县政府将黄荆沟小火车及黄-坭窄轨铁路,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列为内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又被四川省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威远县政府与川煤集团威达公司(原威远煤矿)达成共识,政企联手保护小火车,做为当地旅游资源,为世界保留这一特别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六:红村石油会战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藏。这显示出威远和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天然气开发前景,引起了国家石油部的高度重视,遂派四川石油管理局陈李中带领相关人员到威远筹备“石油会战”。同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1965年6月,四川“石油会战”领导小组成立,会战指挥部暨四川石油局机关5天之内从成都迁到威远新场红村办公。当时到威远参加石油会战的钻井队、作业队、高等院校师生、解放-业干部和威远民工达5000余人。威远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极大关注。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的半年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李富春、薄一波、贺龙、彭德怀等先后到红村视察。红村石油会战在众多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成果。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立方米,属底水衬托的裂缝性气藏。原始气水界面海拔-2423米,含气面积219平方千米,气藏厚度240米,属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一气田。累积完成钻井144口,1976年产气量达11.57亿立方米,最高日产高达373万立方米,当时属于全国产量最高的单一气田。铺设了威远——成都,威远——青白江,威远——乐山、五通桥,威远——泸州的大管径地下输气管线4条,总长534.62公里,将威远气田净化后的优质天然气通过川南、川东、川西的输气网络送往国防、民用单位,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立下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七:老君山</span></p><p class="ql-block">老君山位于镇西镇境内,由大、小老君山、寨子岩、河口水库等组成,距县城22公里,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奇丽险峻的自然风光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大老君山自隋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为罕见。题诗以清末翰林、荣县诗人赵熙的一首最为精彩:“一念前生堕世间,飘然人外御风还。秋来化鹤三千岁,独立荣州第一山。”三则题字分别为“烟霞”、“云梯”、“丹岩”。在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时居住之地,人称“神仙洞”。大老君南面为吕仙崖,上有四龛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古寨集生寨城墙遗址。</p><p class="ql-block">寨子岩山寨位于去老君山途中的烟厂河坝,为清咸丰年间建造,现保存寨墙一段、石室一间,有月亮门、杨家大院遗址及“天宝亭”、“玩花台”、“卧鸺桥”等10余处石刻题字,其中半山腰处一两米见方的“鸺”字为威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刻字。寨下河中有一蘑菇状巨石,兀立于一方硬石之上,似摇摇欲坠,又稳若磐石,人称“牛心石”。</p><p class="ql-block">小老君山在大老君东侧约6公里处,尖耸秀拔,山顶面积不过50平方米,整个山形似雄鹰展翅欲飞。山下即是河口水库,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水库源头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洞泉水”。景区附近还有字库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碧佛洞等景点。镇西的酱萝卜、花生糖为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景点之八: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span></p><p class="ql-block">威远县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始建于1990年,是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文物历史展示和保护管理、图书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展示著名烈士罗世文事迹和实物、县域历史文化、廉政文化等内容。馆内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现常设展览7个,分别是罗世文烈士生平事迹展、威远县革命烈士事迹展、廉洁人物事迹展、威远古代石刻碑林展、清官廉吏展、威远县人防(民防)教育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等。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现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远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威远县国防教育基地、内江市廉洁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产之一:七星椒</span></p><p class="ql-block">七星椒,威远县新店镇历史悠久的特产,具有皮薄肉厚、色鲜味美、辣味醇厚的特点,号称“中国第一香辣”。曾远销韩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七星椒共开发出干椒、泡椒、椒面、节椒、糍粑椒等5大系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产之二:黄老五花生酥</span></p><p class="ql-block">黄老五花生酥,因清朝光绪年间发现并流传于后世而得名。具有“甜、白、香、酥、脆”五大特色,其生产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产品制作工艺被录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产之三:八卦鸳鸯酒</span></p><p class="ql-block">八卦鸳鸯酒,是以牡蛎、桂圆、莲子等多味中药,采用道家传统制丹浸酿工艺精酿而成。八卦鸳鸯酒口感清爽绵甜、柔香醇厚、植物红宝石色泽,饮后不燥热、不头痛、不口干。八卦鸳鸯酒以其玄秘的道家文化底蕴,传统清香型的独特风格,祛瘀消炎、消除疲劳、全程调理胃、肠道系统、增强免疫能力等特点和低甲醇、强健体能的奇特品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产之四:复立雪芽</span></p><p class="ql-block">复立雪芽为高山云雾茶系列之一,系采用高山无公害茶园早春优质独芽,制作而成,其外形挺秀翠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淡绿清流、滋味鲜醇味甘、叶底嫩绿明亮。长饮此茶能起到清心、解渴,助消化、利尿,调节人体机能、消炎、抗衰老、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作用。复立雪芽已成为广大消费者信赖和认可的知名品牌。二OOO年荣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并列入全国十三大名茶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产之五:无花果</span></p><p class="ql-block">威远无花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花果树叶浓绿、厚大,所开的花却很小,被枝叶掩盖,不容易被发现。当果子长大时,花已经脱落了,所以人们认为它是“不花而实”,因此得名。威远无花果果实较大,倒圆锥形或倒卵圆形,果顶不开裂,鲜果黄绿色,皮薄无核,果实中空,果肉粉红色或浅粉红色,果实营养丰富,汁液充足,肉质细腻,味道清香甘甜,口感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一:羊肉汤</span></p><p class="ql-block">威远羊肉汤,原料主要是羊肉和羊骨,调料主要是老姜、大料、八角、秦归等,羊肉煮熟后,用羊骨继续熬,直至汤汁乳白,香气四溢,方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二:周萝卜</span></p><p class="ql-block">周萝卜,是以威远特产的沙地白萝卜、大头菜、青菜、七星椒、生姜为主要原料,采用传承170多年历史的传统“酱萝卜”加工工艺进行生产。集麻、辣、香、甜、脆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具有较高的保健疗生功能;2011年,“周萝卜”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三:黄荆沟凉粉</span></p><p class="ql-block">黄荆沟凉粉,凉粉既是小吃,又是下酒菜,味道非常巴适,调料香,凉粉有弹性,受到县内外人民的喜爱,每天去吃的顾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四:黄辣丁鱼火锅</span></p><p class="ql-block">黄辣丁鱼火锅是一道着名的四川地方美食,以四川火锅的特色汤卤处于滚沸状态,黄辣丁鱼为锅底,就是所谓的黄辣丁鱼火锅,这种吃法在威远县非常盛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五:威远大头菜</span></p><p class="ql-block">威远大头菜,是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的著名特产,该品是在威远当地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和传统品种经多年栽培种植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殊商品价值的特色蔬菜。威远腌制的大头菜色泽金黄、质地脆爽、醇香浓郁,主要销往重庆、广东、广西、浙江等城市,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越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县特色美食之六:干烧鱼</span></p><p class="ql-block">干烧鱼是将鱼初步加工后,两面打上双十字花刀,入油锅炸至两面发硬。另起锅下底油,投入各种调配料稍煸,加清汤,调味放入已炸好的鱼慢火烧至成熟,收浓汤汁,淋香油,出锅装盘即成。特点色泽红亮,口味辣香鲜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威远名人录:</span></p><p class="ql-block">吴天成(1858年──1910年),字爵五,威远县西乡人,父亲早亡,母亲通晓诗文,督促子女学业甚严。吴天成4岁即读《千家诗》、唐诗,8岁能做诗文,19岁就以勤学砺行知名乡里。</p><p class="ql-block">胡素民(1867年──1943年),名冀,威远界牌人。1903年中举,善诗词,著有《自得堂文集》、《自得堂编年诗集》等。</p><p class="ql-block">周岸登(1872年──1942年),字道援,号癸叔,威远严陵人。1892年中举,历任广西阳朔、苍梧两县知县,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四川省会理、蓬溪,江西省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江西省庐陵道尹。</p><p class="ql-block">李慎彝(1777年──1855年):号信斋,威远新店人。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次年起先后任福建清流县、沙县、晋江县知县;道光三年(1823年)起,先后任台湾县知县、淡水厅同知,葛玛兰厅通判。李在台为官八年,政绩卓著,百姓称颂。</p><p class="ql-block">唐琳,女,1975年出生,黄荆沟镇人,柔道运动员、奥运冠军。1990年进入四川省柔道集训队,1992年正式入选省柔道队,2000年9月参加悉尼奥运会,获女子柔道78公斤级金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2022年7月2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