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阳光普照,万物峥嵘的六月,我们迎来了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p> 幼小衔接的正确认知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p><p class="ql-block"><br></p> 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p class="ql-block">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p><p class="ql-block">1.主导活动方面</p><p class="ql-block">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以幼儿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p><p class="ql-block">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方面</p><p class="ql-block">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p><p class="ql-block">3.师生关系方面</p><p class="ql-block">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p><p class="ql-block">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p><p class="ql-block">学前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有许多活动区域。</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教室内没有玩具。</p><p class="ql-block">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方面</p><p class="ql-block">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p><p class="ql-block">社会及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p> 幼小衔接的正确方式 <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1、参观小学,通过对小学生活的了解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p><p class="ql-block">2、和小学的哥哥姐姐多交流互动,带动幼儿上小学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3、爸爸妈妈多鼓励幼儿,不用焦虑情绪影响幼儿入学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班额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由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幼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例如:教会孩子自己如厕提裤子,教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等。</p><p class="ql-block"> 2.劳动教育不可少。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等,在游戏或就餐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餐具和其他用具等。</p><p class="ql-block"> 3.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培养孩子遵守时间、不拖拉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1、礼貌用语</p><p class="ql-block">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大师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家长,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p><p class="ql-block">2、与他人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孩子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p><p class="ql-block">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p><p class="ql-block">生活自立自理是我们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p><p class="ql-block">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让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等。</p> <p class="ql-block">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1、培养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有兴趣,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一定的活动。</p><p class="ql-block">2、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孩子应该具有的一项重要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2、具有正确的读写和坐姿;</p><p class="ql-block">3、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保管书籍和文具,能够整理学习用品。</p>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于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让我们保护孩子们的童心、童真,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