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

独行背包客

<h1>  <b>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确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制度,并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制定保护办法。2005年10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正式施行,确定了保护原则、措施、内容和重点。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如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国务院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b></h1><h1><b>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特点主要分为七类。</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历史古都型:</b><b>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如北京、南京、西安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传统风貌型:</b><b>保留了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大理、商丘、平遥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3、一般史迹型:</b><b>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主要体现方式的城市,如成都、济南、长沙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4、风景名胜型:</b><b>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5、地域特色型:</b><b>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6、近代史迹型:</b><b>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等。</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7、特殊职能型:</b><b>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的城市,如"瓷都"景德镇、"盐城"自贡等。</b></h1> <h1><b>  2002年10月琼山市并入海口市。2006年11月,根据国务院秘书二局的意见反馈,要将琼山历史文化名城更名为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会在当时已批准公布的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产生连锁反应,建议海口市重新呈报申报文件,直接申报海口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口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做统计报告及海口市政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均将海口和琼山视作一处。</b></h1><h1><b>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座。此后,分别于2001年增补2座,2004年增补1座,2005年增补1座,2007年增补7座,2009年增补1座,2010年增补1座,2011年增补6座,2012年增补2座,2013年增补4座,2014年增补2座,2015年增补3座,2016年增补3座,2017年增补2座,2018年增补1座,2020年增补1座,2021年增补3座,2022年增补2座,共计增补42座,其中海口市与第三批的琼山合并应该减掉一个,实际增补41个,截止到2022年4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b><b style="color:inherit;">共计140座,</b></h1><h1><b style="color:inherit;"> 我喜欢旅游,</b><b>喜欢游览城市的名胜古迹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情有独钟,</b><b style="color:inherit;">经过统计我到过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19座,还差21座。</b></h1> <h1>  <b><font color="#ed2308">四川省成都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成都市是我国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近年来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成都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城市文明发展史已经长达4500年以上。其文明的起源甚至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b></p><p class="ql-block"><b>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则表明3000多年前成都都邑文化已经达到古蜀文明早期发展的鼎盛阶段。成都正式建城的标志是在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规划新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从那时算起成都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汉唐时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时称“扬一益二”,“天下第一名镇”。“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隋·卢思道《蜀国弦》)。成都早在2000多年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历代成都人巧思聪慧和幸勤劳作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b>四川省成都市火车站(2006年1月31日)【一共2次前往成都市参观游览】</b></p> <b>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2006年3月25日)</b> <p class="ql-block"><b>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2006年3月29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四川省乐山市(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乐⼭宛如⼀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中国四川省的西南。东邻⾃贡市和内江市,南靠宜宾市和凉⼭彝族⾃治州,西连雅安市,北接成都市。</b></p><p class="ql-block"><b> 乐⼭历史悠久,⽂化灿烂。早在远古⽯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地上繁衍⽣息。春秋时期,这⾥是蜀王开明的故治,有2800年有⽂字记载的历史。北周宣帝⼤成元年改为嘉州,清雍正更名为乐⼭,沿⽤⾄今。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化名城.</b></p><p class="ql-block"><b> 乐⼭⼈创造了灿烂的⽂化。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环⽔,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境内留存着上万座汉崖墓,特别是⿇浩崖墓内的⽯刻浮雕和壁画。东汉时,佛教开始传⼊乐⼭。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俱增,⾹⽕⽇趋旺盛。唐宋时期,乐⼭为中国西南佛教⽂化的重要所在,峨眉⼭成为中国四⼤佛教圣地之⼀。</b></p> <b>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2006年2月2日)</b> <b>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寺(2006年2月2日)</b> <p class="ql-block"><b>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报国寿(2006年2月1日):</b></p> <p class="ql-block"><b>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峨眉山(2006年2月1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四川省都江堰市(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都江堰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至青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代合并为灌州,明代降州置灌县。清代、民国沿袭。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b></p><p class="ql-block"><b> 都江堰简称“灌”,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国时期就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b></p> <b>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2006年1月31日)</b> <b>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2006年1月31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重庆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重庆位于中国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化名城。有国家级⽂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33处,市级122处,著名的有红岩⾰命纪念馆和被联合国命名的世界⽂化遗产⼤⾜⽯刻,以及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还有国家级风景区和⾃然保护区等。重庆市区两江环绕,依⼭傍⽔,风貌独特,以“⼭城”著称。由朝天门港乘船东下,还可饱览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和沿途众多旅游景点。城市因⽔⽽起,因商⽽兴。</b></p><p class="ql-block"><b>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属中亚热带季风⽓候,夏⽇阳光炙热,故有”⽕炉“之称,由于城市依⼭⽽建,⼈谓“⼭城”,⼜有冬春云轻雾重,⼜号“雾都”。更有那闻名古今的巴⼭夜⾬,润物⽆声,繁衍着这⽅⼟地上的⽂明史。</b></p><p class="ql-block"><b> 重庆,古称巴,⼀个古⽼的部族属地⽽已,但其历史迄今已逾3000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化名城,是巴渝⽂化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以重庆为⾸府,建⽴了巴国。重庆古称楚州,公元581年隋⽂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南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岸。1940年定为中华民国政府“陪都”。中华⼈民共和国成⽴后,五⼗年代初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97年3⽉14⽇经全国⼈民代表⼤会第⼋届第五次会议批准设⽴为中央直辖市,从⽽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惟⼀的直辖市。</b></p><p class="ql-block"><b> 重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重庆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重庆主城区重重叠叠地依⼭势⽽建整座城市呈⽴体结构.夜晚灯光闪烁,倒影在两条环城的江上如繁星点点,形成⼀道独特的、绚丽壮观的"⼭城夜景。此间的国家级和著名的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有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王国"⾦佛⼭,森林公园缙云⼭,古战场钓鱼城,艺术宝库⼤⾜⽯刻,还有秀美宁静的⼤宁河,千⾥画廊的乌江。</b></p><p class="ql-block"><b> 重庆为国家历史⽂化名城,⼜是⼀座具有光荣⾰命传统的城市,⾰命纪念地和陪都遗迹记载下了历史的风云变化。红岩村⼋路军办事处、曾家岩50号、歌乐⼭烈⼟陵园、⽩公馆、渣滓洞等吸引了全国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火车站(2011年2月5日)【一共3次前往重庆市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朝天门码头(2006年2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长江三峡夔门(2006年2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大足区宝顶山石刻(2011年2月6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武隆县天坑(2011年2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渣滓洞(2011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白宫馆(2011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2011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红岩魂陈列馆(2011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红岩村周公馆(2011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2011年2月10日)</b></p> <b>重庆市丰都县鬼城(2016年2月3日)</b> <b>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2016年2月4日)</b> <p class="ql-block"><b>重庆市涪陵两江广场(长江和乌江交汇处)(2016年2月4日)</b></p> <b>重庆市渣滓洞(2016年2月4日)【第二次参观游览】</b> <b>重庆市白公馆(2016年2月4日)【第二次参观游览】</b> <h1><b><font color="#ed2308">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大城市和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其地理位置特别优越。2200多年前的古滇国国都、1200多年前的南诏国和300多年前的南明永历政权建都都在昆明。因为这座风光绮丽的城市一年四季如春,所以它又赢得了“春城”的美称。</b></p><p class="ql-block"><b> 内涵丰富、积淀厚重的昆明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古建筑,其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9处,包括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石寨山古墓群、云南大理国经幢、安宁文庙等。昆明市的主要景点有石林、滇池、翠湖、金殿、圆通禅寺、金马碧鸡坊等。</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2008年10月20日)【一共3次前往昆明市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公园(2008年10月20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滇池(2008年10月20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石林(2008年10月20日)</b></p> <b>云南省昆明市大观楼(2016年2月7日)</b>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滇池(2016年2月7日)【第二次游览滇池】</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昆明市陆军讲武堂旧址纪念馆(2016年2月8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云南省大理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  <b>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b></p><p class="ql-block"><b> 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理市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大理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b></p><p class="ql-block"><b>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大理市火车站(2012年12月8日)【一共2次前往大理市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大理市蝴蝶泉(2012年12月8日)</b></p> <b>云南省大理市蝴蝶泉(2016年2月11日)【第二次参观游览】</b> <b>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2016年2月11日)</b> <b>云南省大理市大理文庙(2016年2月11日)</b>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大理市大理武庙(2016年2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三塔(2016年2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大理市洱海(2016年2月11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云南省丽江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丽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行政区丽江路。《元史·地理志》说:“路因江名。”就“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称犁水,后因犁、丽声音相近而异写为丽水,丽江。</b></p><p class="ql-block"><b>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3]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阿纳果等知名旅游景点。</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火车站(2012年12月4日)【一共2次前往丽江市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2012年12月4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2012年12月5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长江第一湾(2012年12月5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2012年12月5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12月5日)</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木府(2012年12月8日)</b></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丽江市狮子山(2012年12月8日)</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长江第一湾(2016年2月12日)(第二次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丽江市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2016年2月12日)【第二次参观游览】</b></p> <h1><b><font color="#ed2308">  云南省建水县(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建水距离今天已经走过了接近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被称作:临安,在古代历史上它更是滇南地区的一座边境重镇。起源于唐朝时期的建水古城,在历史上兴盛于元朝,在元朝时期儒学兴起,在明清两代这里文风兴盛、商贸繁荣,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浸润,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建水古城,在过往的历史中享有"文献名邦"和"滇南邹鲁"等众多美誉。尤其是古城内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在古城你可以看见典型的滇南邹鲁建筑风格,古城内拥有独特的古宅和古井以及古桥,在古城内漫步,可以看见独特的建筑风格,至今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华景象。</b></p><p class="ql-block"><b> 建水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让这座老城充满了十足的烟火气息。如今在古城内依然可以看见当年保留至今的众多古建筑,以及古建筑群遗址。在古城中拥有众多的深宅大院都有做工精美的门头,特别是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朝阳楼》更是整座古城的地标建筑民居。</b></p> <b>云南省建水市燕子洞(2012年12月2日)</b> <b>云南省建水市建水文庙(2012年12月2日)</b> <b>云南省建水县朱家花园(2012年12月3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云南省巍山县(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巍山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巍山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巍山自西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巍山从唐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巍山曾是南诏国的故都。</b></p><p class="ql-block"><b>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b></p><p class="ql-block"><b> 现存的拱辰楼为明代蒙化府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楼上悬挂着清乾隆五十年蒙化直隶厅同知黄大鹤题写的“万里瞻天”字匾。拱辰楼是目前巍山古城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历史古迹。</b></p> <b>云南省巍山县巍山古城(2012年12月8日)</b> <p class="ql-block"><b>云南省巍山县巍山文庙(2012年12月8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云南省通海县(2021年3月3日增补)</font></b></h1> <p class="ql-block"><b>  通海地处滇南要冲,⾪属于⽟溪,是云南蒙古族聚居地。通海古城,前有杞麓湖波光碧澄,后有秀⼭群峰叠翠,清代诗⼈钱南园云:“孤城临⽔背依⼭,忆在江南烟⾬间”,道出了通海优美如诗的风光特点</b></p><p class="ql-block"><b> “⼩云南”通海古城通海流传着这样⼀个民间传说,通海坝⼦曾经是⼀⽚汪洋,⼀个叫李畔富的神僧⽤锡杖在汪洋中捅开了⼀个落⽔洞,使得⽔下泄,剩余的⽔成了如今的杞麓湖,湖畔是良⽥万顷,⼈们得于在此安居乐业。⽼百姓认为神僧捅开的落⽔洞是通着海的,就叫此地为通海。通海地处滇南要冲,⾪属于⽟溪,是云南蒙古族聚居地。通海古城,前有杞麓湖波光碧澄,后有秀⼭群峰叠翠,清代诗⼈钱南园云:“孤城临⽔背依⼭,忆在江南烟⾬间”,道出了通海优美如诗的风光特点。千年往事《新唐书·地理志》和《蛮书》中有记载。“通海城路”指越南河内——中国云南河⼝——蒙⾃——建⽔——通海——昆明这条在⼤⼭中穿⾏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南通越南,北进滇中,再⼊巴蜀;西与滇西、缅甸、印度相连,是⼀条交通动脉,通海是这条交通动脉上的枢纽之地。“通海城路”既是茶马古道,⼜是南⽅丝绸之路的⼀条通道,它辉煌了数百年,通海也随之兴旺发达了数百年,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中⼼。元代设临安路,置都元帅府,统摄今红河、⽂⼭⼀带。明代置通海御(所),在通海“戍兵屯⽥”,促进了通海经济⽂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各种⼿⼯业兴起,驿道马帮运输⽇渐繁盛,赢得“⼩云南”的美誉。清末民初,由越南进⼝的洋杂货、个旧运往昆明的⼤锡,都要经过通海或在通海集散,每⽇进出通海古城的马帮达到了2000多匹。</b></p><p class="ql-block"><b> 通海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记忆的古城。从明洪武⼗五年⼟城建成,整座县城依⼭⾯湖⽽建,坐南朝北,城池中规中矩,⾃古民风淳朴,⽂化深厚,商贾云集。通海古城作为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城,带着历史的印记,有着独特的街巷形态。</b></p> <b>云南省通海县通海文庙(2012年12月3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尚书》:“⽆偏误陂,遵王之义”。遵义是⾸批中国历史⽂化名城,贵州省第⼆⼤⼯业城市,以⽣产世界三⼤名酒之⼀的茅台酒⽽驰名中外。</b></p><p class="ql-block"><b>  遵义市位于云贵⾼原东北部,处于云贵⾼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南⾯与省会贵阳市接壤,东⾯与本省铜仁地区和黔东南⾃治州相邻,西北部与四川接壤,西南和东南⾯分别与本省的毕节地区和黔南⾃治州相邻,北⾯与重庆直辖市接壤。为贵州省总⾯积的17.46%。遵义,商周时代诸侯⼩国鳖国,秦汉时代称鄨县,唐宋元明时代称播州。居住在⼤娄⼭东麓鄨⽔流域的上古鳖族,是巴⼈的重要⽀系之⼀,也是蜀⼈的重要起源之⼀。鳖令开创古蜀国开明王朝13代,并于开明9世时缔造蜀⽂化中⼼——成都城。唐代,播州是巴蜀地区抵御⾼原部落国的边境重镇。宋代,播州杨家将是西南地区抗击蒙古⼊侵的中坚⼒量。元代,播州⼟司控制疆域北濒长江,南临红⽔河,横跨云贵⾼原。明末战乱,四川惨遭屠戮,惟遵义府幸存。清雍正年间,遵义划⼊贵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粮⾷产地和财政来源之⼀。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农运动的重要转折点。</b></p>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火车站(2008年10月18日)【一共2次前往遵义市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址旧址(2008年10月18日)</b></p>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址纪念馆(2008年10月18日)</b></p>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烈士陵园(2008年10月18日)</b></p> <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2016年2月5日)【第二次参观遵义会议会址】</b>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2016年2月5日)【第二次参观游览遵义会议纪念馆】</b></p> <b>贵州省遵义市娄山关(2016年2月5日)</b> <p class="ql-block"><b>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屯(2016年12月5日)</b></p> <h1>  <b><font color="#ed2308">西藏拉萨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地处西藏中部稍偏东南,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3650米,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是历史文化“名城”、藏区稳定“要城”、雪域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b></p><p class="ql-block"><b> 拉萨史称“逻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名城。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惹萨(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官,是政教合一的象征。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文明的洗礼和文化的鼎盛与延续,积累和沉淀了丰厚的文明成果和文化遗产,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b></p> <b>西藏拉萨市火车站(2007年4月11日)</b> <b>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2007年4月12日)</b> <p class="ql-block"><b>西藏拉萨市大昭寺(2007年4月12日)</b></p> <b>西藏拉萨市小昭寺(2007年4月12日)</b> <p class="ql-block"><b>西藏拉萨市罗布林卡(2007年4月12日)</b></p> <b>西藏拉萨市色拉寺(2007年4月12日)</b> <b>西藏拉萨市哲蚌寺(2007年4月12日)</b> <p class="ql-block"><b>西藏拉萨市西藏和平解放纪念广场(2007年4月12日)</b></p> <p class="ql-block"><b>西藏拉萨市西藏博物馆(2007年4月12日)</b></p> <h1>  <b><font color="#ed2308">西藏</font></b><font color="#ed2308"><b>日喀则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b></font></h1> <p class="ql-block"><b>  日喀则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众多寺庙,构成了众多教派浓郁的宗教文化。位于城西北的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最重要的景点。班禅的另一外行宫德钦格桑颇章是市区内又-重要游览地,该行宫位于城西南,又称新宫。</b></p><p class="ql-block"><b> 日喀则市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城所在之地的名称最早叫“年麦”,意为“年楚河的下游平原”。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庇护,设立十三个大宗,最后一个“宗”(相当于县)叫“溪卡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简称“溪卡孜”,也即该市保留至今的藏语发音,表示大司徒统制全藏的雄心已如愿以偿了。以后,又在日喀则古城北侧的山上修建日喀则宗,并在宗政府周围逐渐盖起了一些房屋,开始了最初的日喀则城镇建设。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巴,即一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了扎什伦布寺。在帕竹王朝建立以后约三百年,噶玛噶举派的辛霞次旦多吉用武力统一了后藏的六个宗,取代了帕竹政权,建立了藏巴地方政权.他将溪卡桑珠孜改名为“颇章桑珠孜”,并对日喀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二十四年间,日喀则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被誉为首城。历史上,日喀则之所以发展成为后藏的政教中心,还有一小因素,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地修行讲经。这位高僧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日喀则。以后,虔诚的宗教徒便在此设“宗”。从而发展成为后藏的“首城”。十四世纪中叶,宗喀巴在西藏创立黄教,收徒传教,其中的两个徒弟,他们的转世就是后来统治西藏的达赖和班禅。自五世达藕以后,西藏加强政教合一,达赖和班掸这两个前后藏的宗教首领,在政治、经济上也对所辖地区实行统治。这样,逐步形成了前后藏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来在英帝国主义的挑唆下,班禅与达赖失和,更是形成各据一方的局面。于是,日喀则地区成为班掸的管辖区,日喀则也成为班禅的统治中心。</b></p> <b>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2007年4月14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千年古都西安古称长安,作为西周至唐朝13个朝代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著名古都,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长安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城垣雏形,有3100多年建城史。千年古都长安,明代改称西安并延续至今。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b></p><p class="ql-block"><b> 西安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早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b></p><p class="ql-block"><b> 与其同时上榜的,还有埃及的开罗、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等,它们都是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古城。虽然咱国内也有不少古都,但是,唯有西安,是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历史名城”!</b></p><p class="ql-block"><b> 历史上建都西安的13个王朝分别为:西周(在西安建都约有300年)、秦朝、西汉(210年)、新朝(王莽时期)(存在约15年)、东汉(献帝时期在此6年)、西晋(愍帝时期)、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朝。</b></p> <b>陕西省西安市火车站(2007年2月25日)</b>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华清池(1999年10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骊山(1999年10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2007年11月29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2007年11月29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钟鼓楼(2007年11月30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2007年12月1日)【第二次参观游览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2007年12月1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小雁塔(2014年2月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博物馆(2014年2月6日)一</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碑林(文庙)(2014年2月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2014年2月6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西安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2014年2月6日)</b></p> <h1>  <b><font color="#ed2308">陕西省延安市(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b></p> <b>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2007年2月24日)</b>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毛主席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周恩来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朱德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刘少奇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张闻天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枣园任弼时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毛主席旧居(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会议会址(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清凉山(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闻纪念馆(2007年2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2007年2月25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陕西省韩城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说起陕西韩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里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其实,韩城远不止这些,韩城还是陕西唯一一个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出了清代陕西唯一一个状元——王杰。韩城古称"夏阳""龙门",在战国时期,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韩城县,可谓历史悠远,人杰地灵,历史人文景点众多。主要景点有:韩城古城、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梁带村两周墓葬、党家村古民居、魏长城遗址等。</b></p> <b>陕西省韩城市火车站(2014年2月2日)</b> <b>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2014年2月2日)</b>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韩城市文庙(2014年2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韩城市城隍庙(2014年2月2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陕西省咸阳市(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咸阳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物景点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咸阳孕育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b></p> <b>陕西省咸阳市火车站(2014年2月5日)</b>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茂陵(汉武帝墓)(2007年2月25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2007年12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唐太宗墓)(2007年12月3日)</b></p> <b>陕西省咸阳市文庙(2014年2月5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陕西省汉中市(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  汉中建城的历史,以典藉记载公元前771年“郑民南奔建南郑” 始,至今也已2783年。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前,汉中已是商朝的方国。汉朝在汉中所建的汉城,规模宏大,城“环周四十二里” ,城内有小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镛漆井,皆汉代所创筑。汉以后,历代还有多次修城之举,然,城址均无较大的移动。</b></p><p class="ql-block"><b> 想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汉中招贤纳士,筑坛拜将,广招士卒,加紧操练,继而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散关,灭三秦,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为此,刘邦就把汉中作为建立西汉王朝的发祥地。</b></p><p class="ql-block"><b> 汉中、汉王、汉朝、汉族的名称是一脉相承的。萧何、张良、韩信因协力辅佐刘邦以成帝业,而有“汉初三杰” 之誉称。“萧何月下追韩信” 、“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些发生在汉中的故事,被人们千载传诵。</b></p> <b>陕西省汉中市火车站(2014年2月4日)</b> <b>陕西省汉中市古汉台(2014年2月4日)</b> <p class="ql-block"><b>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张骞墓(2014年2月4日)</b></p> <h1>  <b><font color="#ed2308">甘肃省武威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b>甘肃省武威市火车站(2013年5月11日)</b> <b>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2013年5月11日)</b>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武威市武威文庙(2013年5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武威市大云寺(2013年5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武威市罗什寺塔(2013年5月11日)</b></p> <h1>  <b><font color="#ed2308">甘肃省张掖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b>甘肃省张掖市火车站(2013年5月11日)</b> <b>甘肃省张掖市大佛寺(2013年5月11日)</b>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张掖市弥陀千佛塔(2013年5月11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甘肃省敦煌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b>甘肃省敦煌市火车站(2013年5月9日)</b> <b>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2013年5月9日)</b>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西千佛洞(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汉长城(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2013年5月9日)</b></p> <b>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2013年5月9日)</b>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民俗博物馆(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古城(2013年5月9日)</b></p> <p class="ql-block"><b>甘肃省敦煌市西晋画像砖墓(2013年5月9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b>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1999年10月4日)</b> <h1><b><font color="#ed2308">  宁夏银川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火车站(老火车站)(2007年2月21日)</b></p>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火车站(新火车站)(2014年2月10日)</b></p> <b>宁夏银川市西夏王陵(2007年2月21日)</b>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2007年2月21日)</b></p>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拜寺口双塔(2007年2月21日)</b></p>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镇北堡影视城(2007年2月21日)</b></p>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宁夏博物馆(承天寺塔)(2014年2月10日)</b></p> <p class="ql-block"><b>宁夏银川市海宝塔(2014年2月10日)</b></p> <h1><b><font color="#ed2308">  西藏喀什市(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font></b></h1> <p class="ql-block"><b>新疆喀什市喀什机场(2013年5月2日早从乌鲁木齐机场乘飞机抵达喀什市)</b></p> <b>新疆喀什市火车站(2013年5月2日)</b> <b>新疆喀什市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2013年5月2日)</b> <b>新疆喀什市玉苏甫哈斯哈吉甫陵墓(2013年5月2日)</b> <p class="ql-block"><b>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2013年5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喀什市盘橐城 (班超城) (2013年5月2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喀什市喀什地区博物馆(原丝绸之路博物馆)(2013年5月2日)</b></p> <b>新疆喀什市疏勒县历史博物馆(张骞纪念馆)(2013年5月2日)</b>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疆吐鲁番市 (2007年4月27日增补)</b></h1> <b>新疆吐鲁番市火车站(2013年5月7日)</b> <b>新疆吐鲁番市交河故城(2013年5月7日)</b>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2013年5月7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石窟(2013年5月7日)</b></p> <b>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2013年5月7日)</b> <b>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2013年5月7日)</b>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火焰山(2013年5月7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坎尔井(2013年5月7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苏公塔(2013年5月7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古村(2013年5月7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吐鲁番市博物馆(2013年5月7日)</b></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疆库车县 (2012年3月15日增补)</b></h1> <b>新疆库车县火车站(2013年5月3日)</b> <p class="ql-block"><b>新疆库车县库车王府(2013年5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库车县库车大寺(2013年5月3日)</b></p> <b>新疆阿克苏市库车县林基路纪念馆(2013年5月3日)</b> <b>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烽燧(2013年5月3日)</b> <p class="ql-block"><b>新疆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2013年5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新疆库车县天山神秘大峡谷(2013年5月3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140座)(按批准时间排列)(2022年4月统计)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批名单(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 24座 :</b></p><p class="ql-block"><b>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b><b style="color:rgb(51, 51, 51);">荆州(江陵)</b><b>、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批名单(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 38座:</b></p><p class="ql-block"><b>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漳州、</b><b>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b><b>丽江、日喀则、韩城、</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榆林</b><b>、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批名单(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37座:</b></p><p class="ql-block"><b>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浚县、</b><b style="color:rgb(51, 51, 51);">随州、</b><b>钟祥、岳阳、肇庆、</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佛山、梅州</b><b>、雷州、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孜</b><b>、咸阳、汉中、天水、</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仁</b><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增补名单:42座,其中海口市与第三批的琼山合并应该减掉一个,实际增补41个</b></p><p class="ql-block"><b>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2001年8月10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凤凰县 (2001年12月17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濮阳市 (2004年10月1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安庆市 (2005年4月14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泰安市 (2007年3月9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海口市(与琼山合并)(2007年3月13日增补)</u></i></b></p><p class="ql-block"><b>金华市 (2007年3月1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绩溪县 (2007年3月1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吐鲁番市 (2007年4月27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克斯县 (2007年5月6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无锡市 (2007年9月15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南通市 (2009年1月2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北海市 (2010年11月9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宜兴市 (2011年1月24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嘉兴市 (2011年1月24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中山市 (2011年3月12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太原市 (2011年3月14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蓬莱市 (2011年5月1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理县 (2011年11月2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库车县 (2012年3月15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宁市 (2012年6月2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泰州市 (2013年2月10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泽县 (2013年5月1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烟台市 (2013年7月2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青州市 (2013年11月1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湖州市 (2014年7月14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齐齐哈尔市 (2014年8月6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常州市 (2015年6月1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瑞金市 (2015年8月11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惠州市 (2015年10月3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温州市 (2016年4月22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高邮市(2016年11月23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州市(2016年12月16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长春市(2017年7月3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泉市(2017年7月16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蔚县(2018年5月增补)</b></p><p class="ql-block"><b>辽阳市(2020年12月7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通海县(2021年3月3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黟县(2021年6月15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桐城市(2021年11月12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抚州市(2022年1月19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九江市(2022年4月8日增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140座)(按省市分类排列)(2022年4月统计)</b></p><p class="ql-block"><b>直辖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庆</b></p><p class="ql-block"><b>河 北(6座):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b><b style="color:rgb(237, 35, 8);">蔚县</b></p><p class="ql-block"><b>山 西(6座):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b></p><p class="ql-block"><b>内蒙古(1座):呼和浩特市</b></p><p class="ql-block"><b>黑龙江(2座):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b></p><p class="ql-block"><b>吉 林(3座):吉林市、集安市、长春市</b></p><p class="ql-block"><b>辽 宁(2座):沈阳市、辽阳市</b></p><p class="ql-block"><b>江 苏(13座):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宜兴市</b><b>、泰州市、常州市、高邮市</b></p><p class="ql-block"><b>浙 江(10座):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湖州市、温州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龙泉市</b></p><p class="ql-block"><b>福 建(4座):福州市、泉州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漳州市</b><b>、长汀县</b></p><p class="ql-block"><b>江 西(6座):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瑞金市、抚州市、九江市</b></p><p class="ql-block"><b>安 徽(7座):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黟县、</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桐城市</b></p><p class="ql-block"><b>山 东(10座):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淄博市、泰安市、蓬莱市、烟台市、青州市</b></p><p class="ql-block"><b>河 南(8座):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浚县</b><b>、濮阳市</b></p><p class="ql-block"><b>湖 北(5座):</b><b style="color:rgb(51, 51, 51);">荆州市(江陵)、</b><b>武汉市、襄阳市(襄樊市)</b><b style="color:rgb(51, 51, 51);">、随州市、</b><b>钟祥市</b></p><p class="ql-block"><b>湖 南(4座):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州市</b></p><p class="ql-block"><b>广 东(8座):广州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潮州市</b><b>、肇庆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佛山市、梅州市</b><b>、雷州市、中山市、惠州市</b></p><p class="ql-block"><b>广 西(3座):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b></p><p class="ql-block"><b>海 南(1座):海口市</b></p><p class="ql-block"><b>四 川(8座):成都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b><b>、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理县</b></p><p class="ql-block"><b>云 南(7座):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建水县、巍山县、</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泽县</b><b>、通海县</b></p><p class="ql-block"><b>贵 州(2座):遵义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远县</b></p><p class="ql-block"><b>西 藏(3座):拉萨市、日喀则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孜县</b></p><p class="ql-block"><b>陕 西(6座):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榆林市</b><b>、咸阳市、汉中市</b></p><p class="ql-block"><b>甘 肃(4座):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b></p><p class="ql-block"><b>青 海(1座):</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仁县</b></p><p class="ql-block"><b>宁 夏(1座):银川市</b></p><p class="ql-block"><b>新 疆(5座):喀什市、吐鲁番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克斯县</b><b>、库车县、</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宁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