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方国营托克托县印刷厂的创建</p><p class="ql-block">文/杨建国</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按时间沿革整理了地方国营托克托县半导体器件厂的来龙去脉。仅一墙之隔的地方国营托克托县印刷厂(以下简称托县印刷厂)也是托县工业系统的组成单位。那么托县印刷厂是因何创建?如何发展?为何消失?带着这三个问题我查阅了《托克托县志》:“1958年,托克托中学勤工俭学办起了第一个印刷厂。1968年,县人民政府接收了该厂的部分人员和设备,建立了地方国营印刷厂。印刷厂便用铅字凸版印刷。1987年,产值为18.4万元。1991年,产值达49.3万元,实现利税2.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4.2万元。1993年,因经营困难而关停。”不到二百字介绍了一个历时25年的国有企业,感觉有点太草率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弄清楚原委,我又查阅了《托克托教育志》 :” 托中印刷厂创办于1958年,</span>由薛温任厂长。厂内分为石印、铅印两个车间,有大小园盘铅印机和小型石印机各1台、1-5号铅字约两吨和一些必要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可以承印各种单据、表册、帐簿、传单凭证、小型书稿、布告和运动衣物等。1959年,为便于和教学结合,学校把该厂划归语文教研组管理,由教研组长史德珍兼厂长,美术教师贾世荣任石印车间主任。铅印车间每天派1名语文教师下厂劳动,任值班厂长,负责领导和组织当天生产。厂内有二名固定工人,一人负责业务,一人负责拣字排版,其余劳力全部由学生劳动课解决。每天可以容20~30名学生劳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厂内生产时断时续、无法正常生产,于1968年停办,厂内全部设备和固定工人由县革委会接收。”</p><p class="ql-block"> 接收后工厂又是如何运行呢?我于2022年9月30日上午,用微信采访了原托县印刷厂第一任领导王尚雄,他虽然已80高龄,但是记忆仍然清晰如初。</p><p class="ql-block"> 1968年县人民政府接收了托中印刷厂的部分工人和设备开始筹建托县印刷厂。1969年初成立了托县印刷厂革命委员会,任命王尚雄为副主任,负责厂内全盘工作。菅广耀为委员,负责管理生产。王宣德为委员,负责装订车间。</p><p class="ql-block"> 工厂选址在托县原旧城医院(原旧城正街路西二门市南侧),将病房、门诊改造为车间。新盖了五间办公室和一间职工宿舍。第一届厂行政管理人员有王尚雄、菅广耀、马文华管业务、曹铁成任会计、王明义任出纳。排版校对车间有薛温、李兰英、彭伟、饶德奇(刻字、铸字)。机印车间有刘连柱、薛忠、高公、郭祥小、张培兰、郎智、于福、李云、赵淑梅。装订车间有王宣德、贾培华、范秀英、郝月清以及三位劳动锻炼的大学生。印刷时必须一张一张手动续纸,装订都是手工针线,裁刀酷似切一把菜刀。领导们有空也去装订车间干活儿。</p><p class="ql-block"> 新建托县印刷厂人手不足,领导兼任采购员,县财政拨了部分设备款,购进了两台半自动圆盘印刷机、一台铸字机、一台平台印刷机、一台半自动裁刀。当时的产品有帐薄、单据、发票、信封、信纸······。有时印刷少量的文字材料。</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同学韩映丽是张培兰的二女儿,她记得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时,母亲及全厂员工昼夜加班印刷宣传材料,这也是第一次大量印刷文字材料的好机会。当年的设备虽然说是半自动,但是与当今印刷技术根本不可相比,所以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只回答了开篇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其他两个问题还需继续收集资料。同时也希望知情读者与我共同完成。下面是收集到的一张照片,前排左起:杨秉莲、郭祥小、范淑英,后排左起于福、李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