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完最后一个核酸检测码,她累晕在工作岗位上

四月芳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林西疫情爆发后的几天,抗疫形势越来越严峻。一线的工作人员远远不够,政府从学校征召志愿者。王振敏老师看到第三中学工作群里的信息,她想自己虽然已经54岁,不再年青,但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一定要为抗疫做点贡献。于是王老师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6月13号那天,王老师被分到林西大道南农商银行检测点,同政务服务局的同志一起先配合核酸检测人员采样。恰逢先前的扫码登记员被隔离,这个岗位缺人,王老师被抽调去扫码登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活儿可不轻松!每天四点半就要穿上大白防护服站在救灾帐篷里,拿着手机给排队的居民扫码登记。防护服很贵,是一次性的,去一趟卫生间就会浪费一套防护服,王老师早晨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只吃一个鸡蛋维持体力。从穿上防护服站在检测窗口的那一刻,中途不能离开,不容休息,因为居民排队的长龙在等待。扫码登记一组还要和采样医生对数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月的户外骄阳统摄着大地,夏季惯有的热浪也充溢在救灾帐篷里,防护服就成了一座可移动的桑拿房,每次扫码登记都要蒸出一身的汗水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核酸采样的有两个工作组,每天在完成了一大半采样任务时,就会有一个组去入户做核酸。他们负责的是三个小区,穿着防护服爬完所有封控在家和身体不便的住户的楼梯,做完核酸采样,都会大汗淋漓,浑身酸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采样点儿,这时,另一个组也基本做完核酸采样。两个组一起汇总、核对完数据,一切妥当才能脱防护服。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十点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五个半小时不休不补充能量,尤其是隔一天就要爬楼梯入户做核酸,这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是一个体能上的巨大考验。但扫码这个重要的工作王老师也一直坚持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做核酸扫码还只是工作内容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十一点半在农商银行的露天地上吃完盒饭,两人一组就得去小区门口站岗执勤。执勤工作琐碎忙碌,检查、登记、消毒、运送物资等等,根本顾不上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忙到晚上,出入小区的人和物资运送少了,才可以喘口气。工作组负责的三个小区有一个是封控区,两个管控区,如果轮到去封控区的门口执勤,必须得穿大白隔离服,晚上还要爬楼梯把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拎下来,几个六楼爬下来,年青的志愿者都吃不消,直喊累死了。而王老师是用意志力坚持在抗疫的岗位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十点回到住宿的帐篷,王老师和同伴开玩笑说:“我有`三最’,最早穿防护服的,最晚脱防护服的,穿防护服里岁数最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连续多天的超负荷工作,在做核酸扫码登记时王老师经常感觉身体不适,当她从带队领导那里得知这是组织部安派的工作,谁也不能随意调动岗位时,为了不给整个队伍添麻烦,为了抗疫胜利就默默的咬牙坚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林西县上下一心团结奋战,有效阻遏了疫情的蔓延,曙光出现,胜利在望!王老师也在最繁重的一线连续奋战了十多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5号这一天,全民做核酸。这天扫码换了新系统,由于王老师用的苹果手机不支持扫码,所以使用的都是别人的手机。不熟悉的手机,全新的扫码系统,这些对于已经54岁,到了花眼年龄的人来说,操作起来实在是又吃力又紧张。心里有压力,王老师连早餐的一个鸡蛋都没顾得上吃,四点就来到了检测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天天气更热,临近的生产资料小区的居民也来这个检测点做核酸,要采集的人一下子又增加了二百多。王老师使用着新系统,生怕有一点不慎数据和采样的医生对不上,就会导致这一组十个人都得从楼上喊下来重新检测。这既会惹得居民不高兴,又影响了整个采样的进度,王老师的心理压力空前的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压力大,天气热,时间长,采集量又增大,王老师一直站在岗位上坚持。感到眩晕的时候,就告诫自己一定要集中,一定要集中,不可出现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终于,居民采样全部完毕!王老师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一屁股坐在台阶上,眩晕感袭遍全身。同伴喊她脱工作服的时候,她站起身,更强烈的眩晕感袭来,天旋地转,从三层台阶上摔下来,检测点的同伴们立刻围上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救护车上,王老师的意识才逐渐苏醒,检查的医生看着头发花白,浑身湿透,脱水严重,全身哆嗦的王老师心疼地连连说“怎么能让这么大年龄的人干这个活儿呢!这个年龄身体哪能吃得消!”“年轻的都扛不住,别说这个年龄的人了!我刚刚拉到医院一个晕倒的年青人,这么大年龄的人干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能不晕倒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医院里,大夫给王老师检查完身体,补水,补糖,输治眩晕的药,王老师的身体恢复了一些。由于床位紧张,多人住一个病房也存在风险;如果住单间还给国家添麻烦,本来晕倒就很难为情了,怎好再住院给国家添乱。于是王老师只住了一天院就带着吃的药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眩晕症不是一下子能恢复的,躺在床上还好,站起来就迷糊。可是学校已经恢复线下上课了,王老师只好向学校请了病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马上面临期末考试,养病在家的王老师又惦记着学校的学生。疫情期间网上授课的效果远远不如线下,学生的学习已经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又要换老师代课,王老师在家养病也不安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听说她的事儿之后,在电话里问她当志愿者的工作细节时,王老师一再告诉我不要写她,她说自己又没干出什么辉煌的大事儿来,有什么可写的呢,身体没扛住倒下了还不够丢人的么!又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啥可宣传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挂断电话,我翻看了王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她穿着大白服和一个志愿者的合影。她配了这样的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心一刻:30岁的采样帅哥问我,姐你今年多大了?我笑着问他,你猜我多大年龄了。他说还能成为一个登记员,也就比我大三四岁吧。我瞬间激动了,我问你妈今年多大了,他说54岁了,我自豪地告诉他:我和你妈同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照片里自豪的笑脸,想着她累倒在抗疫前线也没有一句怨言,心里想的都是抗疫和教学工作,我不禁感动的泪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老师是众多教师中普通的一员,她习惯了不争名利,默默奉献,她是那么纯真、质朴、无私,连她自己都没感觉到自己精神的可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累倒在抗疫前线,没有鲜花,没有网络媒体的报道;也从没去想这些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却还为累倒了不能上课而惭愧!她的精神有自身的甘于奉献品质,还有组织的影响和号召,表扬、报道不是她想要的,只因她有一颗默默奉献的干净的灵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她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也不荡气回肠,但她的灵魂却因默默付出而闪光,如同星火,虽不耀眼,但万千星火才能汇聚成璀璨星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林西的抗疫战争结束了,短短二十天,林西人创造了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千百个王老师这样的默默付出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老师,挺起胸膛来,你值得人们的尊敬和有一篇文章去颂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林西县第三中学供稿 作者:胡景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