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辉照苏中平原的璀璨双星

岩心(薛莹)

<p class="ql-block">永远辉照苏中平原的璀璨双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 者 微 语</p><p class="ql-block">“要找共产党,就到刁家网”,这是20世纪20年代苏中人民对中共江浙区(也称上海区,工作范围为江浙沪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组织——刁家网泰兴独立支部的向往与传颂。受党指派,到泰兴播撒革命火种,创建了中共江浙泰兴独立支部的革命先驱者,正是本文作者之一沈胜来先生的祖父——沈浩然(沈毅)烈士。去年,即辛丑年三月(公历4月10日),编者应沈先生之约,随沈先生及其表弟一道去刁家网凭吊了沈毅烈士。其后,他告诉我,沈毅烈士1923年就入党了,这个时间节点,一些资料有讹误,有说1924年的,甚至说是1925年的,其实这与史实是不符的。此次,他邀薛莹与本编共写此文,他向我展示了沈毅烈士证书附件和有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沈毅烈士证书附件上清楚地写着沈毅的入党时间是1923年,有关资料也都有沈毅在广东参加澎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的记载,而海丰农民运动正是发生在1922年到1923年间。据此,本编完全认同沈胜来先生关于沈毅烈士应是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说,且以为只有沈毅已成为党员,并是骨干,党才可能于1924年2月就派他暗中回乡播撒革命火种,然后又让他到上海参与工人大罢工运动,1925年再次让他回乡在泰兴筹建党的组织。作为泰州和泰兴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本编特于发本文前作此说明,以供有关方面参考。</p><p class="ql-block">特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永远辉照苏中平原的璀璨双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沈胜来、薛莹、李长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将近一个世纪前,广袤的苏中平原上冉冉升起了两颗璀璨的革命之星。这两颗革命之星,一个就是苏中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沈浩然(即沈毅,下同),一个则是沈浩然的亲密战友丁竹筠(即王玉文,下同)。他们撒下的革命火种,迅即形成了燎原之势,将苏中大地照得一片通红,尤其是苏中的泰兴、如皋等地更由此而成了革命的老区,成了当年苏中红色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早在1923年,沈浩然(沈毅)就在广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澎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回到家乡后,1925年4月沈浩然在泰兴黄桥古溪建立党的组织,1926年初在泰兴横垛(刁家网村),建立了我党在苏中的“江浙独立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8月在泰兴建立了我党在苏中的第一个中共县委,任县委书记。正是在大革命时期,沈浩然在苏中泰、如地区播撒革命火种的时候,于如皋结识了文武双全的丁竹筠(人称老丁)的。其实,两人在上海时,即已有了革命之缘,虽未谋面,却已同心。1924年,沈浩然积极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大罢工;1925年,丁竹筠在上海积极参与声援五卅大罢工的大游行。一同亲历了上海大革命工人运动的两个热血青年才俊,救国救民的理想之火也就此而被点燃。回到苏中家乡,如泰地区则成了他们结伴施展才华的革命大平台。1926年春,沈浩然单线发展丁竹筠为中共党员,至此,这对战友互引为知已,一直奋战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革命征程上,直至先后为实现党的宗旨而光荣捐躯。 </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对知己英烈的光辉业绩,已成为苏中如泰(如皋、泰兴)地区党史上的一段双星闪耀且催人励志奋进的佳话。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丁竹筠被沈浩然的理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品质的力量深深感染。他对沈浩然将泰兴刁家网村改为醒农村、建立醒农村农民协会、高唱醒农歌、建立江苏省第一个醒农合作社等富有远见创意的革命行为十分赞赏;对沈浩然当年正月初六凌晨赤脚踏着一尺多深的十里雪地,通知召开党员大会的极端负责的精神敬佩不已。 </p><p class="ql-block"> 丁竹筠在1926年经沈浩然介绍入党后,不久便担任了中共海门县委书记,成了沈浩然的最亲密的战友。1928年,沈浩然组织、领导和发动了震撼大江南北的如泰“五一农民起义”;丁竹筠则参与并组织和领导了如皋的“五一农民起义”,他与沈浩然步调高度一致,给了国民党右派势力以极大的震撼和打击。这次双星合击敌人的农民起义的实践及其影响,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典型之例收录发表在《向导》周报第179期上。声势浩大的如泰“五一农民起义”,令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惊恐万状,他们随即紧急调集了五县警察大队并联合各地反动势力进行扑杀,起义地区因此而遭到了敌人的疯狂血洗。1928年6月25日,沈浩然在一条小船上被反动军警包围,他与妻子和孩子突围未成而被捕。三天后,即1928年6月28日,沈浩然在泰州大校场慷慨就义。 </p><p class="ql-block"> 革命志同,战友情深。沈浩然壮烈牺牲后,即有最初受他感召而投身革命的刁九善临时代职;1928年12月,丁竹筠在艰难时刻,毅然接替了沈浩然的泰兴县委书记职务。他满怀对战友的崇高敬意,踏着战友的血迹,坚持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丁竹筠,也就是王玉文,先后组织了通海(南通、海安)红军游击队,参与建立了如泰(如皋、泰兴)工农红军,并与何坤、张爱萍、黄火青等一起在通海、如泰地区组建了红十四军。尽管组建后,红军曾遭遇失利,但为日后的“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和“渡江战役”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通海、如泰地区赢得了“革命老区”的光荣称号。 </p><p class="ql-block">1930年8月30日,是个让人悲恨交加的日子,悲的是烈士,恨的是叛徒。这天,丁竹筠在红军转移中,不幸被叛徒开枪击中脑部而当场牺牲,被称为“老丁”的他,其时年仅26岁。 </p><p class="ql-block"> 沈浩然(沈毅)、丁竹筠(王玉文)这一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结伴成长的亲密战友,虽没有赶上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最宝贵的精神诠释。这对永远辉照苏中平原的璀璨双星,在今天的新时代,将照耀着苏中人民,尤其是如泰地区的人民去继承烈士的遗志,去传承和赓续烈士的红色血脉,为建设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奋进于新的征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作者沈胜来先生为沈浩然(即沈毅)烈士的长孙,薛莹、李长贯分别为沈胜来先生的战友和好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