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童年(续篇)

聚云生雨

<p class="ql-block">乱世童年(续篇)</p><p class="ql-block">文 / 肖铁练</p><p class="ql-block">在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就常听大人们吓唬哭闹中的小孩子说“别哭了,再哭小日本就来了!”那时候虽然我并不知道小日本是什么样,但总觉得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p> <p class="ql-block">秋天后的一个黄昏,小日本真的来了。村里能跑的大人们都跑光了,大街上寂静的让人感到可怕。母亲由于有病,母亲就和我躲在屋里,吓得也不敢出声。忽然街上就传来了沉重而嘈杂的脚步声,我看见两个日本兵闯进了我家院子,一个人还用日语比划着“鸡蛋,鸡蛋,米西米西的!”母亲看来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颤颤巍巍地把家里仅有的三个鸡蛋递给了他们,我见一个日本兵从口袋里掏出一粒子弹,然后就用子弹头把鸡蛋戳了一个小孔,然后一仰脖就喝了下去。</p><p class="ql-block">喝完鸡蛋就该走了吧,我躲在母亲的身后默默地想着,可这时他们却又把目光投向了正在鸡窝的母鸡上,其中一个鬼子走进鸡窝,伸手就要抓鸡,鸡被吓得嘎嘎地叫了起来,跑出了鸡窝,另一个鬼子则拿起院子里的一把扫帚,把两只母鸡逮住,然后就大笑着离开了院子。</p><p class="ql-block">我心疼那两只正下蛋的母鸡,就一个劲地哭闹,但是母亲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一边哄我别哭还一边小声地嘟囔着“这些祸害人的小日本,一定会遭到报应的!”</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起来,我才知道昨天晚上不止我家的鸡被捉了,还有很多人家的鸡也被他们捉去了,他们在我家东面的一个打谷场上点起火,所有的鸡都被他们烧着吃了。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可恶的小日本!</p> <p class="ql-block">又过了几天,从北京绸缎庄当伙计的父亲忽然就回家了。只见他穿着破烂不堪的脏衣服,脸色辣黄,一幅惊恐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父亲刚一进屋就吓得赶紧把门关上了,他用沙哑的声音和我们叙述了自己的可怕经历。</p> <p class="ql-block">父亲说,那天他出门给绸缎庄老板办事,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正在抓丁的日本鬼子,幸亏他带着“良民证”,否则就有通共的嫌疑了,轻则会被遭到一顿毒打,重则会被抓到宪兵队。父亲他们被日本人带到了一个靠近铁路的地方,那里被用铁丝网围起来一块空地。那里已经有几十个被抓来的男人了,大家被关在那里,吓得谁也不敢说话。</p><p class="ql-block">快到傍晚的时候就来了一个日本军官,他通过翻译对大家说,“你们中国正在打仗,很不安定,我们要把你们送到日本去,到那里好吃好喝,每月还给三块大洋,谁要是不去的就斯拉斯拉地……”说完他们这些人就被赶进停在铁路边的一个闷罐车里,并且由几个伪军负责押车。</p><p class="ql-block">火车开动不久,突然就有一个伪军对大家说,“小日本这是要拉你们去塘沽,然后再把你们运到日本去当劳工下煤窑,那可是九死一生啊,火车一旦到了塘沽,就要转坐轮船去日本,如果大家不想去的话,就赶紧跳火车吧!”</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就有一个伪军急忙把车门打开,人们在火车转弯减速的时候都迅速地跳了下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父亲才知道那天是共产党的地下党营救了他们。他们先做通了火车司机的工作,然后又买通了押车的伪军,所以大家才都跳车逃生,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人侵占中国的的日子里,每个家庭都有一部心酸史,血泪帐。当时留村的党支部书记肖月群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天,他正在和村干部王克明同志商量着给八路军筹粮的事儿,由于村里有坏人的告密,日本鬼子就悄悄地包围了村子,肖月群就顺手背起一个粪筐,快速跑到村东大沟旁一个被遗弃的破席筒里藏了起来,但他还是被追赶上来的日本鬼子发现了。</p><p class="ql-block">几个鬼子就像野狗发现了食物一样,他们就围着藏有肖月群的破席筒转圈并发出了嘻嘻的怪叫,他们好像并不急于要肖月群的性命,而是用刺刀在席筒周围上下不停地乱扎起来,刺刀被染红了,席筒里也流出了鲜血,肖月群在席筒里疼的直打滚,但鬼子则一边扎着还一边发出狰狞的坏笑……</p><p class="ql-block">村外忽然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鬼子们紧急集合去了,敌人才没有来得及杀害肖月群。</p><p class="ql-block">肖月群挣扎着从破席筒里爬了出来,他见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于是就强忍着剧痛,踉踉跄跄地挪动着身子向村子方向爬去,还没到家门口就疼的昏了过去,后来还被乡亲们抬进了家门口。肖月群被人们送到了家里,妻子强忍着眼泪请来了大夫给他治伤,经检查虽然浑身都被扎破了,但身体的要害处并没有大碍。后来经过慢慢治疗,伤口虽然痊愈了,但浑身却落下许多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是肖月群是因为意外逃过一劫,但村里的另一位干部王克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p><p class="ql-block">那天他和哥哥王克勤赶着大车去地里收高粱,哥哥见势不好跑了,他却赶着车迎着敌人走了过去。他被敌人抓捕以后,就被绑在留村原来街路北圆通寺门前的一棵大树上,敌人对他百般折磨,一开始是用鞭子抽,还来又把倒挂起来,往鼻子里灌脏水,敌人问他粮食藏在哪里,武工队藏在哪里,但他宁死不屈,始终也不开口。敌人见从他口里也得不到什么,于是就气得把捆绑他的绳子割断,他突然从树上摔了下来,头朝下摔在了大寺井边的大青石上,当时就没有了呼吸。这是敌人在留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p> <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但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有一支儿歌我记得特别清楚“打走一群虎,又来一群狼,赶走日本鬼,又来个坏老蒋……”</p><p class="ql-block">我曾亲眼目睹过有许多蒋匪军烧杀抢掠,他们烧了我家的房子,拆了村里的学堂,把木材门板搜刮起来去修炮楼,他们还把村里一个军属老人拉倒村子的十字路口示众。伪军把他摁倒在地,一边骂还一边打他的踝骨,疼的老人在地上“哎呀,哎呀”地惨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天,天气特别闷热。村子里忽然就跑来很多外村的老百姓,因为当时人们都害怕蒋匪军的迫害,于是就拖儿带女地去别的村子避难。只见我们村中间的大槐树下围了很多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一个中年的男子脖子上还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血,旁边有一个妇女在背后撑着他坐在地上。就听那个妇女说,他们是北郑村的,听说有蒋匪军来了就逃了出来,但不成想在半路上遇到了敌人飞机的轰炸,一块弹片正好击中了男人的脖子……</p> <p class="ql-block">敌人虽然凶残,但却吓不倒英勇的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村就开始全民动员挖地道,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地道,那可真像《地道战》里描述的一样,村通村,户通户,进可攻,退可守。民兵们在村子周围埋地雷,修筑高防工事,随时准备打击敌人的进攻。村里的男人们就负责抬担架,运送伤员,或给军属代耕;妇女则负责做军鞋,缝军衣,以实际行动支援我们的子弟兵打击敌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王志武大叔参军时的热烈场面,当时王大叔胸前戴着大红花,上身穿的是紫花棉(棉花的一种,白中带着黄色)织的土布上衣,腰间带着一块新毛巾,下身是一条深灰色裤子,只见他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地骑在了一匹马上,村民们敲锣打鼓,扭着秧歌为他送行。</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我们小学生都是儿童团团员,除了在在学校上课外,我们还经常给烈军属扫院子、抬水、表演革命歌曲等。我们还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组织下,利用“传递式广播”进行宣传。</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传递式广播”宣传被分为四个组,每组都有一个老师带领。中心组在街中心的一个大户人家,一个老师在屋内,一个人则站在屋外的梯子上,三个人站在屋顶上。其他的三个组每组四人,分布在村东、村西和村南三个方位的几户人家的屋顶上。晚饭后,大家就各就各位了。中心组屋内的老师把广播的新闻一句一句地传到屋外梯子上的人,他再传给屋顶的三个人,由他们传给其他三个组,最后就传至了各家各户。在冀中农村寂静的夜晚,全村人就都可以听到这最原始的“新闻联播”了,这也成为了当时村民们了解国内形势的最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条新闻是这样的内容“老乡们,今天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东北野战军解放了锦州、葫芦岛,歼敌七十余万人……”当时由于年龄比较小,也不知道葫芦岛是个什么地方,反正还感觉挺新鲜和好玩的。</p> <p class="ql-block">回忆童年时的往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总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许多童年时的伙伴都成了耄耋老人,有的也早已经故去了。我做为一个出生于留村街的贫苦人家的孩子,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感到由衷的满足和自豪。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身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一定会继续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我们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摄影/张运生 整理/张运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肖铁练,留村退休教师,中共党员,爱好书法及文学创作。曾历任留村小学、胡村小学校长,现正从事《留村村志》的编写工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