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

网事如歌

<p class="ql-block"> 釆桑子 改名</p><p class="ql-block"> 商场酒肆无情守,一味穷搜,不问缘由。码绿红黄出入忧。</p><p class="ql-block"> 虚名虽僻爷爷赐,父祖贻谋,欲改还休。恋念初名脑际留!</p> <p class="ql-block">  看过我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们也许还记得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小文《名字的烦恼》吧?随着这几年社保局、医保局、四大银行已陆续将我原先替代的周存WANG改成和身份证上一致的名字,解决了我以前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所以,我以为名字给我带来的烦恼己然过去。纟网、䋞、网、WANG、钢字的纠缠,差不多平息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手机上搜不到纟网字,所以我的随身码,核酸码不能在手机中开通。在整个疫情中,我做核酸只能由大白们用手机扫身份证才能做。5月份到医院配药,在医院门口用身份证扫码。“绿码”。保安挥挥手让我进去。当时心中窃喜,虽然手机不能开通各种码,但高科技,大数据,已使身份证变的万能。因名字造成的烦恼总算又对付过去。</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还是高兴的太早。自六月一日上海解封,政府要求每个出入公共场所、医院、超市、商场、车站的市民需要持72小时核酸码后,名字带给我的烦恼不仅卷土重来,还有过之而不及…… </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6日晚,我到家附近的15号线武威东路站坐地铁,进站时我拿出身份证让工作人员扫码,虽显示的结果是绿码,但下面却是14天未做核酸检测的提示。两名工作人员拦着我,不让我进站。</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怎么回事?规定坐公交地铁要48小时核酸证明,我昨天晚上还做核酸的呢,你们看上面的时间显示”。</p><p class="ql-block"> 我边说边打开手机将昨晚做核酸检测时,特地叫女儿拍下的照片给工作人员看。</p> <p class="ql-block">  “阿姨,我们还是不能放你进去,因为规定是48小时,这上面已经半个月了。”两位工作人员为难地说。他们叫来了站长。站长是位三十来岁的年轻女子。她身着粉色短袖制服,戴着面罩。听了我的求助,不顾面罩上已有迷雾,在自己手机上快速的搜索我身份证上的名字,边搜索边说:“阿姨,侬勿要急,封控辰光我做大白,帮居委核酸检测扫码,邻居老人也是用身份证扫码,现在伊拉外出,扫身份证,上头显示核酸检测日脚呒么差错啊!”</p><p class="ql-block">这时,边上有同事过来找她处理其他事。她不好意思的说,“侬迭个名字手机上是寻不到,大概扫码输名字时,输了“纲”字,所以身份证上呒么信息,我相信侬,侬进站吧,不过,回来时别的站台让不让侬乘我就勿晓得了。”她这么一说,吓得我也不敢进站,夜里回不了家,露宿街头怎么办?好在事情不重要,拖拖也行。</p><p class="ql-block"> “阿姨,侬叫居委迭侬开个证明,也是有用的。”年轻的女站长离开时,又嘱咐了一句。</p><p class="ql-block"> “好,谢谢侬!” </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洁淨的武威东路上树影婆娑,凉风习习,小区的居民三三两两结伴散步,不知聊了什么趣事,笑声在寂寞了几个月的马路上回荡开来。东面的武威东路高楼林立,万家灯火,街道两旁店铺的招牌上又闪烁着久违的霓虹。我虽出行没有成功,但想到年轻女站长的仁心仁德,一股暖流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居委会就在我女儿家隔壁,第二天上午我去了。接待我的还是年轻的姚主任。五月份我去同济医院配药,就是她开的出门证。心目中她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小巷总理。</p><p class="ql-block"> 她知道我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冷僻字,有一次也查了许久。听了我的要求,她扑闪着漂亮的双眸说:“阿姨,迭个做核酸的证明阿拉居委是不好开格,哪能开?哪能证明?今后迭种事体多来西,抗疫是常态化,我看侬还是改名字吧,这样一劳永逸。”</p><p class="ql-block"> 我泱泱的走出居委办公室。心中重复着姚主任的话:改名,改名,名字哪能说改就改呀!</p><p class="ql-block">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那时我才5岁。灯下,父亲拿着户口簿,正在对长我12岁的大姐发脾气,“你听老师说这个“纟网”字字典中没有,就自作主张改了名字,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爸爸。为什么我们家只有弟兄两个,为什么我比你叔叔要大20岁,中间呢?中间呢?告诉你,中间的都没有留住。生下你,爷爷怕你难养活,就特地花钱请先生算命起名,要把你牢牢网住。先生说,网能罩住,但要想牢靠还得加四只角用绳子系牢,才起的这个“䋞”,这个“䋞”古书上是有的,是派出所的人在户口本上将三点水写成了一划,现在倒成了字典中没有的字了。他又转过身来对趴在桌子上看他训大姐的我说,“你以后也不许改,你生下后,你爷爷还在“䋞”字前加了存字,存住“䋞”住,你爷爷自己的孩子一个一个走掉了,他怕呀。他比我还喜欢你们呢,你生下来刚满月,你哥将你抱到弄堂口吹了风,他将你哥哥打了一巴掌。只可惜在你周岁刚过的时候就突发脑溢血走了。</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大姐哭的连肩膀也抽搐起来。</p><p class="ql-block"> 想到此,我的眼中也溢出了泪水。</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我有两笔买了十年的保险在三月下旬就到期,可以全额提取。好心的工作人员几次发短信提醒我赶快去结算。并说,现在己没有一分利息,你放着不合算的。我回复:我现在没有核酸码,坐公交,进场所会有麻烦,委托女儿办行吗?回复说,不行,因为你的保单上名字最后一个字我们打的拼音,与身份证不符。一定要本人到现场办才行。</p><p class="ql-block"> 天啦!又是因为这名字。</p><p class="ql-block"> 然,最后使我痛下“改名”决心的还是发生的这样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六月上旬的一个早上,我散步路过附近一家菜市场。门口卖杂粮及土特产的老板夫妇我认识。他们人实诚,食材正宗,价格也公道。</p><p class="ql-block"> “老板,买二斤红豆。我在门口付钱。”</p><p class="ql-block"> 门口立着一位中年小蓝,也是女的。她见我站在门口,大声说,</p><p class="ql-block">“别堵在门口,扫核酸码进来买。”</p><p class="ql-block">“对不起,我的名字中有冷僻字,手机中没有这个字,核酸码不能开通,所以我没有核酸码,我也不进来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你的手机可以刷钱买东西,你会用手机,你怎么会没有核酸码?你到底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她用高度认真负责的口气质问我。白面罩里面的眼睛瞪的浑圆。仿佛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想特意传染新冠病毒的可疑分子。</p><p class="ql-block"> 显然,她并不理解我上面说的冷僻字与核酸码有什么关系,那么与她多解释亦是徒劳。</p><p class="ql-block"> 她见我不说话,命令似的对杂货店老板说:“不要将红豆卖给这个人,不要碰她的手机。”</p><p class="ql-block"> 此时,老板已将红豆拿过来,我在手机上用微信付钱,听了她的话,气的手直抖,竟将20后面又多点了三个0,急得在一旁看着的老板直说,擦掉,擦掉。</p><p class="ql-block"> 我还算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人,我没有和中蓝争吵一句。谁让自己名字中有冷僻字,谁让自己没有核酸码这个现在唯一的通行证呢!面对防控大事,我承认弱小的我是不能抗爭的。</p><p class="ql-block"> 不生气,回家,改名去!</p><p class="ql-block"> 星期六的早上,在小区做完核酸,女儿开车陪我到位于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的派出所改名。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轻女警。“阿姨,侬勿要后悔啊,交关人改了名后又后悔,又来改回来。”</p><p class="ql-block"> “勿,勿后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我会在另一个世界与父母相聚,我会跪求父母,原谅我抗争了多年,最终没有保住爷爷为我起的名字。但我没有辜负爷爷老人家为我们起名时的愿望,努力将自已存了很久,䋞了许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们对《改名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转建设兵团战友周存网美篇<改名>周存网原系建设兵团41团18连文书,网络文学作家,以散文叙事见长。她的《改名》是界于散文和小说体裁间的边缘文学。讲述老上海传统风俗与疫情下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较有新意。对话语言多用上海方言,有海派文学风格。美篇之前冠以<采桑子>一词,彰显了作者古文化功底,同时喻示正文叙事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谢若杰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存网,  看过美篇《改名》,似有惆怅之感。父祖贻名,惜改本意,无奈之举,一声叹息!你的散文叙事老道,此篇更被杨洁赞为“难得人间烟火气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我更注意到二毛子兄赞你开篇词牌“采桑子”填写的“有惊人进步”,得到他这个赞赏份量不轻。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人敬佩,期待你步二毛子兄后尘,成为金沙女诗人。</p><p class="ql-block">宇秋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存网,上午好!仔细几遍拜读了你《改名》的文章 ,非常赏心悦目!你可以说是我们群里当之无愧的笔杆子!你每次用美篇发的文章,让我看了都受益匪浅,我都保存下来了!每个人从年轻到老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你选择的是写文章,这是活跃头脑思维,健康身体的一种胜过吃药的好途径!我转发过的微信里说过:老了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老年人的延年益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你《改名》文章联系疫情下,因为名字受到的困惑和困扰非常现实。文章中用的浓浓沪语,读来让人倍感亲切!美篇的配乐《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民乐,二胡演奏得如诉如泣,和你的文章非常般配,仿佛二胡音乐在帮你娓娓道来你《改名》的故事!活到老,学到老你是大家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陈自强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醒来,在群里浏览,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存网美篇《改名》中的开篇词“采桑子”。我还记得前几天存网也填过一首这个词牌,两厢对照,发现存网在填词方面有惊人的进步。可见存网在网下做足了功课,下大了力气。这种认真专研,不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令我敬佩!</p><p class="ql-block">二毛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存网  《改名》写的好。名字的由来,以及在这个特殊时期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呈现出来。虽然最后改了名,但心有不甘。整篇文章语言精炼,行文流畅,感人。</p><p class="ql-block">邢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存网好!为你“改名”美篇点赞!更为你的词“采桑子 .改名”叫好!但也为你真的改了名而有点遗憾,已坚持,挣扎着过关斩将使用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最终被一场小小的疫情卡住,闯不了关了〈这疫情实在难为人)。但再一想人生的路还长着呢,为今后的长治久安,一路畅通倒也是好事,免得将来再碰到一些意想不到坎,也就一改百顺了吧。</p><p class="ql-block">华老师</p>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 周存网</p><p class="ql-block">照片 周存网</p><p class="ql-block">我初学填词,得到朋友的指点,再此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