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乌仁其米格老师是(1946年出生)新疆蒙古族著名的长调民歌歌唱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人(1946年出生),从小开始受母亲的影响学唱长调民歌,其母亲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1964年毕业于首届巴州二中师范班,毕业从事教师职业直到1997年12月27日光荣的退休。</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具有独特演唱方式的歌种,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相连,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心听一曲长调民歌,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体验。这种艺术境界,是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统一;过去 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几乎没有不唱或不会唱长调的。好的优秀歌手会受到尊重和礼遇, 乌仁其米格老师也一位受人尊敬的,在新疆蒙古族颇具影响力的长调民歌著名歌唱家,曾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多项大奖。</p><p class="ql-block"> 乌仁其米格老师前后在 1978,1979,1983,1985年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近30首长调民歌,其唱的歌曲在蒙古语广播上30年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ᡍᡈᡊᡎᡉᠰ ᡅᠨ ᡈᠠᡑᡈᠷ ᠱᡇᡉᠷᠠᡅ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ᠴᡉᠷᡍᡄᠠ ᡍᡆᡎᡅᠠᡅᠠ ᡄᡍᡄᠠ</p> <p>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p> <p> 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p> <p>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联合,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项目。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p> <p>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倾心听一曲新疆卫拉特长调牧歌,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体验。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之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而美学家则称之为“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统一”。只要有一人领唱长调旋律,三五个人以持续低音潮尔,就会产生庄严肃穆、声势浩大、辉煌壮丽的气势;而一首马头琴民间独奏曲《走马》,就会有排山倒海之气概。二者均能使人产生一种雄浑壮美的崇高体验。 长调牧歌的典范之作<辽阔的草原>,音乐语言、曲式结构都是简洁精练的,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古老的宴歌<六十个美>,仅在一首单乐段淳朴的歌曲中就唱出六十个美的事物。歌中列举了草原土地、生命青春、牛羊骏马、候鸟鸿雁、阳光云霭、明月繁星、山的景色、海的风光、怒放的鲜花、清澈的流水、弹拨的琴弦、嘹亮的歌声、父母的恩情、弟兄的情义、长者的训导、天下的太平……这种情景交融、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在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更为突出显示出蒙古族长调民歌高度的美学价值。新疆卫拉特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以真声唱法为主,是最接近自然的声音。</p> <p> 在蒙古长调里,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华彩装饰(如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发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装饰,蒙古语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长调每个人唱的都不一样,可以即兴发挥,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以思念、赞赏的歌曲为主,大多数都是描写草原、牛羊、白云等,尤以唱马的歌曲最多。</p> <p> ”卫拉特蒙古族长调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生活有关,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拉苏荣说,长调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他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听到长调,都会体味到其中那份独有的激动与苍凉。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你可以不懂蒙语,却无法不为蒙古族长调所动容,因为那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蒙古族长调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p><p> 长调产生于蒙古民族生产方式由以猎为主转到以牧为主的过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以夺为主转到以养为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对人们保护自然意识的一种唤醒。( 斯· 才层 )</p> <p class="ql-block">1988年在乌苏,国际《江格尔》大会上(唱民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3年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全疆各地民歌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ᠴᠡᠴᠡᠭ ᠪᠤᠢ ᠬᠦᠷᠭᠦᠬᠡᠷᠡ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