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乐亭故事多(三)

习洪业

<p class="ql-block">9、张淑华带夫改嫁</p><p class="ql-block"> 当张淑华与前任丈夫冯玉会和丈夫李成儒缓缓讲起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时,笔者被他们那无私的爱情深深地感动着。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王庄上村的张淑华,1982年在她23岁的时候当了新媳妇,丈夫是距家十里远的前庞河村的小伙冯玉会。俗话说庄稼夫妻日日亲,婚后小两口满腔热情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夏日酷署,秋雨纷飞中,总能看到夫妻俩忙碌的身影,刚刚起步的日子,在激情燃烧中日渐红火,小两口充满了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憧憬。幸福的日子日月如梭,当地里的活忙完之后,便进入了冬季,冬闲的日子对冯玉会来说简直是在受罪,看着丈夫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屋里转悠,淑华窃笑他天生是一个不会轻闲的命,她不忍心看他心急如焚的样子,回到娘家帮他找了一个到木材市场打工的活,性格实在、身体健壮的冯玉会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干活,他想,庄稼人有的是力气,既然挣了人家的钱,就不能藏奸耍滑,因而他总是博得大家的好评。1997年深冬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了市场,因为木料较大他与工友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车装完,他与工友坐在木料上,到木材加工厂去卸车,当车进入木材加工厂的大门时,因车后部翘起,一下撞到了门楼上,几个工友被重重地刮了下来,等大家连滚带爬地起来时,他却怎么也起不来了,大家连忙把他抬到医院,诊断是残酷的,他的脊椎经横向断裂,中枢神经扭断。当张淑华听到丈夫将要瘫痪一生的消息时,她几乎昏死了过去,她意识到,她家的天塌了下来。医院两个多月的恢复治疗,花去了他们滴滴汗水换来的两万多元钱,在玉会的一再坚持下,他们回到了曾经充满欢乐的家,公婆兄弟一家,无不为玉会的遭遇垂泪,二位老人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淑华看着年事已高的公婆整天被悲痛煎熬着,惟恐二老悲伤过度,痛下决心带丈夫搬回自已的娘家。就这样,一个曾经美满幸福的家庭,一下掉进冰冷的深渊,看着平日里心爱的丈夫痛苦地呻吟,淑华的心在滴血,心中升腾起对丈夫万般的爱怜,她把对丈夫的爱全部揉进整日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自从丈夫瘫痪在炕上,家里就断了收入,虽然有双方家中的资助,生活过得还是捉襟见肘。这一日,当上五年级的儿子放下书包告诉爸妈不再上学时,夫妻二人悲痛到了极点,四行眼泪淹没了他们对儿子前途的美好希望。</p><p class="ql-block"> 张淑华忍受着痛苦,自已一人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白天抽空出去照顾一下仅有的一块大田,又马不停蹄的跑回来照顾丈夫,截瘫病人需要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五年来,她没有误过一次,用柔弱的身体帮丈夫翻身按摩,多少痛苦随着日月流逝,她噍一的希望就是让丈夫少受折磨,只有丈夫脸上绽开了微笑,才是她心里最欢乐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五年来的日日夜夜,平常人都是在欢喜满足中度过,而冯玉会却过得刻骨铭心,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身体恢复了很多,同时,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断在脑海中膨胀,他知着这种生活将会伴随自已一生,“我怎么忍心耽误她一辈子呢?”在一个月光融融的夜晚,他向妻子坦露了心迹,妻子听了后伤心地哭了,他告诉妻子:“找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为了你也为了孩子,”经过他苦口婆心地劝说,淑华终于同意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招婿入门。当介绍人把一个小伙带进他家时,冯玉会仔细打量,经过交淡了解,他认为可以把淑华托付给他,从此李成儒成了张淑华第二任丈夫,他表示,过门后要与淑华一起伺候好这个哥哥。在冯玉会的催促下,2002年的夏天,他们在家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客人们散去后,新婚夫妇来到玉会床前,双双拉住他的手,李成儒告诉他,“大哥,我既然进了这个家,就一定与淑华顶起这个家,三双手颤抖着紧紧扣在一起。李成儒离去后,淑华紧紧抱着玉会,泪水奔涌,想到十几年的夫妻今日分手,她心如刀铰,不由得浑身颤栗。嘴里却说不出一句话,玉会轻轻抹去她眼角的泪花说“淑华,这是高兴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才有救,只有这样咱们的儿子才有希望,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新任丈夫李成儒没有食言,与妻子一起担起照顾玉会的担子,两口子争着抢着给他喂饭翻身,接大小便,怕玉会寂寞,经常在劳动之余成儒与他促膝长谈,使冯玉会的心灵受到莫大慰藉,他庆幸淑华找到了一个好丈夫。为了能挣点钱补贴家用,李成儒整天不辞劳苦外出打工,当有一天他跟妻子说要去木材市场打工时,她紧紧拉住他,坚决不让他去,木材市场已成为她终身难以愈合的伤口。</p><p class="ql-block">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在庄户人辛勤的忙碌中匆匆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成儒、张淑华对冯玉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村里的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 ,张乡亲们用淳朴的感情,祝福这个特殊的家庭生活幸福,和谐美满。</p><p class="ql-block">《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1月5日</p> <p class="ql-block">10、百岁老人的亲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乐亭县姜各庄镇赵子村,来了一个30多岁的外地姑娘,向村里打听有没有姓夏的人家,问她的来由,她说是夏家的后人,人们把她带到101岁的夏檀氏老人家里,老人正在与侄孙夏季明、侄孙媳梁会荣在家里说话 ,姑娘进了屋,一家人忙站了起来了,问她找谁,姑娘没开口,一眼看到墙上贴着的革命烈士证书,当夏云歧三个字真真切切地映入眼帘时,说了一声:“我终于找到家了,”便泪如泉涌,痛哭起来,一家人把眼前的景像搞糊涂了,待姑娘平静后,向一家人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当得知炕上的老人是自己的太姥时,一下扑到老人怀里失声痛哭,当夏檀氏老人知道姑娘是自己的外孙女时,老泪纵横,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夏檀氏1903年出生在老滦河口旁的黄湾村,当她长到 18岁时,嫁到了村北的赵庄子村的夏家,丈夫名叫夏振魁,因为娘家姓檀,人们称她为夏檀氏。</p><p class="ql-block"> 夏家家境比娘家稍好,丈夫又老实肯干,她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婚后四年,丈夫商量着要去东北学商,摸着日益隆起的肚子,她哭了,为了今后要过上好日子,为了让丈夫能学到点经商的本事,她还是点头同意了。谁知,从此,她的一生就再也没有了丈夫的音讯。</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后,她为夏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夏云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千辛万苦中,她把儿子送去上学。自小缺少父爱的夏云岐,懂得母亲的艰辛,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p><p class="ql-block"> 云歧长大后,她为儿子娶了一房媳妇,不久生下一个可爱的孙女,这个家又有了久违的欢笑声。</p><p class="ql-block"> 乐亭县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自抗日战争起,就有大批的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参加革命,夏云歧咬咬牙,背着母亲妻女参加了革命队伍,直到有一天,一张革命烈士证书捎回家。</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牺牲让老人悲痛欲绝。不久,儿媳带着孙女远嫁他乡,让老人孤寂的心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祸不单行,当老人终日以泪洗面的时候,小叔与妯娌不幸因病身亡,两个侄子成了孤儿,当时小侄子夏云阁刚刚15岁,她把两个孩子揽进怀里,组成 了一个新家, 一家人相互搀扶着,走过那个令人刻骨铭心的艰难岁月。</p><p class="ql-block"> 为了照顾好两个侄子,她起五更爬半夜,在几亩贫脊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日三餐尽管总是瓜菜,她尽力让孩子们吃好,每当看到孩子们吃得高兴时 ,她的心里总会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在她精心呵护下,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人后老大去了外地工作,二侄儿夏云阁留在了老人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侄子生儿育女,人丁兴旺,看着后代们环绕膝下,老人得到了莫大的心理满足,只是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不知下落的孙女,心里还会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 夏云阁感念伯母的养育之恩,他以百倍的孝心来回报老人的恩情,不管生活多艰难,总是给老人做出可口的饭菜。多年来,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不管多忙,回家多晚,都要到老人床前问安,直到有一天,在他弥留之际,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好好孝敬老人。</p><p class="ql-block"> 侄孙侄孙女们,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对老人体贴入微,二侄孙夏季明,孙媳妇梁会荣把老人接到自己的炕头,日夜侍奉,不管农活儿多忙,夫妻俩一有空就坐在老人床前,与老人交谈,为老人洗头洗脚,端屎倒尿。</p><p class="ql-block"> 重侄孙今年19岁,与太奶睡在一起,继承了爷爷父亲的传统美德,为老人捶背揉肩,端水喂饭,一家三代接力养老的故事,传遍乐亭的村村户户。</p><p class="ql-block">《唐山劳动日报》2004年12月9日</p> <p class="ql-block">11、长嫂 如 母</p><p class="ql-block"> 20岁,对于一个姑娘来说,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而她却以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跳进了这个“火坑”,又经过了二十年,生活的烈火把她炼成了百折不挠、勇气十足的英雄,她把一个曾经风雨飘摇、几近崩溃的家,经营成了一个子孝姑贤、夫敬叔安、人人称赞的幸福摇篮。</p><p class="ql-block"> 1985年,20岁的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石碑村的宋立侠,经人介绍与王滩镇张安村的潘殿荣相识,相亲那天,介绍人带他走进了这个给他留下刻骨铭心印象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破旧的院落,土坯的房子,家徒四壁,在炕上坐着他一脸病态、骨瘦如柴的母亲,他满头白发的父亲站在地上,一脸憨厚的笑容。在门外,四个挨尖尖的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探头向里张望着。小伙叫潘殿荣,一脸谦和的笑容,英俊的脸庞和健壮的体魄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个家庭,她考虑再三也拿不定主意,经过深思熟虑后她认为,只要勤奋劳作,总会有出头的日子,当她了解到小伙忠厚老实、脑瓜灵活、勤奋能干的优点后最终答应了这门亲事。没有几天,突然噩耗传来,婆母因病去世,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如同塌下了天。在男友的哀求下,在弟妹们的企盼中,她心软了,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走进了这个艰难的家。进门没有多久,操劳一生的公爹竟也撒手人寰,把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轻的柔弱女子稚嫩的肩上,三个小叔子最小的只有10岁,一个小姑比自己小两岁,这些需要照顾的弟妹让这个初涉生活之海的她感到无力招架。</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自己的女儿出生,别人生儿养女都喜气盈盈,而她看着女儿稚嫩的小脸,却只有泪水涟涟,她与丈夫昂起头如两头耕地的黄牛,拉起这驾艰难的车。丈夫起早贪黑,她精打细算,在家让弟妹们吃饱,在外让弟妹们穿暖,滴滴晶莹的汗水映出夫妻二人艰难跋涉的脚印。 </p><p class="ql-block"> 日子在她夫妻的辛勤劳作中慢慢度过,转眼小姑到了出嫁的年龄,她像母亲一样为小姑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婆家,看到嫂子太难了,善良的小姑想把四弟带在身边,以减轻嫂子的压力,然而没去几天, 四弟却怎么也不肯到姐姐家去了,他说他离不开嫂子。二弟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到处张罗着给弟弟找对象,她说:“我要让弟妹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以告慰公婆的在天之灵,为了为二弟娶亲,她又举债9000元,接着她又为三弟娶亲成家,懂事的四弟学完初中,坚决放弃学业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20年的风雨坎坷,她相继为弟妹娶妻盖房,置办嫁妆,使这个曾经艰难的家,不断飘出幸福的笑声,长嫂如母的故事也传遍了乐亭的十里八村。</p><p class="ql-block">《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4月10日</p> <p class="ql-block">12、花甲婿床前尽孝</p><p class="ql-block"> 夕阳落下来,洒满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袅袅炊烟中,飘出鱼肉蟹籽的香气。“妈,吃饭了。”说着一盘热腾腾的大虾端上桌。炕上端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接过虾,慢慢地吃起来,脸上漾出幸福的涟漪。</p><p class="ql-block"> 这是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西海村一个普通的小院。苏胜田,今年60岁,曾是一名人民海军,1976年退伍回家,与本村姑娘汪金敏结为连理,成家后,为了照顾两位老人,他毅然入赘当了上门女婿。</p><p class="ql-block"> 老岳父苏善勇是革命伤残军人,当年参加革命负过伤,同样受过部队培养的苏胜田,对岳父母十分敬重,当他得知妻子是4岁时老人抱养来的时,他决心与妻子一起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都比较困难,土里刨食的日子让他们过得很紧巴,为了能让老人生活的更好些,他借钱置办了一条渔船,凭着他当海军的功底,凭着他不屈的性格,在妻子涟涟的泪水中,他扬帆出海。风口浪尖上的营生是危险的,艰辛的,为全家人的幸福他终日迎风劈浪,在风口浪尖上滚爬,毫不吝啬的大海给了他丰厚的回报,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儿女相继出世后,激发了他奋力拼搏的动力。他与妻子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着,朝阳霞光,夕阳余晖中,总有二人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2003年,83岁的岳母突发脑溢血,在医院,经过几天几夜地抢救,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却从此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老人,他只好停下船来,在家中养了几十只貂,终日忙碌着,为岳母的病四处奔波。2004年妻子突感不适,经查已到了癌症晚期,在妻子弥留之际,妻子拉住他的手潸然泪下,他读懂了妻子的目光,他让妻子放心,一定会照顾好二位老人。</p><p class="ql-block"> 妻走后,他对天发誓,一定要让老人得到最好的照顾,他要替妻子报恩,为了让岳父母吃上可口的饭菜,他按照老人的口味去做饭,当他第一次把老人爱吃的炖肉炖糊后,他就四处求教,直到把自己炼成了老人的专职厨师。</p><p class="ql-block"> 家里没了船,鱼虾就吃得少了,他多次想起那条小船,这时,已长大的儿子对他说:“爸爸,让我出海吧!”他诧异地看了儿子好久,拍拍儿子的肩膀,眼里泛起晶莹的泪花。</p><p class="ql-block"> 儿子出海了,带着全家人的牵挂。为了能捕到已经很少见的野生对虾,小伙儿不顾危险驶向大海深处,而越往远行,遭受风灾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实现爸爸的心愿,他忘记了这一切。每当捕到一只对虾,他便失声喊出:“爸,捕到了!”。每当捕到一只蟹,他便喊道:“姥姥,咱有蟹吃了!”秉承着父亲的美德,继承着母亲的爱心,他的小船钻谷底,顶浪尖,却始终安然无恙。每当靠岸,他忙捧起活蹦乱跳的虾蟹,跑回家让爸爸赶快做给姥姥吃。</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2007年的一天,87岁的老岳母竟一下坐了起来,苏胜田惊呆了。他马上喊来老岳父,当他们亲眼看到老人躺下又坐起来时,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失声。</p><p class="ql-block"> 医生诊断后,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将近90岁的脑出血患者,在瘫痪5年后,又能坐起来,这在当地的记载中,是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 苏胜田的孝心,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曾有几个好心人为他提亲,考虑到老人,他都一一谢绝。</p><p class="ql-block">如今,已89岁的老岳母依旧快乐地生活着,60岁的苏胜田依旧为老岳母奔波着,孝婿苏胜田的故事,也传遍了乐亭的村村落落。</p><p class="ql-block">《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9月18日</p><p class="ql-block">注:苏胜田后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孝星</p> <p class="ql-block">苏胜田在侍奉岳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