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之行——唐诗之路

愚公

6月21日,一大早我就醒了,起来把行李收拾好,到附近吃了早餐,大约早上八点钟继续出发旅行。<br> 今天行走的是唐诗之路。唐诗之路是指浙东从钱塘江→浙东运河→绍兴→上虞→曹娥江→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当然还有包含余姚、奉化、宁波、舟山这些地域的,把这里定为唐诗之路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画的发祥地;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地;是道教文化的弘扬地;是书法艺术的圣地;也是江浙士族文化的荟萃地,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风光旖旎秀美。<br>  我们只走唐诗之路的一段,第一站是崇仁古镇。崇仁古镇在浙江嵊州之西,背倚五龙山,长善溪穿镇而过。崇仁古镇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位于古镇西北的“方井”是嵊州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乌二年”字样,可见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先民居住。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于此,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此地为崇仁。这是一座美丽而幽静的江南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古镇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勾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br>  这是一个小众的景点,不收门票,也几乎没有游客,显得有些落寞。古镇的老房子现在还都住着人家,我们选择几户开着门的院落前去参观,当地人并不排斥我们,这里也没有商业氛围,整个古镇安静、整洁,清爽得就像是梦中的故土家园,让人感到舒服。<br> 我们在崇仁古镇游览了一个小时左右,就继续前往下一站——班竹村。<br>  班竹村位于新昌县,为古代天姥、天台、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其位于天姥主峰班竹山西山麓,沿街布有公馆、驿铺和客栈,曾十分兴旺,现残存民居、古驿道和街道,古风犹存,村口有保存完好的章家祠堂。<br> 来这里主要是看司马悔桥。<br> 司马悔桥的由来是唐朝有个隐士叫司马承祯,皇帝李隆基数次邀请他出山辅佐朝廷,司马承祯不胜邀请,在赴朝路上经过此桥,在桥上落马歇息时,看到此地秀丽山水,想到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顿生悔意,后人就将此桥称为司马悔桥。<br>  司马悔桥为单孔石拱桥,拱圈为不规则的石块或卵石砌成。现桥长二十余米,桥宽不足六米,高不到十米,桥面铺卵石,侧墙正中有“落马桥”石刻碑一块。在江南水乡众多的石桥中这座石桥并无出众之处,但顶着历史典故的名头,这座桥就有名了。<br>  烟雨朦胧中的司马悔桥是最有意境的,我们来的时候,正是雨后之际,湿润的空气氤氲着水雾,雨水将桥上和周围的绿植都洗刷干净,让整座桥更显得绿意盎然,朦胧诗意。<br> 班竹村很小,游人也不多,我们在此稍事盘桓就驱车前往下一站——国清寺,<br>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在南宋被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奉敕重修。全寺分为五条中轴线,正中轴由南至北依次为弥勒殿、三圣殿、妙法堂、珈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寺庙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br>  国清寺被称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因天台宗在日韩有广大的信众,所以这里的指示牌都有韩日两国文字标识。<br>  国清寺不收门票,一如浙江的许多寺院一样,恬淡,深幽,清爽,超脱。这里的游客比较多一点,雨后的禅院,山泉轰然作响,僧人诵经阵阵,院墙斑驳深邃,古树虬劲葱茏。因为寺院历史悠久,加上这里多雨潮湿,使这里的许多建筑上都长满绿绿的青苔,更给这座古老的寺院增加了历史感。<br> 在国清寺游览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继续驱车前往临海市。<br>  原计划当晚是在天台县入住的,后来听说临海市的美食不少,而且时间也来得及,所以我们就前往临海市住宿。在路上,好友就已经在网上预定了民宿,汽车直接开到紫阳故里老街附近民宿,安顿好住宿,我们先在附近的老街逛了一下,晚饭也是在老街里吃的。<br>  今天基本上都在开车,沿途选择性地玩了几个景点,而这几个点都是唐诗之路上的经典节点,在好的季节,碰上好的天气,用好的方式玩了好的景点,其乐盛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