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安——疫情下的生活记事

晓云

<p class="ql-block">  自武汉疫情后期,小区就为居民发放了出入证。其作用大小,完全随疫情松紧、起伏变化。时而休眠、时而一证难求。我因为断不了、舍不得、离不开的习性,还一直保有一代出入证。暗自庆幸、不用去扎堆儿凑热闹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北京疫情吃紧,“五一”之后,朝阳区全部居家办公。小区各入口都增添了安保力量、出入证也迭代了电子版。老证到是没有作废,只是新保安不认识老证件的情况,偶有发生。不过,确认过物业的印章,几天就熟悉了。</p><p class="ql-block"> 小区正大门是西门,人流量大,保安力量也强。见到访客或快递人员,一概要求登记、扫码、测温。住户需出示证件、扫码、测温通过,只少了登记环节。出示证件、测温可以理解。而扫码,是确认某人到过某一地点。住在这里,当然来过此地。居民对此颇有微词。保安的解释是:筛查是否出现了弹窗。</p><p class="ql-block"> 只严格执行了几天,对于每天进进出出的常住户,就网开一面了。遇到早晨锻炼的、买菜的,保安还会主动帮助刷卡通行。住户也都配合,主动测温、出示证件。</p><p class="ql-block"> 西门、西南门都如此。西南门对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时早晨跑步回来,浑身是汗,也不掏证件了,测个温、说一声:1号楼的、锻炼去了。算是对保安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默契是在小区东门被打破的。小区东门外,连接着一个巨大的商业中心。为了方便居民购物、取快递,物业很人性化地开放着东门,并设有保安岗位。居民回家需要先通过大厦的岗亭,再经东门进入小区。这就出现了,百十米内、连续两次扫码、测温的尴尬。</p><p class="ql-block"> 我住的单元恰好离东门近,日均出入三趟,是基本配置。老保安都熟悉,只有一个新来的小保安,出奇的认真、严格。</p><p class="ql-block"> 凡人员进出,无论推着孩子、还是牵着狗,亦或只是在门口取个快递,都必须严格扫码、测温。有的老人伸手测温后,没等报数便走,小保安一律要求重测。口里喊着:没测出来,你老了,耳朵聋了。多亏老人耳背,不然,这是要起纠纷的节奏。</p><p class="ql-block"> 居家期间,每天晚饭后,我和先生会在东门口,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进门时也必须扫码。我禁不住问:我们打球儿,你都看到了,还要扫码?</p><p class="ql-block"> 打那以后,小伙子认识我了。不忙时,会问一声:阿姨好!但扫码程序不能少。如同机器人一样,碎碎念:扫码,扫码,一声高过一声音,搞得人不胜其烦。</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小伙子看到了我手中的曲谱。热情地问:你还唱歌呀?</p><p class="ql-block"> 一时竟懵住了。确也没熟络到要跟他聊家常。只好讪笑:我是老师,教人唱歌。</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也学过唱歌。</p><p class="ql-block"> 是么?那你都会唱什么歌?</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痴笑着说,现在不会,都忘了。</p><p class="ql-block"> 见他心情挺好,接着问:多大了?</p><p class="ql-block"> 18岁。</p><p class="ql-block"> 我顺势说,才18呀,刚刚工作,怪不得这么认真。阿姨是老师,可以教教你怎么工作。我们住户,一天扫一次码就可以。主要管好外来人员。工作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p><p class="ql-block"> 我絮叨着,眼见小伙子完全没了和我对话的兴趣,低着头整理他的小桌子。师不顺路啊,我只好没趣儿地走开。</p><p class="ql-block"> 一次,路遇物业管理员菲菲。便说:菲菲,东门的保安年龄太小、不会工作、太机械。保安队应当培训,或是派到其他门岗见习一下。</p><p class="ql-block"> 此后情形,依然如故。我懒得再说,少走东门罢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早晨,跑步回来。短衣短裤、一身大汗,谁会染着新冠、顶着高烧去跑步?我按自己的逻辑,不扫码、也不理他。只听背后一片聒噪:扫码,扫码,你凭什么不扫码?我还扫码,我们领导还扫码!</p><p class="ql-block"> 虽然省了扫码的麻烦,可我也并不舒服。心中疙里疙瘩,一个小保安,竟让我起了烦恼。</p><p class="ql-block">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修行不离世间觉,就从烦恼开始,深入观照。</p> <p class="ql-block">  行有不得,当反求诸己。逻辑讲不通,就不讲逻辑。疫情会过去,小伙子也会成长。我不再纠结、不做他想。轻轻一扫,便可恢复内心的宁静,何乐不为。</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年轻,需要关心爱护。内心柔软了,自然会懂得,法理不外人情。正巧家里有大连朋友寄来的樱桃,汁多味美。先生不在家,我一个人吃不完。于是,洗了一盆樱桃送给小保安:辛苦,吃点儿樱桃。</p><p class="ql-block"> 小伙儿大方地说:谢谢阿姨!</p><p class="ql-block"> 转身走进小区时,后面传来一个声音:我的命太苦,12岁就没有妈了!</p><p class="ql-block"> 猝不及防,竟让我的心揪了一下。仓促地回头喊了一声:不苦,你已经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满怀喜悦地跑出东门。忽听耳边响起一个声音:阿姨,你给的樱桃太酸了?</p><p class="ql-block"> 瞬间凌乱。想找个酸味儿的水果都不容易,何况,何况我家乡的大樱桃。转头确见桌上,剩下一些樱桃。只好故作惊讶地说道:你这么年轻,还怕酸?小伙子一脸腼腆、拖着长音说:嗯,我怕酸。</p><p class="ql-block"> 跑步回来,我下意识地没走东门,隐约是怕他把剩下的樱桃还给我。照说,这么尬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我确实没有把握。</p><p class="ql-block"> 日子就是这样“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了”。想问阿姨好时,就问一声。该测温,则必须测温。进门要戴口罩,出门也要提醒你:戴好口罩。只是没再强硬地要求扫码。不过,人多时我也自觉扫码,免得其他人看到,平添矛盾。</p><p class="ql-block"> 昨晚,看了一眼微信群。嚯,三百多条,全部事关东门小保安。</p> <p class="ql-block">  第一条信息发自19点01分,大致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是过度执法。北京市公共场所才需要72小核酸,没有回家看核酸的。</p> <p class="ql-block">  二是取快递也要扫码。且态度强硬:进门必须扫码。</p> <p class="ql-block">  三是做事机械。前几天,北京高温。测温仪晒久了,人人都超标。因此,与一对小夫妻杠上了:你敢打我吗?气的对方打开摄像:我录下来,你再说一遍,马上满足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是爱搭讪、骚扰女孩。看到女孩取快件,就问:买面膜啦?闻到榴莲,会说:臭死啦,还有人吃榴莲。看到别人戴医用口罩会建议:买一层的口罩,透气。看到父亲节有人拿花,便问:送给父亲吗?然后,幽幽地说,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p> <p class="ql-block">  五是说话不过脑子、没深浅。张口便问人:贷款五万随便花,办不办?遇到别人怼他,会说:你们读过书,会骂人。我没读过,不会。一个阿姨热心地与他聊天,小伙子诉苦道:父亲为他走的。找人算过了,父亲是为他挡灾才走的。吓得阿姨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  群情已然激愤,我不会再给他填上,12岁就失去母亲的履历。</p><p class="ql-block"> 有人建议投诉。有人说已经投诉。有人说他7月10号就回老家了,坚持一下。也有人说,为啥要坚持,惯的毛病。疫情之下,谁都不容易,凭什么回家还要被恶心。</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条留言,已是22点26分。</p><p class="ql-block"> 今天晨跑,我的脑子一幕幕过着电影。回到家中,打开笔记本。</p><p class="ql-block"> 13点06分,楼主在群里通知:东门那个“碎碎念”的小保安换了。性格不适合这个岗位,希望他以后一切顺利。</p><p class="ql-block"> 下午,门岗已换成大学生志愿者。</p><p class="ql-block"> 徒留一人,唏嘘,感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