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欢乐游(一)

华氏度

疫情甫定,6月20日—29日,我们一行10人终于从杭州登上了飞往云南丽江的航班,除去往返各一天,实际旅游共 8天。旅行路线由团里一位资深的长者旅友亲自反复斟酌制定,杭州山屿海公司具体落实,派全陪小黄跟团,丽江的地接导游阿诺和和师傅都是纳西族,各位旅友又互相认识,很快便融为一个整体,全程显得轻松自如且快乐融洽。 6月21日是夏至,北半球这一天白天最长而夜晚最短,但由于所处经度的原因,丽江早上八点钟的天色仍显得似醒未醒,要比杭州晚了一个多小时的样子。我们远远地与玉龙雪山打了个照面,山上没有雪,却有一缕“炊烟”掩住了它慵懒惺忪的脸。此时杭州的天气正值出梅,经受着35度左右的酷热煎熬,而此处却凉爽得要再穿上一件长袖外套才适宜。 泸沽湖是我们此行的主要打卡地之一,我们在一家民宿类的面湖旅馆住了两晚,其间还绕湖一周,较仔细地品味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习俗。 云南省西北部滇川两省交界的泸沽湖,属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泸沽湖湖区水体清澈湛蓝,有湖岛、格姆女神南山、阿夏幽谷,十七个沙滩和一个海堤连岛,环沿线散落着大洛水、小洛水、里格、尼塞、蒗放等十余个古朴的民族村寨。 泸沽湖湖面海拔2692米,湖水终年不冻,属一类水质,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米,平均水深45米,居我国淡水深水湖第三位。湖区库容量22.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4平方公里。湖水从东南面的四川草海出口,经盖祖河流入雅砻江汇入金沙江。 泸沽湖景区共有自然人文景观两大类7个种类29个小类旅游资源类型,计52个景点,特别是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的神奇的母系氏族文化和婚姻形态,被誉为人类家庭史、婚姻史的活化石。 清澈见底的泸沽湖水,水下细沙可数。 湖面上随波飘荡着点点小白花——波叶海菜花——泸沽湖特有的水生植物。 波叶海菜花不知何时被人戏称为“水性扬花”,也许是它的外形随波荡漾引起人们的联想。可也正是有了这不起眼的小白花飘荡在水面上,才向人们宣示了水质的优良。这种水生小花对水质要求很高,受污染的水体是见不到它的。 面湖一处观景台上建造的“遇亭”,题联云——<div>遇山遇水遇情遇泸沽湖仙境女儿国千古风流<br>忘景忘物忘我忘人世间红尘烟云梦一抹沧桑<br></div> 泸沽湖南面的大洛水村,是泸沽湖区最大也是最早开发旅游的摩梭村落。该村分为上洛水和下洛水,全村所有建筑基本统一为摩梭木楞房风格,现已成为湖区旅游的中心区域。村中有摩梭民族博物馆,游客可全面了解摩梭民俗和历史,村中的篝火晚会可让游客与村民互动。 泸沽湖上摩梭人特有的猪槽船,用来摆渡游客和载运物资。 从大洛水码头乘猪槽船登陆里务比岛、媳娃娥岛最近。在码头上观赏湖景视野广阔,可远眺对面湖中的里务比岛、媳娃娥岛和三家村湿地、吕家湾、蒗放等村落。 里格村位于泸沽湖西北侧,是泸沽湖北沿海湾内的海堤连岛。里格半岛坐落在一个大湖湾中,半岛自身向北弯圈成圆形小湖湾,叫里格湾,美称“水中女儿国”,其左右两侧是骆驼半岛和红崖子半岛,依山临水,是一个摩梭人居住的相对独立的小村落,也叫“里格岛”,与媳娥娃岛、里务比岛合称泸沽湖“蓬莱三岛”。 白塔——是佛教信仰区建造的佛塔,也是陵寝,即灵塔,有着特殊的佛教含义。佛塔最下层是坚固的方形基座,中间三层依次为水球、火锥、气托,顶层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 白塔四周围满了印着藏文的经幡 白塔将佛教的“四界”思想——土、火、水、空集于一身。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灵塔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从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再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永无穷尽的轮回。 大洛水村的这座白塔,建成于2014年,取名和谐塔。碑文介绍道——昔王舍城中提婆达多在僧侣之间进行挑拨,佛陀命二圣使归和好。摩羯陀人特建造四级四方平齐之息诤塔以感谢佛陀之恩泽。<br><br> 为祈愿众生平安、世界和平,经洛水村众位高僧大德倡议,由比丘汝亨.格桑次仁以息诤塔为样板设计施工并命名。<div> 建塔幸得县旅游局民族特色村项目大力支持,县信用合作联社鼎力资助,经多方筹资,洛水村全体信众发心投工投劳,于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燃灯节殊胜吉祥日落成。以此功德,回向三宝。<br></div> 与白塔作伴的经亭檐角雕刻着龙首,颔下挂着的铃铛随风发出悦耳的叮当、哗啷声,似劝诫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静好岁月,切切。 泸沽湖夕照和美丽的晚霞 泸沽湖<div> 水澄沙净 天碧云翔 叠叠雪浪 清风直爽 游船穿梭 三岛琳琅 白塔方正 经桶伴当 聚居湖畔 各族互襄 塔名和谐 息诤为仿 </div><div> 经亭角铃 日夜叮当 随经和颂 安定吉祥</div> 格萨古村落<br> “格萨”为摩梭语,意为产蔴的地方。蔴是摩梭人重要的经济作物。格萨古村落是典型的摩梭人聚居村落之一,面积11公顷,共63户330余人。村里仍保持着摩梭人传统的建筑格局和风格,沿袭着包括走婚在内的生活习俗,保存着完整的母系大家庭。<br> 摩梭女主人,年纪越长,越受人尊敬。 木楞土房是摩梭人典型的传统住房,整座村子掩映在一片葱翠和鲜花之中。 地接方联系了本村的一位上过高中的年轻姑娘依娜为我们带路并讲解摩梭习俗,这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我们下车时,依娜已经等候在村口,对我们每个人都双手合十致以一声“扎西德勒”,这与藏族的礼仪相仿。而导游阿诺则已经介绍过摩梭人不能叫摩梭族,而是纳西族的一支。这些都显示了这里的民族融合共存的现实。 一路走进村里,见一棵历经了200年风雨的滇杨枝繁叶茂地盘踞在村道边上,像一位年高的尊者欢迎我们的到来。 跟着依娜走进了她家的院子里 这院子有点四合院的味道,但大门却不是居中而是开在左前方的,院内正前方是主楼,右侧是女儿楼,而左侧的一大间则是家族议事和举办各种仪式的地方,也是居住家族里最受人尊敬的年纪最长的女主人——外婆的地方,自然是这个家族最重要的地方了。 这间大屋子同时也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进门前,依娜先介绍了注意事项——大屋内的门槛有半米高,进门先跨左脚,出门先跨右脚;不准戴帽子、墨镜、耳机;不准拍摄;不准随意翻动里面的东西。<div> 入乡随俗吧。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是旅游中最起码要遵守的规矩,我们依次先抬左脚进了门,摘下了遮阳帽、墨镜,收起了照相机、手机。</div> 大屋内正前方一个大火塘正燃着烨烨炭火,上面的圆铁圈上顿着一只足以灌满四个热水瓶的大水壶,正冒着热汽,沿火塘两侧,整齐地排列着二三十个凳子,像个议事的会场。正前方的高几上摆着闪闪发亮的各种银质器皿,有银碗、银盘、银杯、银水钵等,一旁的大相框里是一幅依娜的外婆的全身照。<div> 我们在火塘的两侧坐下,环顾四周时发现,以摆着外婆照片和银器的高几为正中位置,右侧一排座位后面有一张离地一米高贴墙固定住的床,上面铺着被褥,依娜介绍这就是外婆睡觉的地方,而高几正前方对着的一排高如木柜的窄窄的床上也铺着毡毯,这是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了。原来孩子们是跟外婆睡一个屋的。屋子的左前方角落是个高接屋梁的神龛,供奉着我们叫不上名的神祗,而神龛下一个紧闭着两扇门的厨柜,依娜让我们猜里面是什么,我们当然不知道,而依娜揭开谜底时,令我们都吃了一惊,原来里面供奉的是毛主席的像!</div><div> 依娜说,自己小时候还以为毛主席是摩梭人呢,长大后才知道毛主席是汉人,于是不解地问长辈为什么摩梭人家里要供奉汉人的像,长辈能回答她的不多,却明确地告诉她,毛主席是给摩梭人造福的救星,是摩梭人的大恩人!</div><div> ——这就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淳朴、善良、透明!</div> 依娜娓娓介绍和不时解答我们的提问——<div> 凡是到了十三岁的摩梭人,不管男女,都要参加成丁礼,而成丁礼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一般都是在春天在家族议事的大屋里举行。成丁礼后,女儿们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标志就是穿上了百褶裙,从此就要学习承担起家族里外的一切家务事务,参加田间劳作,以至成长为主持全家生计的核心。而男丁从此要学会一门手艺,如银匠活、绘画雕刻等。</div><div> 对于走婚找对象,摩梭人是有自己的规矩和礼节的,并不像外界以讹传讹说的似乎人尽可夫的那样邪乎。男女双方在篝火晚会上手拉手跳舞相识,有意者,乘机用手指在心仪的人手心挠三下,如果有回应则进行下一步私下约会,如果没有回应,则分手另外再找。确定婚姻关系时,男方要送给女方牦牛和银镯子作为礼物,一旦确定对象,便不会再另生枝节。生下的孩子住在外婆家,由母亲和舅舅或姨妈抚养,当然,孩子成人后也必须反哺孝敬哺育她(他)的亲人们,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因此,游客到此地见到孩子,不要问他们的爸爸是谁。</div><div> 在这样的家庭亲情环境中,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孩子难孝亲,老人难养老,婆媳之争以及“我跟你妈掉河里你先救谁”之类没事找事的问题等等都不复存在,家庭自然和睦、平安。</div> 摩梭人非常看重孝敬母亲,一个特别习俗是从来不过生日。他们认为,自己出生的那一天正是母亲受难的一天,母亲十月怀胎孕育了自己,又忍痛生下,如果庆贺生日,那就是对母亲最大的不敬不孝。况且,在过去医疗条件差,远离有接生条件的医院的自然状态下生孩子,还常常会出现意外死亡的现象,自己能够平安呱呱落地,实属不易,这都是母亲的功劳。<div> 摩梭人轻易也不谈自己的年龄,但依娜是上过学读过书的高中生,在学校时是要填写履历表的。她如今已三十多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div><div> 而摩梭人对人死亡后的处理却非常地简约,一个世代留传下的观念是,人生一世利用了这个世界太多的资源,死后理当将自己的身体还原给这个世界。于是死后遗体经火化,把骨灰撒到森林里去还给大自然。摩梭人是没有坟墓之说的。</div><div> 依娜所在的这个摩梭村寨至今仍保留着“均贫富”的习俗,男人们给游客划猪槽船,女人们给游客做讲解或卖旅游商品的所得,都要交到村里统一分配,并不“多劳多得”,但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你的“饭碗”是大家给的。</div><div> 在谈及生死和婚嫁及财物时,依娜不时地拿我们司空见惯的隆重庆生,几十万买墓地,房车彩礼等现象作比对,让人体会到了摩梭人充满哲理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div> 摩梭人对日常使用银器很看重,自出生时,母亲就给她准备了一套银碗银盘,一代接一代延续这一习俗,从而培养了一代代摩梭人对银器的独特钟爱之情。在介绍银器的种类、成色、制品等等时,依娜走上前来揭开火塘上那偌大的水壶盖子,里面居然煮着一只银碗。她示范将这滚烫的“银水”倒进一只纸杯,又从高几上的银钵里舀出一银勺凉水掺在一起喝,并让我们每个人都尝尝这“阴阳水”,一边还介绍银子对人体的各种好处。 依娜是村子里有文化知识的一代,县文旅部门组织她们现身说法,向游客宣传讲解摩梭人的习俗及种种,来制止社会上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臆说,以正视听,依娜尽心尽力了。<div> 说起读书,依娜起先也是“被迫”的,都说读书好,她却看不出好来,只看到母亲姐姐们劳作产出成果,自己“吃干饭”,还要被供养,曾经想弃学。但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春风吹进山寨,依娜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她们也挑起了让全村人共同致富的担子,也就真正认识到读书的好了。</div> 走婚桥最早建于土司时代,桥长300余米,横跨草海两岸,为木桥。走婚桥不仅方便了两岸老百姓的通行,同时也在过去的战争中为土司集中两岸兵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婚桥是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阿夏羞涩初会时的浪漫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甲搓舞”是泸沽湖摩梭人传统的经典舞蹈,演员们以优美舞姿展现摩梭女人勤劳、善良的品格。 “甲搓舞”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摩梭“甲搓舞”俗称“锅庄舞”,广泛流传于小凉山泸沽湖畔,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时,当地的少数民族都会自发组织起来跳“甲搓舞”。 摩梭人家<div>成丁礼在十三春</div><div>女儿从此百褶裙</div><div>挑起家务勤劳作</div><div>遵规守节谨走婚</div><div>看轻财物与生死</div><div>重使银器重孝亲</div><div>木楞土房藏真谛</div><div>哲举惊煞世俗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