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的哲学

LiLi

<p class="ql-block">  听了自称“写作者”的贾行家解读奥地利哲学家让•埃默里的《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无法无动于衷。就想以此为题目,写给走在日渐衰老路上的自己。不是夕阳西下的伤春悲秋,年龄好像早了点;也不是云卷云舒的心静如水,修为还差很多。只是想活的明白一点,学习怎样与自己和解,从容地老去。这当然不仅仅是个心态的问题,也是哲学情怀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衰老意味着什么?衰老是人生乃至其它生命的一种状态,是生命逐渐走向衰落乃至死亡的一种现象,是新陈代谢的一个环节,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生命运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我觉得衰老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而且充满了个性特征。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生命的成长过程、人生的经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都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要面对衰老的问题,殊途同归。人的衰老既有身体上的衰老,心里上的衰老,又有文化上的衰老。当我们看着镜子里有点变形的自己;当我们试穿新衣怎么都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当我们远离社会,不再有角色感的时候;当我们渐渐难以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当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的时候;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疾病甚至死亡的时候……衰老意味着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  衰老是所有生命走向死亡、进行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 身体的老化是衰老的开始。虽然我没有埃默里看自己的“陌生感”,但在一些瞬间,也常常会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痕迹。比如,突然发现增多的白头发和额头的皱纹;到嘴边但就是想不起来的古诗词;眼睛看书开始变得模糊了;日渐增长的腰围;经常疼痛的腿脚……每个人衰老的地方不尽相同,但无论你的心态怎样年轻,无论你怎样保养,花甲之后身体器官的明显老化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陈旧的车,用久了各个零部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向你发出信号。</p> <p class="ql-block">  我的脚踝多年前损伤后,一直没有养好。现在连带膝盖也会疼痛。都说人老腿先老,我还未老,脚和腿就不给力了。年轻时你不善待它,老了就会找你讨要说法。真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脚,有时会和它默默地交流,忏悔自己不好好爱护它,也感谢它为我负重前行。现在知道这个脚应该省着点用了。喜欢舞蹈却不敢跳,但远方还是要去的。陆地锻炼不行,就改为水上运动,由于水的浮力支撑了自身体重, 能减轻对膝盖和脚踝的伤害,也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一天游泳1000米,在水中像鱼儿一样的自由,我旣是我,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在这本《变老的哲学》里,埃默里说:变老的人是“在身体和灵魂中拥有时间”。他形容:年轻人是把自己的身体投入了空间,而进入老年,才开始感觉到“拥有”时间,这个时候,人会觉得不再有那么多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他的生命存在于自己的身后,能感觉到的只有已经度过的时间。像一首歌唱到的:“时光很匆忙,别错过日落和夕阳。不论在哪里,来不及认真年轻过,就认真的老去。” 衰老是一个不知不觉、渐进变化的过程,心里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曾经发现,人的体质与容颜衰老,并非只是年龄不断增长,某种程度上,对于年龄的恐惧,更容易让身心出现衰老迹象。据说通常有这五大表现:对新鲜事物不再感兴趣;习惯性怀旧;不再爱拓展圈子;喜欢倚老卖老;情绪较为消极。当然,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因人而异还有其特殊性。不必对号入座,也不必有意规避。在变老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人的性格决定行事风格,且很难改变。人生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只有一切顺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新生事物的感受和终身学习,放弃对生命的感悟和希望。直面在衰老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实属自然现象。关键是我们怎样调适自己,平衡自己,愉悦自己,善待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享受衰老的过程。与衰老同步,相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经验,它即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过程。“社会年龄”——埃默里在书中这样定义——“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时点,世界不愿再将他看作一个他可能是的人”。记得我刚退休不久,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延五年退休。当时觉得自己还挺年轻,退休不仅意味着工资的减少,更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就被宣布“老了”。也曾自嘲道:这延迟退休政策的节点就是想让我早点退休啊。但实在说很快就适应了退休生活。因为有时间可以出去旅行看看世界:撒哈拉大沙漠的浩瀚,埃及的神奇,魔幻的西班牙,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童话般的北欧,多彩的北非……还可以多陪伴母亲。社会角色的转换,只是换一种活法而已,退休早、挣钱少,看似一种 “亏”,而趁着年轻自由自在地游走,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美妙之事。</p> <p class="ql-block">  埃默里说的这种感受“文化上的衰老”,就是觉得自己被时代给甩下了,退出了社会的舞台,连词语都变得陌生起来。我想不尽然,老有老的活动空间,何必在意是否被时代所淘汰,是否有社会的角色,是否能赶上新潮,是否知道“躺平”、“互联网思维”、“yyDS”、“内卷”等网络“热词”?关键是如何将“文化上的衰老”积淀成“衰老的文化”,有尊严、优雅而又快乐地老去。</p> <p class="ql-block">  埃默里在他的《变老的哲学》里也有近似的观点,有尊严的变老没有别的方法,只有继续“像年轻人一样对待生命”“从时间里抽身而出”,不用在乎别人怎么定义自己,也不用去操心还剩下多少时间。用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名句来说,就是“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p> <p class="ql-block">  而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无疑是最好的延缓衰老的方法。我喜欢这个词“无龄感”,这是一种心里状态和生活的态度。无论什么年龄,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有梦想就去追求,不必用年龄限制自己的思维与行动。前两天一位朋友发给我一段抖音,我国第一位交响乐的女指挥家郑小英精神矍铄,93岁还在倾情指挥,活得精彩,令我钦佩。而那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6岁生日当天穿斗篷衣牵着马儿亮相,英气十足的范儿,让我遐想,我也可以继续骑马。I am my queen.</p> <p class="ql-block">  变老的路上要学会与自己和解。真正地走向自己的内心,回归简单、自然、纯明,回归生活的本真。人老了一定要学会与自己交流,这应该是最可靠、最温暖、最直白而又最深刻的方式。在交流中找寻休谟的“自我只是一束知觉”,体会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深思哲学的自我追问:“认识你自己”和尼采的“成为你自己”。“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得像爸爸妈妈希望的那么好”。敬一丹的朗诵词让我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写道:“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缺憾既是人生之美。无论生活给与我们怎样的安排,都是命运的恩赐。如果无力抗争,那就欣然接受。接受的过程就是放过自己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衰老的终极形式就是死亡。我们常常回避和忌讳死亡的问题。其实,无论你是否愿意,人生的最后阶段,都是自己独自走向生命的尽头。因此,与其恐惧地消极等待,如世界末日的到来,不如坦然面对,如“节日般”地庆祝。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叫“趋向死亡的存在”,常常被翻译成“向死而生”。只有正确地看待衰老与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才能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和难得,才能顺其自然地去坦然接受,安然度过,才能让我们思考如何生活才算真的活过。</p> <p class="ql-block">  谁都渴求“健康寿命”。作家史铁生却用自己的苦难诠释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提升了对生命的认识:“死是一个必将到来的节日”。他的作品,你会从中读出一种浓厚的生命哲学的情怀,并读出默默的超度人灵魂的力量。我无法预知自己将怎样告别这个世界,但我接受并赞美这样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哲学如苏格拉底所言:就是练习死亡。“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但愿我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