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因1977年那场高考而改变

许波

<p class="ql-block">45年前,在农村插队落戸的我 ,有幸参加了一九七七年那场停止了十一年后又恢复的高考,那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高考,从此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1977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期间,果断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长达11年的高考。那一年,我已经在保山坝湾公社新寨大队第三生产队插队落户,日复一日地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农村生活,那时感觉前途渺茫,我们都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一个愿望,好好表现,有机会被贫下中农推荐招工进城当一个吃国家粮的工人。</p> <p class="ql-block">当即将恢复高考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时,山村沸腾了,知青朋友们奔走相告,个个欣喜万分。恢复高考,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也被这股洪流裹挟着,满怀激情与期望,匆匆报名参加这场举世无双的高考,以求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p><p class="ql-block">从报名到考试,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没有课本,没有复习资料,我的父母千方百计帮我寻找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远在北京工作的舅舅也给予我大力支持,帮助我收集到了一部分文革前的高考试卷和一些参考资料邮寄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在劳动之余,我挤出一切时间认真复习丢弃已久的功课,白天顶着烈日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则在昏暗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解数学题,直到深夜才关灯睡觉,天刚灰灰发亮又起床又开始背定律、公式、背政治时事,一边吃早饭,一边读书,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复习,争分夺秒,毫无困意。</p><p class="ql-block">为了这次高考,我与生产队请了几天假,专程去了一趟昌宁,就一些数学疑难问题去请教我的姑父,姑父是文革前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昌宁一中教了多年的高中数学,姑父教学有方,任何难题都难不倒他,这次昌宁之行,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在“广阔天地”里,知识撂荒,老师教的那么丁点可怜的知识 早已忘光,参加高考都是抱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来试试看。也想去碰碰运气,练练胆量,既使这次考不上,明年应该还会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1977年11月底至12月初,各省自行组织、时间不一的高考如期来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举行的高考,570万考生走进书写命运、改变命运的考场,最终有27万人如愿以偿,录取率为4.8%,是高考史上最低的一届。</p><p class="ql-block">这次高考,整整12届青年的梦想被挤压到一年集中释放。他们中,最大的37岁,最小的13岁,很多人都结了婚,拖家带口,夫妻、师生、兄弟姐妹携手参考的比比皆是,他们,都站在了梦想的同一条起跑线上。</p> <p class="ql-block">考试的那天,考场内坐满了紧张的考生,“老”的“老”,“小”的“小”,有的岁数相差几乎是两代人,谁也没有想到,“文革”十多年废除的高考竟然突然恢复了,千军万马都在赶往这里,都来过这个拥挤不堪的“独木桥”。</p> <p class="ql-block">高考一结束,我又回到农村挣工分,日子又回到了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心里总是有一种期盼,但又忐忑不安,生怕更大的失望会来临。突然有一天大队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播报我已被初选录取的消息,当时我正在大田里干活,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不已,欣喜万分,仿佛做了一个梦,我开始在心里编织着大学美好的青春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间很仓促,考试安排在了冬天,考生没有准备好,国家也没有准备好,国家一缺师资,二缺校舍,全国仅录取二十七万人,困难不小。</p> <p class="ql-block">1978年是中国高考史上最特殊的一年,由于1977年高考是12月份举行的,所以77级大学生是在78年2月份入学的,和78级大学生同一年入学。也就是说78年有两届学生进入大学。</p> <p class="ql-block">1978年5月,保山师专物理系补录了38位77级的考生,组成了保山师专物理教育专业一班,班里的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36岁,参加工作多年,孩子都已经上小学,最小的只有16岁,是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同学之间的年龄整整相差了两代人。</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工厂的工人、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师或中学生,而大多数是仍在农村上山下乡的知青或回乡知青。这些人大多是第一批通知上录取线的考生,由于刚刚恢复高考,政审很严格,很多同学因父母的历史原因落选了,也有身体上的原因落选,再是这一届考生是在不知道高考成绩的情况下先填报了志愿,由于填报志愿不恰当也有人落选。</p><p class="ql-block">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喜欢画画,父亲期望我学艺术,指导我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都报了艺术类院校,可是我没有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录取时按第一志愿提档案,由于找不到相对应的专业考试成绩,提档的学校又没有及时退档,我因此也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看着被第一批初选上录取线的考生一个个接到入学通知书,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农村奔赴高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悔恨,我痛苦又感到无奈,心灰意冷的我再次回到农村,准备打起精神复习功课参加78年的高考,谁知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发生了,四月底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了保山师专的入学通知书,这让我陷入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艰难选择。</p><p class="ql-block">是重整旗鼓再接再厉继续复习参加高考,力争上一所心仪的本科大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就此结束目前的农村生活,去保山师专学习苦涩抽象难懂的物理专业,毕业后从事中学物理教育工作。看着眼前已是冷冷清清,家徒四壁的知青户,想想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我思考再三,同时也和父母进行了沟通,最后下决心选择保山师专,从此,我走进了这所刚刚建立不久的地方大学,重新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班里的老大哥黄新荣(右)当时他的孩子已经上小学。</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同学是和向红(前排左三),16岁,一个活泼可爱的高中应届生。</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男生是徐杰,后排(右)一个参加高考的高中应届生。</p> <p class="ql-block">同班同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当年都是下乡知青。李雁(后排)和我来自同一个知青户,沈惠同学也是我们同一届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刘贤华(左)也是下乡知青,一位文采飞扬,喜爱读书的文静淑女。</p> <p class="ql-block">我和他是同一个大队的知青,他在四队,我在三队,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成为了同班同学,而缘份让我们毕业后走到一起,成为了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四位女生,除沈惠(第一排左)是知青,其余“三红”:张继红、和向红、叶红,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高中毕业直接参加高考的应届生,个子最高的漂亮女孩叶红,中途退学去了军营,成了让人羡慕的女兵。</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笑容最灿烂的两位女生梁平、寸灿辉(前排右,后排右)她们两位是中学代课老师。</p> <p class="ql-block">杨梅(第一排右一),也是应届考生,一个默默读书,学习认真,少言寡语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共同的命运把一群有过不同经历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保山师专物理一班,我们成了朝夕相处的同学,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我们是最不幸的一代,上山下乡,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一直扎根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我们又是最幸运的一代,因为特殊经历而更懂得珍惜。吃过的苦终将照亮前行的路,一旦走进高校殿堂,个个如饥似渴,只为夺回逝去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学习的是物理专业,入学后的大学生活单调又枯燥,完全没有像文科专业那样多姿多彩,每天我们不是在教室里上课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再不然就是在图书馆里找资料,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物理学总是有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实验,探索不完的物理规律。</p><p class="ql-block">学物理专业还必须学习微积分、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这三个词对于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被它折磨得一塌糊涂,心力交瘁。那时我们除了学习,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娱乐,教室里随时都是看书做作业的同学,周末也不例外,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班里的九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因为选择了学习物理,我们顾不得收拾打扮自己,顾不上悠闲自在地逛大街,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整天泡在书堆里学习。其实学物理的女生并不都是众人眼中的那种古板,木讷,缺乏激情的人。我们除了埋头读书外,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的同学喜欢唱歌,有着夜莺般的美妙歌喉,有的同学喜欢跳舞,舞姿优美动人,喜欢画画,喜欢写作,喜欢运动的同学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编排过话剧,自编自导自演,参加学校的表演获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在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同手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班里为数不多的9位女生,那时没有专门的学生宿舍,我们住在一幢小平房相邻的两间宿舍里,房间很简陋,晚上下自习回到宿舍里,大家隔着一堵墙开始“卧谈”,你一言我一语,学着电影“抓壮丁”里的“王麻子”对话,南腔北调,谈笑风生,我们肆无忌惮的大笑激怒了旁边的邻居,一个学校的职工就住在我们旁边 ,她愤怒的河东狮吼吓坏了我们,谈笑声戛然而止,我们噤若寒蝉,不再疯狂。</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是我们班里的女生毕业时到相馆拍摄的,其中有六个人穿的衣服一模一样,那是班服吗?不是,那是张继红同学刚买的漂亮毛衣,大家轮流穿着拍照片,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笑靥如花。</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逝水流年,两年的大学校园生活转瞬即逝,同学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我们属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去了中学教物理,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了一辈子,桃李满天下。也有同学改行做了公务员,还有人去了企业打拼。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渐渐步入了老年,但年轻时那段激情四射美好时光,那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却永远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刻骨铭心,永远难忘。</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感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