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金阳——我魂牵梦绕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离开金阳四十年有余,古稀之年的我回顾过去,人生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金阳度过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时光荏苒, 岁月如烟! 为了不忘记那些过去的岁月,走在奔八路上得我,谨以依稀的记忆,将过去回忆残存的黑白照片以美篇形式,奉献给在家乡欢度晚年的过去的一代金阳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他(她)们是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就离开故土,从全国各地远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将自己的青春、子孙奉献给金阳的外乡人,我们暂称为“一代金阳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金阳县是一个彝汉族杂居区,五十年代,随着自治州的成立,一批南下干部、部队官兵陆续来到金阳县,奠定了地方政权的基础,逐步走上从奴隶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六十年代,为支援民族地区建设,一批财贸商业、财会、教师、医务及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汉族专业技术人员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凉山参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走向正常发展轨道。七十年代”文革“后期,一大批全国各地大中专生充实到边区基层,一批又一批自贡、重庆的知识青年来到金阳,为金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也就是在1964年,我从荣昌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被分配来到了金阳县。19岁的我在金阳县农牧林水局整整待了17年,1981年调到重庆江北中学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些年”的凉山州仅有九个县,州府在昭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历史上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地方政权、1952年十月,届时的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9月,改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五十、六十、七十年代"那些年"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系由州府位于昭觉的九个县组成,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金阳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边缘地区。东、南两面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鲁甸、巧家三县相望,北与昭觉、雷波接壤,西与布拖以西溪河为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张张讲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步步寻足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处处塑形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一段段汇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无情的岁月,悄悄地在我们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沟痕。一晃17年过去了,但工作生活在金阳,那些往事,那些故事,己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编织成了记忆的画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五、六、七十年代的“一代金阳人”早已退休,健在的同志大部分巳年过古稀,基本上都离开金阳。老人们及其儿孙主要分布于西昌(州府所在地)、重庆、成都、眉山、德阳、乐山、宜宾、自贡等地,过着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金阳的那些年代里,我们工作在恶劣的环境里,生活十分艰苦,尝静了酸甜与苦辣。那些事、那些无助与无奈、那种艰苦与快乐并存的生活,尤如昨天,历历在目,永远消失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照片中有的同志永远离我们而去。相聚与离别似乎是⼈⽣中永远不停歇的⾳符,如同品⼀杯苦涩的咖啡,离别的苦涩留在⼝中,⽽⽢醇的⾹味伴随着岁⽉的沉淀,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b></p> <p class="ql-block"><b>七十年代的金阳县县城</b></p> <p class="ql-block"><b>农牧林水局好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周放(右)、陈以春、张大贵、陈昌智在烈士陵园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右起:前排曾庆华、廖国辉、魏汉律,后排周润章、熊光玉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儿童的“二代金阳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数十年来,”一代金阳人“为凉山彝族地区的建设奉献了热血和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荒蛮落后的彝区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彝族干部的成长,大部外地奔赴凉山的干部早已逐步分期分批的调离或退休离开金阳,回到了自己的故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一代金阳人“的后代们有的童年时代跟随父母度过了金阳的艰难岁月,有的在简陋甚至原始的校园里完成了中小学学业,即使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父辈的教养及自身的刻苦也不乏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第二代金阳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当今的中国,有哪一个县能像金阳的援边人员那样,全县的退休两代人就像一个单位一样,不分行业、不分城乡、不分职业、不分部门、不分职位高低、不分年龄,按地域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群.....他们用现代网络的各种形式,回忆着那些年的金阳、记录着当今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我们都还健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