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飞机起飞的惯性狠狠把身体压向椅背的时候,瞬间拉升的高度,使耳朵短暂失聪,远离气流、远离人声的喧嚣,没来由的觉得放松,游离在一个貌似紧密实则远离的亚距离的状态里。那些来自周遭环境的被动压力,居然使人可以不必坐得笔直,不必听得那么清楚,身体和思绪都保持在一种奇特的悬浮的状态里。</p><p class="ql-block"> 周边不认识的陌生人群,或三三两两,是有组织的小团体,也许是赶一个会议,也许是赴一个他乡的约会;有的形单影只,也许只是从一场寂寞,赶往下一场热闹非凡的寂寞;抑或去见一个不得不见的客户,完成一场职业的宿命。但有什么要紧呢?但凡能去,但凡还在赶路,必然有不得不赶,或,一心想赶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飞机、火车,才是个真实的物联网,把素不相识的人的轨迹交织在一起,不同的人生片段在这里重叠交汇,他们肩并肩一起用餐,仿佛坐在一张餐桌;他们彼此呼吸相闻,甚至鼾声交错。彼此窥视过彼此不同的人生状态,好奇,同情,辛酸,漠然。偶有言语交流,争执抑或帮扶,然后各自行色匆匆,很快消失在不同的空间、阶层,消失在记忆之外,仿佛从未见过,从未遭遇……</p><p class="ql-block"> 就算不是外出旅行,就算是曾经的同桌、同事,甚至亲朋好友,经年累月,断了音讯,也会在记忆中断片的吧?</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生命时长,一部分肯定是他自己的体感时长,一部分应该还属于他在别人记忆中的时长。多年前墨西哥有部电影《寻梦环游记》,讲的是亲人离世后,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死去?只有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忘了他的时候,他才真正死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大师,那些历史人物,包括英雄、罪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存活在不同时代人们的记忆里,存储在信息文明的数据里。只要关于他们的书,关于他们的信息还在,他们便永生了。他们的真与善,伪与恶,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矛盾统一,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总和,构成了这个世界漫长多辄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这些为自己的悲欢离合患得患失,得意时春风满面、失意时万念俱灰的小人物:年轻时懵懵懂懂无知无畏,年老时油腻世故谨小慎微,好比姑苏繁华图上露出半个脸的食客,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贩,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增添了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氛围气息,是这个世界的语境。就如空气和水,若没有了空气和水,一切也就不存续了。所以,平民百姓自有平民百姓的存在价值,底子不同,机会不同,努力不同,悲哀有悲哀的道理,幸福有幸福的理解,各得其所罢了。</p><p class="ql-block"> 生命就是一场阅读的旅程,阅读自己,阅读他人,也被别人阅读。自我生长,也生长在他人的丛林里。阅读世界,阅读生命本身的过程,体悟成长衰老的滋味,体悟世界纷繁复杂和身不由己的变化。读书是阅读,杀猪也是阅读。被窝里一块点心可以繁衍出似水年华,漫天大雪可以落向一切生者和死者,一枝一叶都是对这个世界力所能及的拼图, 生命是一场阅读的旅程,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愿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