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说“哏儿”,就想起天津人。其实“哏儿”本是公用词,谁都可以用,只是后来发现,唯有天津的地域文化、天津人的言谈举止,才配得上“哏儿”的神韵,于是纷纷让贤,“哏儿”也就成了天津人的专属,再推而广之,天津也就成了“哏儿都”。</p><p class="ql-block"> 天津地处沿海,民风彪悍,属特有的码头文化。开埠建卫,历经战乱,是八国联军的登陆地,也是抗战内战的主战场。磨难多了,历练多了,天津人也就看得通透,想得明白,处世哲学亦大道至简,骨子里铸就了乐观、豁达与幽默。一句话:“哏儿!</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爱吃,而且还会吃。在家里,除了主妇,别人也都会烧几个拿手菜,备战备荒时期,许多天津人到了三线,无论是在三线的那个单位,谁家如果得到了一份高级食材,自己不会做,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个天津人,在人们的印象里,只要是天津人,无论什么菜,你怎么能不会做呢?天津的菜系,虽不像川菜鲁菜那样出名,但还是有不少本土特色菜,像“老爆三”、“八珍豆腐”等,在外地人眼里,可能觉得口味偏重,这一点在天津的早餐中也有体现,无论是老豆腐、还是锅巴菜,都要加豆腐乳、蒜汁等调料,一大块豆腐、一大团锅巴,只浇上一点浓浓的稠汁,有的还要再配两块烙饼,没有汤水,又干又咸又硬,但偏偏天津人喜欢。说到天津的名吃,大家总是想到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一众明星,其实它们就是一串符号,真正的天津人,平时很少吃。一是好吃也不能当饭吃,二是价格也根本不亲民。老百姓感兴趣的,是有特色的小饭店,菜品有特色,价位能接受。最受欢迎的,就是锅贴。虽全国各地都有,但还是天津的最有特色。几个朋友相聚,点上几个小菜,如素什锦、炝腐竹、肉皮冻、炖猪蹄,来一瓶小酒,每人三两锅贴,店里有免费的米汤或豆汤,桌上有大蒜、醋和芥末油,锅贴馅种类很多,大家常点的是三鲜馅和羊肉馅,蘸上醋,再点几滴芥末油,或干脆就几瓣大蒜,锅贴口味独特,吃到嘴里满口留香,那真是一种享受。有客人来了,往往中午是大餐,去大饭店,待到晚上,到“锅贴王”吃一顿锅贴,朋友总是说,有这么好的地方,咱们干吗要去大饭店!锅贴之外,当然少不了煎饼果子,那是天津的代名词,将来如果天津市改名,按照惯例,可以优先考虑改为“煎饼果子市”。天津人说,外地的煎饼果子,那是煎饼果子吗?掺了那么多杂碎,还怎么好意思也叫煎饼果子!天津的煎饼果子,只用绿豆面,有的还让你看着,将泡好的绿豆放入小磨,瞬间磨成面糊,取一勺放在鏊子上,再像伊藤美诚发球那样将面糊摊上几圈,老板就会问,单鸡蛋还是双鸡蛋?要不要辣?果子还是果箅?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煎饼只用绿豆面,煎饼只卷果子或果箅,抹豆酱和豆腐乳,可加辣可不加辣,撒些许葱末,违背了这些原则,一律属假冒伪劣。天津煎饼果子最“哏儿”的地方,是顾客可以自带鸡蛋。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市井小民,都乐此不疲。有时人多,就用各自带来的鸡蛋排上队。和老板相熟的,会和老板打个招呼,张姐,我是果箅双鸡蛋啊,鸡蛋放这里先排着,我买浆子(豆浆)去了啊!虽说自带鸡蛋省不了多少钱,但没有人难为情,更没人会笑话你,自带鸡蛋,就是坚守老祖宗的传承。还有人按照“八荣八耻”的格式,再增加一条,“以自带鸡蛋为荣,以不带鸡蛋为耻”,可见这种传承根深蒂固。许多外地朋友可能不信,这也不要紧,你可以先来体验一把,然后一起申请非遗。</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面对灾难,从不悲悲戚戚。不但能迎难而上,而且还能苦中寻乐。洪水暴发,各地叫苦连天,天津人却因势利导,上街狂欢。宽阔的街道,已成河流,不时有摩托艇快速驶过,两边荡起巨大的波浪,水波未平,又有脚踏船翩翩而至。年轻的父母,带上泳具,逗孩子水中嬉戏;掌灶的主妇,路边捞起了几条大鱼,还有大姐竟然沿街放鹅,一时刷屏无数。水灾后的街面,俨然是水上乐园,既做了亲子游戏,又得了鱼虾,还造就了网红,原本一场水灾,却让天津人玩成了假日狂欢;雾霾笼罩,苦不堪言,全民戴口罩,天津人总不忘狮子林桥头的石狮子,人戴,石狮子也要戴;****突然爆发,许多药店里买不到口罩,但天津人不忘先贤马三立、骆玉笙,有限的口罩,优先戴在了他俩的雕像上,不悲观,不气馁,防疫的快板书、说唱、京东大鼓小段子新鲜出炉,瞬间刷爆朋友圈,还把肉丸子周边插上小蘑菇,捏成冠状病毒模型,做成一锅丸子汤,虽然还没有药物来克你,先咬你几口解解气。天津人觉得,苦乐都是一天,你为嘛不“哏儿”?</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不看重钱,多挣多花,少挣少花,不会为了挣钱吃大苦,也不会为了挣钱而放低姿态。经常说,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古玩市场每周一次的地摊,商贩们都早早的赶到,年龄大点的按老例儿互相打着招呼,张爷早!李爷早!刘爷早!不要认为这都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样称呼只是个传统,和称呼“张大爷”“李大爷”“刘大爷”一样,他们就是你的邻居,你的工友。市场上来人稀少,大家觉得寂寞,就有年轻人喊“张爷,来一段!”周围的人也开始附合.。被称“张爷”的老人,开始颤颤巍巍的站起,旁边有人问“老爷子今年高寿?”张爷慢慢的回答说,八十二了!然后清清嗓子,即兴唱了一段小调,摆摊的,逛摊的,纷纷鼓掌,此时的场景,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交易市场;赶上时令海货下来,可能你正好手头紧张,你可以放心的去借钱,被借的人一定很理解,过了这个时节,应季海鲜就没了,总是会慷慨解囊,还会调侃的安慰几句,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下雨了、下雪了,别的城市出租司机都会乘机多跑几趟多挣点钱,天津的出租司机却相反,跑嘛跑?我这里也下雨,回家!有时和司机闲话,问每天跑到几点,司机不屑的答。还跑嘛跑!算上你这单,今天挣二百多,够花了!回家!天津人的观念,人生是有限的,而挣钱是无限的,每天光为钱活着,图嘛呀!</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码头文化,不同于皇城根文化。不装腔作势,不以势压人,最多就是“逗你玩”。身边的人,不是刁文元,就是王德成,还有就是“二他爸爸”。性格耿直,说话直爽,还经常好话不会好说。当你正在费力的扫码一辆共享单车,没注意车子缺了脚蹬,旁边的大爷想提醒你,可他不会直接告诉你单车没脚蹬,而是冲你喊“那能骑吗?!那能骑吗?!”你带孩子到海河边玩,孩子一靠近河边,钓鱼人马上伸开胳膊作拦截状,口里喊“你可把孩子看好了啊,我们几个可不会游泳!”总是让你很纠结,道谢不是,不道谢也不是。</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没有方向感,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你找天津人问路,只要涉及东南西北,天津人就会懵圈,他们能给你说的,是左、右、对过、把角、后身,这当然与天津的地理有关,河道纵横,租界林立,导致建筑物和街道的方向不正。刚到天津的外地人,总是不习惯,每天会竭尽全力的找方向,精疲力尽而不得要领。直到几年后,情况才会好转。当然,这种好转不是你找到了方向,而是你也没了方向。你参加一次会议,到了会场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然后打电话问组织者,是不是在某十字路南行一百米路东?组织者半天没反映,然后说,你在原地别动,我来接你。接一趟,也比查询方向容易的多。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一个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人,不要觉得奇怪,他很可能就是来自“哏儿”都的天津人。</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对女性的称呼很特别,超过七八岁,就都称为“姐姐”,年龄小点的,称为“小姐姐”,在单位里,在公共场所,老头老太太称小姑娘“张姐”、“李姐”,让许多外地人摸不着头脑。有朋友研究天津当年的名媛,总感叹过去有严幼韵,现在只有“二姑”、“二嫂”、“二他妈”,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不是天津再无严幼韵,而是时代不再有名媛,即使现在真有严幼韵,你每天看到的,仍然是“二姑”、“二嫂”、“二他妈”。现在的天津女性,自有现代女性的风采,先不说杰出女性,就普通人而言,外地女性就很难有天津女性的随性与洒脱。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无论多少旅游团,无论间隔有多远,你能首先听到的女高音,无疑是亲切的津韵,虽然很像林永健,但还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你到路边小店买包烟,老板娘和闺蜜聊兴正浓,一个极感兴趣的话题刚起头,就真的腾不出口来回答你,倒是闺蜜遮不住脸,几次提醒,老板娘不好意思说你没眼色,就口、手两用,递给你烟,指指标价,再指指微信码,极不情愿的应付了事,从始至终,也没顾上与你说一句话;你打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大姐,车里放着音乐,还开着实时打车软件,嘈杂声中,正努力用对讲机与另一位女司机热聊,听你报完目的地,就发车行驶,路上你才渐渐听明白,你听的只是一部长篇的某一段,行驶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女司机指一指表,再指一指微信码,实在是腾不出口,因为话题已进入一个新的兴奋点,你付款下车,全程没交流。很多人都在疑惑,天津的姐姐们是不是世界上最忙一族,除了热聊,她们就再顾不上别的。现在的天津姐姐们,可能没有严幼韵优雅,但她们随性、洒脱,真实,凭良心说,她们活的很“哏儿”。</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哏儿”的熔炉,天津人的“哏儿”,已铭刻在骨子里,挥洒在不经意间,如果你在天津待过一段时间,或者经常接触天津人,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也很“哏儿”了,只是你自己还不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