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4年的7月,西方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个会议,商量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各国内个后悔啊,就别提了,因为大家已经发现,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终极大赢家,不仅本土远离战火,还赢得了战争,关键是发了战争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候的美国有多阔绰?拥有的黄金占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span></p><p class="ql-block"> 再看其他各国,全都被炸成了废墟,并且人员伤亡惨重,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约的炮(真的炮),含着泪也得打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毫无疑问,美国在这场会议上拥有绝对的发言权,第一是经济实力,第二大家还要依靠美国把剩下的炮约完,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干得过第三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个星期的讨论,这场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美国答应,美元跟黄金以固定价格挂钩,也就是35美元可以换取1盎司黄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盎司约等于28.35克,半两多点。所以这时候的美元,叫美金还真是名副其实。这么一来,大家就吃了定心丸了,承认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44个国家,能代表世界吗?基本上差不多,因为那时候独立的国家并不多。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只有51个创始会员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客观上说,有了世界货币,并且还可以兑换黄金(央行对央行),方便了世界贸易,大家都拼命挣美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慢慢出现了问题,那就是美元大量从美国流落到了国外,有人一算发现了猫腻,因为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美国的金库应该被掏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法国的戴高乐高度怀疑美国人在偷偷印美元,所以坚决要求美国按照承诺把自己手里的美元换成黄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人很恼火,但是白纸黑字,也只能答应。但是你取就取呗,戴高乐还到处宣扬,逢人便说美国黄金快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很多国家纷纷效仿。不知道是不是巧合,1968年5月,法国发生了一场“颜色革命”,把戴高乐掀下了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美国承兑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业务,美元正式与黄金脱钩。</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元与黄金脱钩,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还是有影响的。而且这时候,世界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起了美国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p><p class="ql-block"> 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各种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被送往以色列,甚至还有美国飞行员开着美国战机参战。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开号召:把所有能飞的玩意都飞往以色列!</p><p class="ql-block"> 阿拉伯这边当然非常生气了,尤其是沙特带头对美国发起了石油禁运,石油价格暴涨了3倍,加重了美国的经济危机。</p> <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单刀赴会来到了沙特,沙特的人开始还很紧张,心想是不是美国人要来算账了。结果没想到表面谈外交,暗地里却要谈其他。</p><p class="ql-block"> 基辛格说石油价格你们爱涨多少倍涨多少倍,不过美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用美元结算。同时美国向沙特提供军火和设备,并保证沙特王室的安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沙特在这个秘密协议签订之后,充分发挥其在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影响力,说服了OPEC联盟,自1975年始,以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及结算货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美国这招够狠,抓住了石油就保证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你想想,日本、欧洲、韩国、中国,哪个国家不需要进口石油?进口石油首先你就得挣美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战后,全球化逐渐有了苗头,银行跟银行间的贸易结算汇款,日趋频繁。最开始用的是电传系统,跟传真有点像,但是由键盘、收发报机和印字机构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 简单来说拨通以后,这边用键盘敲击ABC,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就同步打印出来一串ABC,传递信息又快又准,还比电报便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算量不大的时候,这个电传系统还是挺好用的。但是全球化一铺开,就觉得这个东西慢吞吞的,对方银行账号、支付金额、账户信息、甚至还要验证密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汇率一直在波动,汇率差会给银行造成严重的负担。并且电传密码很可能泄露,资金安全受到威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此,1973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和239家银行正式宣布成立一个SWIFT,也就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确保各银行之间的往来款项方便进行结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架构,SWIFT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还有两个分部(信息交换中心),一个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个在美国的纽约。</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个组织是个开放型的组织,只要愿意加入,任何国家都可以设立一个接入中心,连接到SWIFT网络中。然后该国的银行就可以申请加入成为会员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加入一个会员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都会发放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就像一个邮箱地址一样,别的会员通过这个代码,就能精确的找到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便捷高效,四年之后,就有了150多个国家、5000多个银行加入,每天处理300多万笔电报文。如今有207个国家和地区1100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银行之间需要清算。这个CHIPS就是负责跨国美元清算的,承担了96%的业务量。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之间清算,也需要通过SWIFT发送清算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 那有人问,如果我们不用美元,是不是就可以避开SWIFT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错!SWIFT是银行间信息交流的工具,跟币种没有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全世界的跨境金融业务,高度依赖SWIFT。包括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的跨境支付,也要用SWIFT作为银行间沟通的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开发一种银行间的发报系统是不是可以呢?从技术上不是问题,问题是普及率。就像当年的UC、阿里旺旺,都想挑战腾讯的微信和QQ,结果都没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么一个为世界提供跨国服务的系统,名义上总部在布鲁塞尔,实际上却在美国的绝对控制之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WIFT在全球一共有四个数据中心,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弗吉尼亚,位于瑞士的备份中心,和一个因安全因素未向外界披露的灾备恢复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加强对SWIFT的控制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要求SWIFT共享数据,SWIFT也只能屈服,接受了美国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的情报机构如获至宝,再也不用夜黑风高时潜入银行去查看账本了,而是通过SWIFT追踪可疑资金走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说反恐是个好东西,美国借着反恐的名义,开始干私活,也就是开始利用SWIFT,制裁自己不喜欢的国家、机构或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4年,美国成立了恐怖主义和金融情报办公室,这世界上唯一一个设在财政部的情报机构,用于收集金融情报,为金融制裁和金融外交提供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还有个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负责定期更新金融制裁名单——SDN清单,包括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美国会对黑名单上的人或实体,实行连坐式制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不失去经济和金融自主性,德、法两国高官正酝酿打造一套欧洲自己的全新支付系统。因为在俄罗斯和伊朗问题上,欧盟跟美国有相当大的分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欧盟开始开发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系统,名叫INSTEX(贸易互换支持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INSTEX系统以欧元结算,是欧盟成员国建立的一个法律实体,用以合法地与伊朗进行金融交易,从而让欧洲的企业可以继续与伊朗贸易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中国自有的国际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运行,首批玩家有19家。2016年3月,俄罗斯外贸银行宣布加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截至2021年12月,全世界已经有1000家银行加入了该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这样,美元霸权从一家独食分化成美亚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CIPS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于SWIFT是一个纯报文系统,CIPS是清算系统+报文系统。CIPS以清算系统为主,境内部分报文自建并和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兼容,在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季度都会发布的支付体系报告中,CIPS系统与其他支付清算系统一样,都会提供交易笔数、金额等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报文系统方面,CIPS则主要在境内应用,采用国际通用ISO20022报文标准,采纳统一规范的中文四角码,支持中英文传输,在名称、地址、收费等栏位设置上更有利于人民币业务的自动处理,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可扩展空间。CIPS报文设计充分考虑了与现行SWIFT MT报文的转换要求,便于跨境业务直通处理并支持未来业务发展需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