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长征,共经历了11省,其中四川是经历时间较长,路过地方较多的一个省份。大家熟知的地方都在四川西部,很少人知道,红军在成都也曾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在1935年11月6日至次年2月25日的112天中,红四方面军长征曾来到成都的邛崃、蒲江、大邑,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现在,在邛崃西部45千米处高何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不仅保存有苏维埃旧址,而且还有大量的实物,它们展现了当年的红色历史。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高何镇石塔寺,这里曾是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建立的第四区苏维埃旧址,时间长达半年多。 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开始,为策应中央红军在川黔滇的作战,进行了嘉陵江战役,并于5月初开始长征。6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后,9月南下川康地区,10月发起了对天全、雅安、邛崃、大邑方向的作战,11月攻占邛崃太和乡(现天台山镇)。 随后,在周边建立了石塔乡(现合并到高何镇)、太和乡两个区苏维埃政府,靖口等九个乡的苏维埃政府,并在高何设立了野战医院,现在一些乡苏维埃旧址和红军医院旧址依然保存完好。1936年二月红军因战略转移全部撤出邛崃,邛崃成为成都地区红军长征唯一经过之地。 这是徐向前专门为纪念馆题写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来到纪念馆,广场正中是一座的浮雕,表现了红军和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 背后是毛泽东的诗词《长征》。 进入纪念馆,迎面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士雕塑!面容清秀、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1935年10月,以徐向前为前敌总指挥的红军,连克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并乘胜进军名山县、邛大蒲地区。 刘湘急调主力部队连夜赶赴名山与邛崃,还将邛崃县的平落镇(现平乐镇)作为他的前线指挥所。 从11月6日开始,红军兵分三路,展开了大小十余次战斗,其中,夜袭鱼岩战斗直逼刘湘设在平落的前线指挥所。 落脚后,红军在领导穷苦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还帮助各区、乡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群众武装,在邛崃西南二路就曾组建红军游击队6个营(队)、26个连(中队),共1260余人。 另外还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妇女委员会等群众组织。 参观完纪念馆,拾阶而上,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题为“悲壮与壮举”浮雕,表现了红军在邛崃的艰苦历程。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红军带领群众惩办地主豪绅,“打粮户”(打绅粮),实行土地革命,把粮食和土地分给贫苦的农民。 军渡大河入天全, 穿过邛崃到抚边。脚踏夹金千秋雪, 目览瑶池九寒天。空气稀薄难呼吸, 雪花飘撒铺满肩。携手翻过分水岭, 树下崖边饮清泉。这是当年口口相传的长征诗。1936年2月,1000多名邛崃儿女随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他们当中既有各级苏维埃干部和群众武装的成员,也有前期参加过武装抗捐斗争的队员,而更多的则是穷苦群众。 雕塑中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形象生动。 走到台阶的尽头就来到“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塔寺原为南宋乾道八年所建,现存明嘉靖时期所修大殿3间,清嘉庆十一年重建的厢房9间。 寺庙是一座3进庭院式院落,殿内粉墙壁上,明彩绘“十二圆觉”壁画还依稀可辨。当年,大殿、厢房和山门,是红军和区乡苏维埃干部学习与办公场所。 现在按当年摹拟复原陈列着苏维埃政府干部办公和学习的场景。 寺庙前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历时4年建成。塔、寺依山而建,座西北向东南,在同一中轴线上,形成前塔后寺布局。 塔全部用红砂石砌筑而成,为十三级四边形密檐楼阁式建筑,由塔基、束腰须弥座、仿木楼阁、密檐塔身、履体式双重塔刹组成。 石塔集唐代风格与宋代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且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可考,至今保留完好,弥足珍贵。 在石塔旁,还有一个1983年从镇上搬迁至此的红军亭,随同红军亭一起搬迁保护的还有红军留下的石刻。“红军亭”三个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 南下来到邛崃的红军主力,利用战斗间隙,派出宣传队,在苏维埃政府辖域的要道、桥梁、山崖、石壁,以及街面、村寨墙壁上,刷写与錾刻标语、张贴油印传单与革命口号。 目前,红军亭中保存有原红军石刻23通,如“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新中国”、“只有抗日才能救中国”、“拥护共产党”、“共产党万岁”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也为成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积累了斗争经验,留下了红色印记。 瞻仰结束,还可以到离此几百米远的楠木溪,领略一下山区的自然风光。 楠木溪是一条约4公里长的狭长河谷,位于天台山的后山。这里山清水秀、充满田园风光。 山谷两边群峰耸峙,夏季溪水丰沛,谷中有众多的小瀑布,为溪流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就连这里的小桥,似乎都充满的记忆,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起80多年前的往事。 溪流潺潺、叠泉幽潭、错落有致,还真有点国画山水之韵致呢! 在四周青山的环抱下,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夏日里,潺潺溪流带来的清爽,浓密植被带来的阴凉,无疑让这里成为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在溪流中踩着水,聆听着旷谷鸟语,欣赏着花开花落,无比地闲情逸致。 沿溪而建的农家乐,满满地都是田野风光。这里的农家菜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乡愁,更多的是减压后的轻松与快乐。 坐在溪边的茅棚里,品味着当年的春茶,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这里也充满的红色的印记,提醒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高何镇、楠木溪,来这里不仅能瞻仰到革命先烈,同时还能体验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