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阅读《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之《八角楼的灯光》读书笔记 <h1>“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h1> <h1>滔滔赣江水,巍巍井冈山。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的两层小楼房,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h1> <h1>我们熟知它是从一根灯芯的故事开始。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红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毛泽东晚上办公经常到深夜。根据地的用油十分紧张,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为了节省用油,他却只点一根灯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苦苦思索中国革命的未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系列光辉著作。本文开头的这首歌深情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工作情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八角楼的灯光写下许多光辉著作</u></b></h1> <h1>毛泽东同志以伟人的远见卓识,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深刻洞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预见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他满怀热情地描述中国革命的曙光,“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h1> <h1>在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引下,以毛泽东同志开辟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发端,各地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红军力量不断壮大。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h1><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八角楼的灯光燃起井冈山精神</u></b></h1> <h1>为解决食盐困难,井冈山军民把老墙土刮下来泡在水里,熬成又苦又涩的硝盐食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井冈山军民编了一首传唱至今的民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由衷赞叹和敬仰。</h1> <h1>就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揺篮,也孕育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传统和作风一代代传承,正是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密码。</h1> <h1>在这一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近5万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正是靠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中国革命的成功。</h1><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八角楼的灯光凝聚起人民长城</u></b></h1> <h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执着,披荆斩棘,勇闯新路,在这方被称为“天下第一山”的红土地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部土地法………这无数个第一,成为井冈山道路的闪亮标识。</h1> <h1>“毛委员大井访贫”“朱军长送盐”“陈毅大井割稻”“彭军长分发银元”…………这些在井冈山广为流传的故事,树立起共产党的口碑:群众冷暖,牵挂在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心换心,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倾其所有支持党和红军,形成了一道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在龙源口战斗胶着之际,当地党组织一声召唤,2000多名农友二话不说,冒着炮火走上战场。在黄洋界保卫战危急之时,农民赤卫队、暴动队手持梭镖大刀投入战斗,妇女老人日夜削制埋设竹钉阻敌,留下了“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的动人史诗。<br></h1> <h1>1928年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br><i>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i><div><i>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i><div><i>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br>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i></div><div><br>1965年的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这位72岁的老人像他年轻时一样,喜欢拿着一根木棍当拐杖,他还自我解释道:“这东西是个好武器呀,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回到阔别38年的故地,毛泽东触景生情填词一首,这就是后来流传甚广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div></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八角楼的灯光传承着革命好传统</u></b></h1> <h1>1972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接到恢复组织生活的通知,便悄然来到井冈山。在茅坪八角楼毛泽东的旧居,他看了陈列的床、桌子、油灯、砚台等文物后,坐在毛泽东坐过的凳子上说:“当年干革命真艰苦,要好好发扬井冈山精神,传统丢不得!”“传统丢不得!”这已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h1> <h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b>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b>”无比美丽的是井冈山的雄、奇、险、峻、秀、幽的自然风光,而无比崇高的却是我党我军在井冈山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br></h1> <h1>回溯党的奋斗历程,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凭借人格力量,养天地正气,令人叹服不已。杨得志同志在回忆录《崎岖的井冈》里有这样的记录:在井冈山时期,红军中的党组织是秘密的,但究竟谁是共产党员,大家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h1> <h1>伟大精神和红色基因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密码,确立了我们“向哪里去”的精神航标,激励我们风雨无阻、坚毅前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伟大新征程</u></b></h1> <h1>“<b>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共青团干部“<b>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心境澄明,心力茁壮,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年轻干部应有的清澈和纯粹</b>”。<br></h1> <h1>今天,是我们党101岁的生日。今天,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已25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h1><h1>他强调,<b>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b></h1> <h1><div><div><h1>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赓续红色血脉,在八角楼的灯光的指引下,坚持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努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h1><br></div></div></h1> <h1><b>图片:来自网络</b><div><b>音乐:《八角楼的灯光》</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