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阅读,能打破时间的枷锁,将时光过滤,让生活敞亮。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你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带上心灵的尺子,到书里来量一量;在时光流连里,洛龙八小的老师们用思想阅读,洞见书中隐藏的大大世界。</p> 第一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章 《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组 崔青巍</span></p><p class="ql-block">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很少或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挫折感强。失败太多,就很容易打掉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就会对任何事情缺乏成功的渴望,采取消极应对态度,在各种活动中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进而更加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就难免陷入“习得性无助”纠正起来就格外困难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进步行为及时表扬,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善待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信、尊严、胆量、热情,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作为教师,即要研究自己的教,也要研究学生的学,达到同一个目的方法不止一个,找到适合自己、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才是首要。</p> 第二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把课堂还给学生》第四章读书感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组 李新霞</p><p class="ql-block"> 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引导学生学习,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表现。学生的表现会给教师传递出有价值的信号,这是重要的学情。谨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够的失败,很少或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挫折感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害怕见老师。有的学生说:“我就破罐的吧。”“我就是学不好了。”这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由此可知,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保护学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面管教》——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组 解惠萍</p><p class="ql-block">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这需要我们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到策略,帮助孩子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孩子重树信心。</p><p class="ql-block"> 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我们要保持冷静,认真甄别,而不能随意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孩子们常有的四个错误观念及错误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可通过两条线索来帮助识别:一是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二是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鼓励是改变孩于行为最有效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对于孩子的"自暴自弃”,可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渺小。放弃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在课堂上鼓励孩子选择一个小伙伴或同龄的"小老师”来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应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原因,解决问题。怒目金刚的训斥,只会适得其反。我们也要时常提醒自己,反思自己,不要因一时冲动伤害孩子。陶行知诗中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以此为警醒,切莫做一位一糊涂的先生"!</p> 第三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面管教》第四章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组 白丹枫</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讨论的四种目的之所以被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他们是由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而导致的不良行为。这四种错误目的,代表了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时所产生的四种错误观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定要记住,其实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我们解锁孩子心里活动的一把钥匙。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快速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动机,这样可以快速的引导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可以帮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我们要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的越多,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当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我们首先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这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惩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面管教》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组 李玉清</p><p class="ql-block">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明白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一般有四个目的:一寻求过度关注,二寻求权力,三报复,四自暴自弃。知道了这四个目的,我们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比如,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目的是自暴自弃,那么老师应该表达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孩子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放弃孩子。 </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不管孩子的不良行为出于何种目的,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而是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要告诉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也要放弃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要明白,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我们赢得孩子最好的途径便是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因此,让我们多多鼓励孩子吧! </p> 第四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课堂还给学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组 聂巧珍</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谨防过度惩罚</p><p class="ql-block"> 惩罚和表扬都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二者的使用都应讲究艺术。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惩罚要适度,表扬要及时。失败太多,就容易打掉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就会对任何事情缺乏成功的渴望,采取消极应对态度。老师要注意把握惩罚的限度,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行为及时表扬,不各啬对学生的鼓励,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不断树立信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四组 姜利丹</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领域,“习得性无助”指学生经历了某种体验后,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太多的失败,很少或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挫折感强。</p><p class="ql-block"> 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1、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进步行为及时表扬,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创造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p><p class="ql-block">2、不要期望过高。有时,教师不自觉地用过多或过高的期望作为尺子去衡量学生,无形中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过高估计,当达不到要求,就会增加学生失败的体验。</p><p class="ql-block">3.教师应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评价自我。引导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暂时的挫折。</p><p class="ql-block">4.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尽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p><p class="ql-block">5、保持一颗童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p> 第五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课堂留给学生》第四章读书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五组 郑招弟</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曾买过一些小礼品作为奖励,这个办法在刚实行的时候有效,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听清楚问题是什么就急于举手,只为了获得奖品,或是在拿到奖品后无心听讲。通过阅读本章,发现问题的根源是:物质奖励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会持久。要想持久的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最关键的因素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思维主动才是真正的主动。</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呢?1.提出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2.努力为学生创设思考情境。3.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课堂是学生训练思维体操的舞台,是培养思考能力的训练场。相信学生并给予其思考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把思考的钥匙,让学生变得更聪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课堂还给学生》第四章感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五组 赵培培</p><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游戏精神,游戏中蕴含着人的智慧、人的情感以及属于人的许多东西。教育中的游戏成分有待于深入挖掘。应使教育具有游戏特点:有一定规则,充满竞争的刺激性,自由、平等、合作,伴随着激情投入、紧张、愉快、幸福的体验。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无不痴迷于游戏,玩总是快乐的。把教育作为游戏来看待,揭示了游戏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必须明确:游戏不完全等同于教育,也不只是娱乐。老师们在课堂中应用游戏,要以人的培养为己任,充分展现孩子们的天性,使教师和孩子们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愿、自足、合作、投入、忘乎所以。</p> 第六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六组 李明丽</p><p class="ql-block"> 读完此书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正确引导。</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我采用顺水推舟的方式,加以有效引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锁定在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既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像张志勇厅长所说的"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p> <p class="ql-block"> 读一本好书,采一瓣馨香。洛龙八小的教师读书活动现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亦是教育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与书籍携手同行,愿我们的教育一路芳香。</p> <p class="ql-block">制作:第六组</p><p class="ql-block">审核:王惠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