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母亲诞辰100周年,也是她离世30周年。</p><p class="ql-block"> 翻出母亲30多年前的日记本,拂去日记本上的灰尘,一页页泛黄的日记,细细地阅读,彷佛听到历史在窸窣翻页。瞬间,穿越时光的隧道又回到三十多年前,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熟悉又陌生,清晰又模糊,她那深情的目光……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往事如烟,母亲的往事像电影分镜头一样,在我眼前一幕幕 闪过,尘封了多年的记忆,又徐徐展开…… 回顾母亲走过的路,去触碰那段遥远而真实的历史,对我来说是又一次心灵上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母亲1922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在广东高明县濠基村的一个名门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中,在高明几乎富甲一方,她父亲谭树棠,是一名思想开放进步人士。大学毕业后,弃官不做,毅然回到了家乡创办起本县的第一所中学,并自任校长兼教师;随后又筹办了一所师范学校。他娶了贤惠的妻子,婚后生活十分优渥,对于自己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他从小就教导她“要争气,要独立,要奋斗”,希望她能通过读书摆脱这个封建礼教家庭的桎梏。但是,在母亲九岁那年,母亲突然病故,她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就这样噶然而止。母亲被送到了她的三姨妈家寄养 ,直到她有了继母后,十三岁才重新回到家中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亲 谭秀华1949年在广东高明。</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从对她小娇生惯养(据母亲回忆,小时候每天早上父亲都会领她去茶楼吃早茶)即便她母亲去世后,寄养在姨妈家,也是娇惯不改,甚至有时上学还要姨妈背着去。</p><p class="ql-block"> 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战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1938年秋,日军侵占广东,学校被炸毁,母亲被迫中断了求学之路,平时胆小怕事、柔弱,还不满十六岁的母亲,因从小就受到了高明“三谭”革命的事迹影响,早就有了抗日救亡的念头,在叔公谭植棠、谭天度亲自的引导下,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风云际会,革命会催生人早熟。母亲经历了战火中血与火的淬炼,白色恐怖的生死考验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对党忠诚的革命战士、胆大心细的地下工作者、英勇的游击队女战士、智勇双全的政治交通员、干练的女区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49年,母亲身着戎装在红旗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百诞之年,重新回忆她的几个革命活动片段,从中再去感受她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母亲奉命调往中共江门交通总站,任政治交通员。情报部门是部队的“耳目”,情报是部队军事行动的决策指南。江门交通总站是中共粤中地区部队的情报中心。在她的回忆录中虽然只用几句话一带而过,但当时的工作环境错综复杂,形势极为险峻与严酷,可见一斑。她写道:“新的任务又落在我的肩上,天天化了装与敌人周旋,这可比躲在虎口(高明)的日子,更为紧张、危险,在街上经常遇见特务、叛徒,要想方设法甩掉,在船上碰到“托派”要机智的离船逃脱。”</p> <p class="ql-block">1949年 , 母亲(中间)与战友在广东高明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9年七月的一天,作为中共高明县委区委书记的母亲,在横村的一间祠堂内召集“妇运”工作会议,共计有三十多人,传达上级关于妇运工作的指示,突然放哨的同志跑来报告,国民党军队从宅梧方向突然袭来,现仅离横村四、五里路,母亲立刻组织、指挥大家撤退,当她们越过村前的一片田野,向蛟塘村方向的山上奔跑,刚爬到半山腰。敌人已经追到了山脚,并发现了她们,用机枪向上山猛烈地扫射,情况十分危急。她们都是妇女同志,大多数人没有配备武器,只有几个民兵带着长枪进行护卫,她们拼命地往山上爬,到达一个山坳,确认敌人没有追上来,便稍做休息,却发现母亲怎么没有跟上来,这时,后上来的同志说,有一名刚从香港回来,名字叫杨霜的女同志,身体较胖,累得晕倒在山坡,华姐把她扶起来,吃力地扶着她向前走,敌人马上就要追上来了,华姐一手搀扶杨女,一手拿着短枪,准备和敌人拼命……。还好最后,敌人不知虚实,不敢再追了,她们终于脱险了。三十多年后,革命前辈张凌写文章回忆写道:“华姐临危不惧,英勇救护同志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教育、激励着我们。大家都下决心学习华姐,不怕牺牲,誓死不当俘虏。”</p> <p class="ql-block">1951年,父亲与母亲在广州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只是到了晚年,父亲去世后,才开始记日记,用日记倾述对我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用日记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一生感情至深,志同道合,在战争年代相识,即是革命战友、同志又是恋爱情侣,解放初期,她们结成了伴侣。在生活中,母亲性格豪爽,用现在的话来说“女中豪杰”,而父亲性格温文儒雅,知识渊博,好似一介书生。他们俩性格互补,相得益彰、相濡以沫,在事业上相互鼓励,生活上互相帮助。在我的记忆中,就从没有过他们红过脸,吵过架的片段,可堪称是完美的革命伉俪。</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共同为革命战斗半生,你言行深使我终生难忘,挫折和坎坷我们没有畏缩,真挚的爱情始终是纯洁的,巨大的创伤何时使我平静,革命者唯有化悲痛为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1年夏,母亲和她五岁的儿子在鞍山二一九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坦荡,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热忱甚至执着!她在回忆录写道:“文革”开始,我认为自己一生是革命的,只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就是个胜利者,但没有料到这场运动是颠倒是非,不到两月,捏造事实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天天接通令去挨批挨斗,从学校到医院,从大礼堂批斗到大街上“游街”,从地方到首都,斗得我昏头昏脑!在逆境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们的牵挂,使我难以入眠,造反派针对我的弱点,利用母爱之心对我进行攻心,如果不按他们的意图来交待,就要把我拉到家门口进行批斗,让孩子们来陪斗,多么残酷,为了不伤害孩子们的心灵,我做了违心的事,按照他们的要求写了假材料,停止了这场恶战。然而,我也陷入了深渊。但我坚信党是会把所有的问题彻底搞清”。从她的文中可看出,母亲虽然在“文革”期间,受尽了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凌辱,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对信仰忠贞不渝,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同时,她虽然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有柔软心肠的母亲,在不失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母亲,尽管她的“羽翼”已经在那一场恶风暴雨中摧残所剩无几,但她还是要奋力张开它,来保护羽毛未丰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1950年母亲与战友在广州合影。右一母亲,左一罗航,后排何少霞。</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她对战友、同志,充满了无限的爱,如同春天般的温暖,她对自己的亲人温柔体贴,情深似水。母亲早年离家参加了革命,给父亲和家庭乃至家族都带来许多危险、麻烦。母亲一生,心中非常的内疚,但忠孝不能两全。她在晚年日记中写道:“农历十月初八是我的生日,孩子们为我祝寿,时光消逝已是67年,养我的父母早不见了,他们为我成长付出心血,我却没有尽到孝道,尤其是幼年丧母,不知妈妈的一切,更没有为她服务,没有她,哪有我?深感内疚,育我的是共产党,指引我方向,使我没有空度年华,有了今天的我,这个家还是党赐我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休后,在家带孙子,买菜、干家务,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对国家的发展、前途极为关心。在建国四十周年的前一天 ,母亲在日记中写出了她晚年的感想:“国庆40周年将来临之际,无限感慨!首先想到了你和许多先烈,我是幸存者,该如何去度晚年,虽老有所养,是党的恩情,但老有所为,自己以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回顾40年前的今天,我还在农村战斗中来迎接建国的大典。40年光阴,沧桑巨变,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从青年进入老年,一个跟党走了五十年的老党员,不禁浮想联翩,许多战友倒下去,为什么?不外是为了党和人民的神圣事业牺牲了,我从南到北战斗又为什么?也同样是为了党的事业!虽自问几十年没有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始终坚定不渝,忠诚于党,尽了力而奋斗,今后不管还有多少岁月存在,还是会不畏风霜,迎接祖国有更大的发展,当一名新时期的合格党员!</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弥留之际,给子孙们留下了遗训,也是父母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母亲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地去给外孙子(女)孙子们,讲述革命前辈和她和父亲的革命经历和故事,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长大之后,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母亲日记中写道:“你(我父亲)为革命奋斗终生,忠于党和事业,一贯川为教育儿女,你留下的遗嘱良言,他们一定铭记心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晚年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离开家乡高明近50年,但她一直都对家乡和亲人非常惦念,她对当地政府,党组织,对她革命经历的认可,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感谢!她在1989年底的一篇日记写道:“昨天,接到党史办的来信,要求我写写一生革命的事迹,给他们整理,以便送到省好联刊,深感关怀和光荣,但平凡的一生难以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69岁生日这一天,在日记中留下了她的生日感言,这也是她最后一篇日记:“转瞬已是古稀年,遥想当年恍若梦,历尽沧桑坷坎路,酸甜苦辣皆尝过,平凡人生即如此”。</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她对党赤胆忠心,对信仰忠贞不渝,勤奋工作,严以律己,她一生忙于工作,少有时间去管教孩子,但她身教胜于言教,为我们子孙后代树立了人生的榜样,留下了良好的家风。作为她的后人,为她的一生感到骄傲,也非常感动!她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参考史料:</p><p class="ql-block">1.谭秀华1989年撰写《我的回忆》。</p><p class="ql-block">2.谭秀华1987年—1991年的日记。</p><p class="ql-block">3.广东高明党史研究室《高明党史资料》第二辑中 (张凌回忆文:横村撤退——谭秀华事迹点滴)。</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 <p class="ql-block">1989年 ,母亲抱孙子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