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清远坐船溯北江而上,“两岸青山相对出”,悠然直抵飞霞山。粤地山峦大都青翠,飞霞山亦然;又有北江浩荡,依山奔流,山水相伴,佳境天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光秀丽之地,常见道观庙宇。上了飞霞山,方知此处是道家第十九福地。道家的洞天福地也到过不少,只是游览,未曾用心,故说不出所以然。道家的始祖到底是谁,好像也不如佛祖释迦牟尼那么肯定。有人说是老子,而在飞霞山上三教合一的飞霞洞内释迦牟尼居中,太上老君居左,孔子居右,分明是说太上老君是道教创始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是否就成了太上老君?道家三清殿里居中的原始天尊又是谁呢?老子留下了《道德经》,却没来得及留下神仙的档案。大仙们的来历,留存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神话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霞洞的创建人很有创意也很大度,将道、释、儒融入同一个大殿,称“三教圣真殿”,而且还把佛祖放在中间。道家的福地上增加了佛家的淡定透彻和儒家的功名利禄,对上山的人而言真可谓是各取所需,有求必应了。左边的太上老君慈眉善目,厚道稳重,与泉州清源山露天端坐的太上老君相比,少了些飘逸的仙韵;右边的孔夫子手持朝笏,总是一副做官的样子,心存“学而优则仕”念想的,应在此一拜;佛祖虽居中而立,比之大雄宝殿,好像欠了点气势,当然这是我等俗人之想,佛祖慈悲天下,当不以排场大小为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我旅行所见,三教同处一殿的地方还有山西恒山的悬空寺,那是个建在山腰上的佛教寺庙,专门建了一个三教殿,供奉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历史比飞霞洞久远的多,建于1500年前的北魏。飞霞洞的创始人是否受悬空寺的启发而作南北呼应,不得而知了。另一个三教合一的地方在贵州镇远的青龙洞,不过三教并不在同一殿内,只是在舞阳河畔的中河山上连片建了寺庙、道观和书院,三教合于一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飞霞洞更古老的洞府是藏霞古洞,介绍说建于1863年,殿内端坐着吕洞宾。相比道家的三位天尊,这个半人半神的神仙,好像更为百姓乐道。据解说员讲,此地四面环山,东盘青龙,西卧白虎,南横朱雀,北靠玄武,乃道家风水宝地。放眼四望,青山环侍,不得不佩服道人的眼力。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还题了“名山洞府”,佐证了此地当年的名声。“藏霞古洞”门额是清朝末代榜眼朱汝珍的墨迹。朱是清远人,当年殿试名列头名,应为状元,可慈禧太后一听他是广东人,就想到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且名字里还带个与珍妃相同的“珍”,她心里一厌恶,朱汝珍就失掉了状元,顶了个末代榜眼的名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道家洞府,听着这些俗世往事,旅行乐趣,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飞霞洞再往上,是一段清幽山道,有点累人。山顶有一塔,名长天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塔纪念飞霞洞三教合一的创始人麦长天。他原名麦清扬,修建道观后,见此山颇有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遂将道观取名飞霞洞,自己的名字也改为长天。塔下有他的墓,能在山顶与清风日月同住,任谁都会释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星转斗移,岁月流淌,道观庙宇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山川,变成了文化,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仙”就是这些凝固的文化符号,它们和山水一起共同构成了今天的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br></p> 溯江而上追飞霞 总统挥毫题字,名山洞府留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