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追忆2007年12月的绍兴之行。2007年12月26日参加由“装饰”杂志主办的“中国绍兴国际艺术教育论坛”暨“全国美术理论学术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会后的绍兴文化采风活动,使我有幸对绍兴传统文化有了较为真切的感性认识。特别是游览鲁迅故里后,看到这里是鲁迅笔下声情并茂的故事街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近几天都细雨绵绵,天公不作美。雨中游览,却又有另一番情调。</p> 绍兴也是很典型的江南水乡,到处都有水、有桥、有船。 所有的建筑和环境都古朴自然。 街中央的秋瑾烈士纪念碑。 乌篷船和现代装饰的旅游船。 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 著名的咸亨酒店,鲁迅笔下孔乙己吃茴香豆的地方。店面多年保持原样不曾改变,也因此成为众多游客来此参观留影的打卡地。<div> 来到鲁镇,最先想去的地方就是闻名遐迩的“咸亨酒店”,门外站着那个斯文却又穷酸的“孔乙己”,一手拿着酒盅,慢条斯理的喝酒;一手罩着那一盏为数不多的茴香豆的碗碟。</div> 酒店面积不太大,除了墙上挂的现代牌匾外,其他装饰依然保持着鲁迅笔下的年代特征。 绍兴鲁迅故居。 治水广场是环城河上的一个滨河公园,广场是为纪念绍兴历史上几位治水英雄而建,占地3.1万平方米,由纪念广场、治水纪念馆、碧水小筑等建筑组成。 广场上有“治水碑记”和大禹、马臻、汤绍恩等治水先贤的塑像。广场北端立有一铜像,就是治水英雄大禹,他手持治水工具,正要奔赴治水前线。 桥廊,一座修建在桥上的走廊。 沈园作为陆游和唐宛凄美爱情的见证地,沈园也是一处经典的景点。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一曲传颂千年的《钗头凤》被刻录在了用宋朝旧砖新砌成的照壁上,沈园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寻觅坚贞爱情的一处寄托。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在鲁迅故里东边,园林是在宋代建造的,风格是江南园林。沈园,又称沈氏园、情侣园。园内满地绿荫,临池造轩,极为古朴。沈园建筑不多,石牌门也不大,园名是郭沫若后期所题写。 沈园中建筑很有特色,建筑的设计也充满的巧思,利用园内大面积水体的特点,各角度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观景位置,如冷翠亭、孤鹤轩以及琴台等;观景的同时,建筑本身也是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起到点缀的作用。沈园是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又因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而被世人熟知而出名。<br>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高宗绍兴十四年,20岁的陆游娶了青梅竹马17岁的表妹唐婉为妻,红烛罗帐,许下天荒地老的誓言。婚后陆游和唐婉吟风弄月,诗意缠绵,恩爱有加。奈何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叫人卜了一卦,以八字不合,命里克母为由,逼着陆游写下了休书,陆游迫于母命答应休掉唐婉,生生拆散了这对深情的鸳鸯。多年以后,礼部会试失利的陆游回到家乡,落魄的陆游漫步沈园幽径排遣愁怀,却遇见了已嫁给赵士程正偕夫同游的唐婉。彼此对望的瞬间,双方都呆住了。是尴尬还是惊愕,是哀怨还是惆怅,那撕心裂肺的悲伤、刺骨锥心的苦痛,那积蓄已久的情感、雪藏心底的思念,一起涌上心头,深爱却不能相依,放弃却无法释怀,情丝千万缕,相对竟无语! <br> <p class="ql-block"> 最为著名的钗头凤碑墙。沈园因钗头凤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痛苦哀婉的陆游挥笔题下一阕《钗头凤》:</p><p class="ql-block">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p><p class="ql-block">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p><p class="ql-block"> 次年春日,故地重游的唐婉看到这阕题词,忍不住悲怆满怀、泪流满面。情意凄绝的她,依律和了一首《钗头凤》:</p><p class="ql-block">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p><p class="ql-block">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p><p class="ql-block"> 二首轰轰烈烈的“钗头凤”绝唱,一段堪称千古传颂的凄清词阕,成就了荡气回肠的不朽爱情佳话。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感动千古痴情人!</p> <p class="ql-block"> 入乡随俗,买了一顶不错的乌毡帽作为旅游纪念,还真的能防雨呢。</p> 鉴湖位于绍兴城西1.5公里处,为浙江名湖之一。鉴湖并非单个湖,而是一大片水网地带,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鉴湖是一处适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江南水乡型风景名胜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 “绍兴三乌”又称“绍兴三乌文化”,是绍兴地方特色文化。绍兴古属“於越”之地,深受於越文化的影响,那里的人们审美自古崇尚黑色。三乌即三样物品: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 乌干菜又叫霉干菜,因其色黑故称乌干菜。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现畚斗形,冬经风雨夏遮阳,除酷暑炎日,四季可戴。 乌篷船:这种木船船体矫小,船篷用竹编成,中间夹着竹箬,呈半圆形,并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船由此而得名。乌篷船是水乡独特的、灵巧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纳四至六位乘客。它的动力是靠船老大(船夫)用脚躅桨,船的航向是用划桨,或夹在腋下当舵使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老大脚手并用,船体就轻盈地漂浮在湖面上了。 秋瑾、陶成章、徐锡麟烈士雕像。 越王勾践及其谋士的雕像。 越王勾践、范蠡、文种雕像。 鲁迅雕像碑墙。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葫芦醉岛。小岛形似葫芦,岛上建有一湖酒场、投醪劳师等景点,用以展示绍兴的黄酒文化。<div> 《投醪劳师》历史典故雕塑。 箪醪劳师,“醪”在当时是一种带糟的浊酒,即后来的米酒,也是 绍兴黄酒的前身。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终于等来了报仇雪耻的机会。这一年,勾践乘吴王在黄池召开诸侯大会,国内军力空虚之际,亲自带兵讨伐吴国,杀了吴太子,并最终消灭了吴国。出征那天,父老乡亲给勾践送上几坛酒,由于数量太少,为了激发士气,勾践把百姓赠送的美酒倒入一条小河之中,并号令全体将士一起迎流共饮,以酒激励将士,终于士气振奋,信心百倍,打败了吴国。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之为“箪醪劳师”,也称“投醪劳师”。</div> 鲁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柯岩风景区的左侧。是柯岩风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div> 鲁镇景区将鲁迅小说中的故乡还原成实体的建筑,虚实结合,把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浓缩在柯岩风景区的一角。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石桥水巷,青柳乌船,鲁镇巧妙融合了绍兴的楼、水、桥、酒、民俗等许多文化的因素。</div> 古镇之所以叫鲁镇,是因为它的出现来自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古镇中融合了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并且折射出了绍兴的传承文明和现代风韵,这些感觉完全符合"老绍兴"的韵味,所以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有历史,有现代,有故事,有游乐这就是鲁镇。 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栩栩如生,一个个讲述着鲁迅小说中的故事。 势均力敌雕像。 革命了雕像。 斗门镇位于绍兴市北郊,距市区10公里,由东街、西街、米行街和月弯街组成了它长达三华里多的街市集镇。<div> 绍兴有四大古镇颇负盛名,分别为东浦古镇、斗门古镇、安昌古镇和柯桥古镇。</div> 斗门的东西老街,后门或背山或枕水,街的两边虽然店铺小楼和普通民居鳞次栉比,但由于老街实在过于狹窄,因此两边的对面邻居甚至可以互相拉手而及。不过街河交叉点上的宝积桥、黄木桥、磨坊桥、洞桥、万安桥等近十座形态各异的石砌小桥却互相贯通,点缀烘托了斗门古镇的水乡风韵。 斗门老街全长1.5公里,幽深狭长,由东街、西街、南街、米行街和月弯街等五条街道构成。老街的布局,前门临街,后门枕水或环山,街路用青石板错缝铺就,面宽仅二至三米之间——各自坐在门槛上,可以隔街递烟点火。人行其间,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街房多系砖木结构,老街以楼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格局基本一致。街面均用板门、板壁,早年间这里是鳞次栉比的店铺,素有“两爿油车、七支盐舍、八爿当”之说。两边的屋檐相对称,把本来就不显宽绰的街面挤成一条窄缝。抬头仰望,蓝天一线,反倒衬出老街浑厚苍实的质地。 老街现存建筑的砖瓦虽然残旧,有些建筑墙壁已长了青苔,但是这一切无法掩盖住它那古老迷人的历史文化。一些导演看中了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围城》、《少年周恩来》、《鉴湖女侠》等影片都曾在这里拍摄。 绍兴很多老街,热闹非凡的安昌老街,四通八达的仓前古街,斗门老街却被遗忘在角落。 斗门老街没有市井的喧嚣,这是一幅超逸尘外、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至今,居民仍保留着淳朴的民风。 因交汇于运河,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濒海产盐,盐店和当铺很多。旧时的绍兴除了市区,就属斗门老街最为繁华。漫步在斗门老街,恍如走进了上个世纪。时光瞬间在这里静止。它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寸墙壁上都沉淀着浓浓的历史印记。 斗门古镇的宝积禅寺。 绍兴柯岩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总面积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和香林四大景区。 柯岩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清代,有著名“柯岩八景”之称,为越中名胜。 莲花听音。由九十九块巨石拼铺而成,半径为九点九米,象征佛家的“九九归一”。弧形墙壁上刻着《金刚经》。 隋唐年间,有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相继开凿而成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弥勒石佛,目前已是柯岩景区的地标级景点。 石佛前的拜台上,香火总是很旺。千百年来,无数信徒在佛前合十敬拜,虔诚,谦卑,然而佛总是无言,像是早已洞悉了真相,似乎石佛的沉默可以渡众生离苦得乐。 柯岩以云骨最为奇绝,号称天下第一石,是隋唐以来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观。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形体曲折,上宽下窄,犹如一座颠倒过来的宝塔,可称奇观。 柯岩景区是古时候的采石基地,景区的主体其实就是采石的遗景。采石遗址位于绍兴—江山断裂带,岩石属于白垩纪凝灰岩。 手印山。削壁危崖上刻有“柯岩”和“南无阿弥陀佛”字样。 儒释道三柱雕塑显示出文化的包容性。 乌篷船随处可见。 绍兴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的酿酒技术独树一帜,其中以中国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黄酒酿造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绍兴被称为酒乡,其黄酒酿造技艺是绍兴黄酒的灵魂,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div> 绍兴花雕酒厂的广告亭顶端是个乌毡帽的造型。</div>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 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会稽内史 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流贵族在兰亭举行了 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 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绍兴文理学院的二级学院。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书法学院建在书法圣地绍兴兰亭风景区对面。学院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学院有书法、美术藏书和藏品2万余册(件)。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书法学本科专业首先设置并面向全国招生。 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书法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篆书、隶书、楷书、篆刻、行草、古代汉语、中国书法史、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书画鉴定概论等。<div>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馆。</div> 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 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鹅池是兰亭的一个重要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 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流觞亭北方有可视为兰亭中心之幽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3丈、宽1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 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系东南地区罕见巨碑。<div>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div><div> 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div> 鹅池中的残荷。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2位当时名流在兰亭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 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p class="ql-block"> 2007年12月28日和与会的部分老师在曲水流觞前合影留念。三天的会议和交流结束了,收获满满的并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和美好的回忆。(部分文字选自网络)</p>